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錢氏小兒直訣》~ 卷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9)

1. 五臟雜症主治

若患吐瀉,或大便後雖有聲而不能言,又能咽物者,非失音,此腎怯不能上接於陽也,當以地黃丸主之。凡口噤不止,則失音語遲。

薛按:前症多因稟腎不足。蓋腎脈繫於舌本,非地黃丸不能治。故患此症者,若仰首呵欠則嗽。如未應,須兼以補中益氣湯,滋其化源。若陰火上炎,肺金受傷而失音者,亦治以前法。《保嬰集》云:小兒五六歲,腎氣不足而不能言者,用菖蒲丸。口噤不能言者,用地黃丸。

愚治一小兒,言遲,患泄瀉,聲音不亮,雜用清熱等劑,聲音如瘂,飲食少思,去後多在侵晨,朝用地黃丸加五味子,夕用補中益氣湯,其泄頓止。卻專服前丸,不兩月,其言漸亮而愈。

一小兒白睛多而黑睛少,吐瀉後,喉喑,口渴,大便不實,朝夕悉服地黃丸而痊。後思瀉,(其喉復暗,仍服前丸,遂愈。)

若大病後身目皆黃者,黃病也。○身痛背強,大小便澀,一身盡黃,小便黃赤,此黃疽也,瀉者難治。○若百日,或半年,不因病而身黃者,胃熱胎疸也。若淡黃兼白者,胃怯也。

薛按:大病後身目皆黃,或肢體黃胖者,脾氣虧損而真臟為病,宜用六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,調補元氣。病後發渴者,脾氣虛而津液少也,用七味白朮散。若脾經濕熱壅滯,二便秘,腠理不得疏泄而為患者,名為黃疸,用茵陳湯。初生身黃壯熱,不乳便秘,此為胎熱,用地黃湯。

若二便赤澀,腹脹面赤,飲水,用茵陳湯調五苓散。若清便自調,四肢便冷,用益黃散。淡黃白,用調中丸。

愚治一小兒,旬日內先兩目發黃,漸及遍身,用瀉黃散,服之瘥。

一小兒,因母食鬱,飽脹咽酸,而患遍身皆黃。余以越鞠丸治其母,以瀉黃散治其子並愈。

長大不行,行則腳軟。○齒久不生,生則不固。○發久不生,生則不黑。皆胎弱也。

愚按:前症即五遲之症也。若腎主骨,齒者骨之餘,發者腎之榮也。良由父母精血不足,腎氣虛弱,不能榮養而然耳。有肝腎虛,長而不能行者;有肝氣虛,而手足拳攣者;有肝腎虛,而腳不能舒展者,並用地黃丸滋補之。有心氣虛而不能言語,用玄參湯、補中益氣湯培養之。

若久病,或五疳所致者,但調補脾胃為主。《全嬰方》云:頭、項、手、足、身軟,謂之五軟症,皆胎稟腎氣怯弱也。

愚治一小兒,體瘦腿細,不能行步,齒不堅固,發稀短少,屬足三陰虛,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年餘,諸症悉愈,形體充實。

一小兒,三歲,言步未能,牙發稀少,體瘦骨立,發熱作渴,目黑晴少,服肥兒丸不應。此腎虛疳症也。前丸乃脾胃經之藥,久服則腎益虛,而疳益甚。不信,果牙發漸落。用六味丸加鹿茸、五味子,半載而愈。

一小兒,七歲,左腿細,短寸許,不良於行,目睛白多,或有盜汗,發黃成穗。用地黃丸加鹿茸、五味子為主,佐以補中益氣湯,半載行履如故。

白話文:

五臟雜症主治

如果孩子嘔吐腹瀉,或大便後雖然有聲音卻說不出話,但還能吞咽東西,這並不是失音,而是腎氣虛弱,不能向上連接陽氣,應該用地黃丸治療。凡是嘴巴緊閉說不出話的,才是失音或說話遲緩。

前述症狀大多是因為先天腎氣不足引起的。因為腎經與舌根相連,只有地黃丸才能治療。所以患有這種疾病的孩子,如果仰頭打哈欠就會咳嗽。如果效果不佳,需要同時服用補中益氣湯,滋養臟腑的化生功能。如果陰火上炎,肺金受損而導致失音,也用上述方法治療。《保嬰集》中記載:小孩子五六歲,腎氣不足而不能說話的,用菖蒲丸;嘴巴緊閉說不出話的,用地黃丸。

我曾經治療一個小孩,說話遲緩,患有腹瀉,聲音低沉無力,曾用過一些清熱的藥物,結果聲音變得像啞巴一樣,食慾不振,症狀多在清晨發作,於是早上服用地黃丸加五味子,晚上服用補中益氣湯,腹瀉很快停止了。之後持續服用地黃丸,不到兩個月,他的說話聲音就漸漸清晰並痊癒了。

還有一個小孩,白眼球多於黑眼球,腹瀉後聲音嘶啞,口渴,大便不成形,早晚服用地黃丸就痊癒了。後來再次腹瀉,喉嚨又啞了,繼續服用地黃丸,也就好了。

如果大病之後,身體和眼睛都發黃,這是黃疸病。身體疼痛、腰背僵硬、大小便困難、全身發黃、小便黃赤,這是黃疸,腹瀉的黃疸較難治療。如果一百天或半年後,沒有生病卻全身發黃,這是胃熱引起的胎疸。如果發黃顏色淡且偏白,這是胃氣虛弱。

大病後身體和眼睛都發黃,或四肢腫脹發黃,這是脾氣虧損,臟腑受損,應該用六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調理補益元氣。病後口渴,是脾氣虛弱,津液不足,用七味白朮散。如果脾經濕熱壅滯,大便不通,肌膚腠理不能疏泄而致病,稱為黃疸,用茵陳湯治療。新生兒黃疸伴有壯熱、不哺乳、便秘,這是胎熱,用地黃湯。

如果大小便赤澀,腹部脹滿,臉色發紅,口渴想喝水,用茵陳湯配伍五苓散。如果大便通暢,四肢冰冷,用益黃散。如果黃色淡白,用調中丸。

我曾經治療一個小孩,十幾天內先眼睛發黃,逐漸蔓延全身,用瀉黃散治療,很快就痊癒了。

還有一個小孩,因為母親飲食不節,飽脹、咽喉酸痛,導致全身發黃。我用越鞠丸治療他的母親,用瀉黃散治療他的孩子,都痊癒了。

長大後不能行走,行走時腿腳無力;牙齒很久才長出來,長出來也不牢固;頭髮很久才長出來,長出來也不黑亮。這些都是胎兒時期身體虛弱造成的。

前述症狀都是五遲症。腎主骨,牙齒是骨骼的精華,頭髮是腎臟的榮華。這是因為父母精血不足,腎氣虛弱,不能滋養所致。有肝腎虛弱,長大後不能行走;有肝氣虛弱,手腳拳曲攣縮;有肝腎虛弱,腳不能舒展,都用地黃丸滋補。有心氣虛弱而不能說話的,用玄參湯、補中益氣湯來調理。

如果久病,或由於五疳引起的,都以調理脾胃為主。《全嬰方》中記載:頭、頸、手、腳、身體軟弱無力,稱為五軟症,都是胎兒時期腎氣虛弱造成的。

我曾經治療一個小孩,身體消瘦,腿細,不能行走,牙齒不牢固,頭髮稀疏短少,屬於足三陰經虛弱,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治療一年多,各種症狀都痊癒了,身體也變得強壯。

還有一個小孩,三歲,不會說話,不會走路,牙齒和頭髮稀少,身體消瘦,骨骼突出,發熱口渴,黑眼球少,服用肥兒丸無效。這是腎虛引起的疳症。肥兒丸是治療脾胃的藥物,長期服用反而會加重腎虛,使疳症更嚴重。果然,他的牙齒和頭髮開始脫落。於是改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、五味子,半年後就痊癒了。

還有一個七歲的小孩,左腿細,短了一寸左右,行走不便,白眼球多,有時盜汗,頭髮發黃成穗狀。用地黃丸加鹿茸、五味子為主藥,輔以補中益氣湯,半年後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樣行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