《原幼心法》~ 下卷 (7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7)

1. 四、諸血門

2. 論小兒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下血

用光按:《全嬰》論云:夫吐血者,榮衛氣逆也。榮者血也,衛者氣也。榮衛相濟,不失常道,一有所勝,則致妄行。血者水也,決之東則東流,決之西則西流。氣之使血,其勢如此。巢氏云:血者是有熱,氣盛而血虛,熱乘於血,血性得熱,則流散妄行;氣逆,則血隨氣上,故令吐血也。

又或飲食大飽之後,脾胃內冷,不能消化,忽吐所食之物,氣血相沖,因傷肺胃,亦令吐血。若久嗽氣逆,面目浮腫,而嗽吐血者,是虛損也。

衄血者,是五臟熱結所為也。血隨氣行,通流臟腑,冷熱調和,不失常度,無不壅滯,亦不流溢。血得寒而凝結,得熱而流散。熱乘於血,血隨氣發,溢於鼻竅也。又有因傷寒、瘟疫,諸陽受病,不得其汗,熱傷聚五臟,故從而出也。

大便下血者,是大腸熱結,損傷所為也。臟氣既傷,風邪自入,或搐熱,或積冷,或濕毒,於脾胃,或疳。食傷於臟腑,因茲冷熱交擊,疳濕互作,致動血氣,停留於內,凝滯無歸,滲入腸中,故大便下血也。或有腹脹,冷氣在內攻衝,亦令大便下血。又因風冷乘虛,客入脾胃,或瘀血在於腸胃,濕毒下如豆汁,又疳傷於臟,亦能便血,若上焦心肺積熱,施注大腸,亦令大便下血也。亡血脾弱必渴,久則血虛,其人必肌體萎黃,頭髮不黑矣。

溺血者,蓋心主血,與小腸相合,血之流行,周遍經絡,循環臟腑,若熱聚膀胱,血滲入脬,故小便血出也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全嬰》的理論,吐血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身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運作失調。營養指的是血液,防禦系統指的是氣力。當這兩者正常運作,身體就會保持平衡。然而一旦其中一方過度強大,就會導致身體機能失調。血液就像水流,你引導它往東流,它就往東;你引導它往西流,它就往西。氣力對血液的影響,就是這樣。巢氏提到,血液之所以會異常流動,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熱氣,氣力過剩而血液不足,熱氣趁機影響血液,使得血液失去控制,四處流動;再加上氣力逆向運作,導致血液隨著氣力向上,於是就出現了吐血的現象。

另外,如果在大量進食後,脾胃功能不佳,無法有效消化食物,突然嘔吐,血液和氣力相互衝擊,造成肺部和胃部受損,也會導致吐血。長期咳嗽,氣力逆反,臉部和眼睛浮腫,咳嗽時吐血,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身體虛弱所致。

鼻出血,通常是因為五臟六腑過熱造成的。血液跟著氣力運行,貫穿全身臟腑,只要冷熱適中,血液就能正常流動,不會堵塞,也不會溢出。血液遇冷會凝固,遇熱則會擴散。當熱氣影響到血液,血液就會隨著氣力上升,從鼻孔溢出。另外,感冒或是傳染病,如果陽氣受損,無法正常排汗,熱氣就會聚集在五臟六腑,最終從鼻子流出。

大便出血,通常是因為大腸過熱,組織受損所導致。當臟腑受傷,風邪就會入侵,可能是因為火氣過旺,或是寒氣積累,或是濕毒影響脾胃,或是蟲害。食物對臟腑造成傷害,冷熱交錯,蟲害和濕毒互相作用,導致血液和氣力動搖,滯留在體內,無法排出,滲入腸道,所以大便時會出血。也可能因為腹部脹痛,體內寒氣攻擊,也會導致大便出血。另外,風寒趁虛而入,影響脾胃,或是腸胃中有瘀血,濕毒像豆汁一樣排出,或是蟲害影響臟腑,也會導致大便出血。如果上半身的心肺部位有熱氣,影響到大腸,也會導致大便出血。失血過多,脾胃功能衰弱,一定會口渴,長期下來,血量不足,身體肌肉和皮膚會呈現枯黃色,頭髮也會失去光澤。

尿血,通常和心臟有關,心臟主掌血液,和小腸相連。血液在經絡和臟腑中流動,如果熱氣聚集在膀胱,血液就會滲入膀胱,所以小便時會有血。

3. 血證諸方

黃芩湯,治小兒衄血、吐血、下血。

上以黃芩為末,煉蜜丸,如雞頭大。三歲一丸,濃鹽湯下。柏葉、石榴花為末,吹鼻,治衄血吐血。一方定州瓷器末,治嘔血破血,止血。

柏枝飲,治小兒衄血、吐血。

柏枝(乾者),藕節(乾者)

上等分為末三錢,半錢藕汁入蜜,沸湯調下。一方白芍藥為末,磨犀角汁調,治咯血、衄血。

龍膽丸,治小兒衄不止。

黃連,龍膽草

上等分為末,糊丸如小豆大,三歲三十丸,或作散,以濃鹽水送下。

柏皮湯

柏皮(一兩),梔子(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上㕮咀,三歲一錢,水小盞,煎三分,去滓。

辰膠散,治小兒吐血。

阿膠(炒),蛤粉(等分),辰砂(少許)

上為末,和粉紅色,三歲一錢,藕汁和蜜調下。

膠黃散,治小兒大衄,口鼻耳出血。十五六歲兒,陽盛多此病。

阿膠(一兩,炒),蒲黃(半兩)

上為末,三歲半錢,生地黃汁微煎調下,食前服。

五倍丸,治小兒大便下血,如腸風臟毒。

上以五倍干為末,煉蜜丸,如小豆大,三歲三十丸,米湯空心下。

訶灰散,治小兒因疳大便有血。

上以訶子燒灰存性,一半為末,米湯調下,三歲一錢。

桃膠丸,治小兒小便出血,陰莖中痛。

上以桃膠一塊,如棗大,水一鍾半,煎三分,□□三服,下石子如豆,石盡止。

火府散,治小兒小便出血。

木通,生地黃,甘草,黃芩

上為末,水一盞,煎六分,不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【血證諸方】

黃芩湯,用於治療兒童鼻血、吐血、下血。

取黃芩研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搓成雞頭大小的丸子。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一丸,需搭配濃鹽水吞服。另外,將柏葉和石榴花研成粉末,吹入鼻孔,可以治療鼻血和吐血。另一方法是使用定州瓷器研磨成粉末,可治療嘔血和破血,並有助於止血。

柏枝飲,用於治療兒童鼻血、吐血。

所需材料為乾燥的柏樹枝和蓮藕節。將兩者等量混合,研成三錢粉末,再加入半錢藕汁和蜂蜜,以沸騰的熱水調勻後服用。另一方法是將白芍藥研成粉末,與磨碎的犀牛角汁調和,可用於治療咳血和鼻血。

龍膽丸,用於治療兒童鼻血不止。

所需材料為黃連和龍膽草,將兩者等量混合後研成粉末,再用糊狀物搓成小豆大小的丸子,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三十粒,或將其研成粉末,以濃鹽水吞服。

柏皮湯

所需材料為柏樹皮和梔子各一兩,炙甘草半兩。將所有材料切碎,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煮至剩下三分之一份量,然後去掉渣滓。

辰膠散,用於治療兒童吐血。

所需材料為炒阿膠、蛤粉(等量),以及少量辰砂。將所有材料研成粉末,混合成粉紅色,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一錢,以藕汁和蜂蜜調和後服用。

膠黃散,用於治療兒童大量鼻血,口鼻耳出血。通常十五六歲的兒童,因為陽氣旺盛,易患此病。

所需材料為炒阿膠一兩和蒲黃半兩。將所有材料研成粉末,三歲兒童每次服用半錢,以新鮮地黃汁微煎後調和服用,應在飯前服用。

五倍丸,用於治療兒童大便出血,如腸風臟毒。

所需材料為五倍子,研成粉末後,用煉製過的蜂蜜搓成小豆大小的丸子,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三十粒,空腹時以米湯吞服。

訶灰散,用於治療兒童因疳疾導致的大便出血。

所需材料為訶子燒成灰後保存,將一半灰燼研成粉末,以米湯調和後服用,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一錢。

桃膠丸,用於治療兒童小便出血,陰莖疼痛。

所需材料為桃膠一大塊,如棗子大小,用水一杯半煮至剩下三分之一份量,分三次服用,可排出如豆子大小的結石,直至結石排盡為止。

火府散,用於治療兒童小便出血。

所需材料為木通、生地黃、甘草、黃芩,將所有材料研成粉末,用水一杯煮至剩下六分之一份量,隨時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