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原幼心法》~ 下卷 (4)
下卷 (4)
1. 治疝之劑
當歸散
辣桂,牽牛(炒,取仁。各半兩),當歸,北大黃,桃仁(浸,去皮,焙。各二錢半),全蠍(一錢半)
上細銼,每一錢,水一鍾,入蜜煎服,以利大便。利後,用青皮、陳皮、茯苓、木香、縮砂、甘草和胃。
川楝散,治小兒疝氣,小腹痛引腰脊,攣曲,身不能直。
木香,檳榔,三稜,蓬朮(炮),青皮(去白),陳皮,川楝肉,羌花(米醋炒。各半兩),川巴豆肉(不去油,一錢)
上細末,飛,麵糊丸,麻子大,每服三丸,空心服下,前一服薑湯送下。
廬陵彭用光曰:幼孩疝氣,生即有此□。此受父氣之不足,不可用藥,惟有築賓一穴,□內踝上腨分中,灸小麥大,三壯或五壯。十五□以前小兒俱可灸之。
白話文:
[治療疝氣的藥方]
當歸散: 所需藥材包含辣桂、炒過的牽牛(取其種子)、當歸、北大黃、浸泡去皮並烘乾的桃仁,以及全蠍。以上各藥材均需磨細,每次使用一錢,加入一碗水,再加入蜜一同煎煮後服用,以促進大腸排便。排便後,可用青皮、陳皮、茯苓、木香、縮砂和甘草來調理胃部。
川楝散: 適用於兒童疝氣,小腹疼痛連帶腰部及脊椎,導致身體蜷曲,無法挺直。 所需藥材有木香、檳榔、三稜、炮製過的蓬朮、去白的青皮、陳皮、川楝肉、以米醋炒過的羌花,以及保留油脂的川巴豆肉。以上藥材均需磨成細粉,再與麵糊混合搓成麻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顆,需在空腹時服用,並以薑湯吞服。
廬陵彭用光表示:孩童出生時即可能患有疝氣,這是因為來自父親的氣血不足所致。對於這種情況,不建議使用藥物治療,而是應針對築賓穴進行灸療。築賓穴位於內踝上方小腿肚的位置,可以將灸壯如小麥般大小,施灸三至五次。在十五歲以前的小孩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。
2. 二、丹毒門(附風毒驚丹)
3. 小兒丹毒論
夫熱與血相搏,而風冷乘之,所以赤腫遊而遍體也,此由乳母酒面煎炒過,與夫烘衣與兒,不候冷而即著,多成此疾。或發於手足,或發於頭面胸背,令兒躁悶。腹脹,其熱如火,痛不可言,才有入腹入腎之證,便不可救。楊氏曰:丹有三色乃血熱,風毒有盛有衰,夾冷夾熱,故其色變易不同。
《經》云:赤紫丹瘤,皆心火內鬱而發,赤如丹砂,故名丹毒。蓋心主血,熱為血之媒,謂應火而色也,乃心家血熱盛以動之,是以遊走遍體。自腹生出四肢者,易治;自四肢生入腹者,難治矣。通用敗毒散加紫草茸,外用白玉散敷之。大抵治小兒丹毒服表藥,內解熱毒,方可塗敷。
既毒氣無所泄,而入里害人,有身上發時,亦如前證,不甚燥痹,但見出浮於遍體,神昏不悅,名陰濕毒證。此二證不問赤白,若入腹入腎,多致為害,不可輕視如常,自取困耳。
白話文:
【小兒丹毒論】
當熱力與血液相互作用,同時受到風寒的影響,這就會導致皮膚出現紅腫,且這種紅腫會擴散至全身。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哺乳母親飲酒、食用煎炸食物過多,或是將剛烘乾的衣服直接給孩子穿著,未待衣物完全冷卻,這樣很容易引發這種疾病。這種病可能在手腳、頭部、臉部、胸部或背部爆發,讓孩子感到煩躁不安。他們的腹部會腫脹,身體的熱度高得像火一樣,疼痛到無法用語言描述。一旦病情發展到進入腹部,甚至影響到腎臟,那幾乎就無法挽救了。
楊氏指出,丹毒有三種顏色,這是因為血液過熱,風毒有強有弱,夾雜著冷熱,所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。
古籍記載,赤紫色的丹毒,都是因為心臟的火氣積聚過多而爆發,顏色鮮紅如同硃砂,因此被稱為丹毒。心臟主管血液,熱力是血液的催化劑,顏色象徵著火,是因為心臟的血液過熱,激發了這種疾病,使它在全身遊走。如果從腹部開始,然後擴散到四肢,較容易治療;但如果從四肢開始,然後入侵腹部,就比較難以治療了。一般來說,治療丹毒可以使用敗毒散加上紫草茸,外部則可用白玉散敷在患處。總的來說,治療小兒丹毒,首先需服用解表藥物,內部解除熱毒,然後再進行局部處理。
如果毒素沒有地方排解,反而進入體內傷害人體,身體上出現症狀時,也會有類似的表現,不會非常乾燥或麻木,只是在全身浮現,精神混亂,心情不佳,這就是所謂的陰濕毒的症狀。對於這兩種症狀,無論是紅色還是白色,只要毒素進入腹部或影響到腎臟,通常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,不能輕視,否則只會自找麻煩。
4. 論小兒風毒
風毒者,因驚風之後,風從氣行,血從氣使,毒氣蓄於身也。
白話文:
「所謂的小兒風毒,是因為孩子在經歷了驚風(一種兒童常見的癲癇症狀)之後,風邪隨氣流運行,影響血液循環,使得毒素在體內積聚。」
5. 丹毒諸方
6. 治丹毒之劑
葛根白朮散,治小兒赤白丹毒。
白朮(一錢),茯苓(二錢),木香(一錢半),甘草(二錢半),葛根(三錢),枳殼(一錢)
上銼散,用水一盞,不拘時服。
犀角解毒散,治小兒赤白丹瘤,壯熱狂躁,睡臥不安,胸膈悶滿,咽喉腫痛,遍身丹毒。
牛蒡子(炒,一兩五錢),甘草(二錢半),荊芥穗(五錢),防風(二錢半),犀角(一錢半)
上銼散,用水煎,不拘時服。
防風升麻湯,治小兒丹瘤赤腫。
防風,升麻,山梔(去殼),麥門冬(去心),木通,甘草節(各一錢)
上㕮咀,用淡竹葉三片煎,食遠服。
綠袍散
綠豆(五錢),大黃(二錢)
上為極細末,用生薑薄荷汁入蜜塗。
白玉散
滑石、寒水石二味,為極細末。
水黃散,治小兒赤瘤、丹毒、丹鈹。刀子疏去流頭赤暈,惡血毒汁。
土硝(五錢),大黃(一錢)
上為極細末,用新井水調勻塗。
白話文:
[治療丹毒的藥方]
葛根白朮散,用於治療兒童的紅色或白色的丹毒。
配方包括:白朮(3克),茯苓(6克),木香(4.5克),甘草(7.5克),葛根(9克),枳殼(3克)。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水一碗煮開,無需固定時間服用。
犀角解毒散,適用於治療兒童的紅色或白色丹毒,症狀包括高燒、煩躁、睡眠不寧、胸口脹滿、喉嚨腫痛及全身丹毒。
配方包括:炒牛蒡子(45克),甘草(7.5克),荊芥穗(15克),防風(7.5克),犀角(4.5克)。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水煎煮,無需固定時間服用。
防風升麻湯,適用於治療兒童丹毒腫脹。
配方包括:防風,升麻,山梔(去殼),麥門冬(去心),木通,甘草節(各3克)。
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三片淡竹葉煎煮,飯後服用。
綠袍散
配方包括:綠豆(15克),大黃(6克)。
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使用生薑和薄荷汁混合蜂蜜塗抹。
白玉散
配方為滑石和寒水石兩種藥材,研磨成極細粉末。
水黃散,用於治療兒童的紅瘤、丹毒、丹銖。先用刀輕颳去患部紅暈,再清除惡血毒汁。
配方包括:土硝(15克),大黃(3克)。
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用新打的井水調勻後塗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