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錢氏小兒直訣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咳嗽兼變症治(附喘嗽治驗)

夫嗽者,肺感微寒之症也。八九月間,肺氣大旺,咳嗽面赤,痰盛身熱,當以葶藶丸下之。若久病,不可下也。○十一月、十二月嗽者,乃傷風嗽也。風從背脊第三椎肺俞穴而入,當以麻黃湯汗之。有熱症,面赤飲水,而咽喉不利者,兼用甘桔湯下之。○若五七月間,身熱甚,唾黏者,以褊銀丸下之。

若兼熱症而但嗽者,以葶藶丸主之,後用化痰藥。○咳而後喘,面腫者,肺火盛也,用瀉白散瀉之。○咳而哽氣,喉中有聲,或嗽久肺亡津液者,皆肺虛也,並用阿膠散補之。痰盛者先實脾土,後用褊銀丸微下,涎退即補肺。○嗽而吐青綠水者,百祥丸下之。嗽而吐痰涎、乳食者,白餅子下之。

嗽而咯膿血者,甘桔湯主之。嗽而痰實,面赤飲水者,褊銀丸下之。治初嗽下之,久則補之。更量虛實,以意增損。

薛按:前症或兒自因腠理不密,外邪內蘊,或因乳母七情,厚味鬱熱。若風邪外傷者,用麻黃湯,表散鬱熱。內蘊者,用葶藶丸疏導。鼻流清涕,或頭痛聲重者,用參蘇飲散之,更用四君子以固肺氣。若心火刑肺,用人參平肺散以清肺金,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。若嗽而吐青綠水者,用六君子加柴胡、桔梗,平肝補脾。

若嗽而吐痰乳者,用六君子加桔梗,補土生金。若嗽而吐膿血者,用桔梗湯,排膿理肺。潔古先生云:嗽而兩脅痛,肝火侮肺也,用小柴胡湯。嗽而嘔苦水,膽汁溢上也,用黃芩半夏生薑湯。嗽而喉中作梗,心火刑金也,用甘桔湯。嗽而下氣,小腸失約也,用芍藥甘草湯。嗽而喘急,風邪傷肺也,用麻黃湯。

嗽而嘔長蟲,胃氣虛也,用烏梅丸。嗽而痰涎壅盛,風傷脾也,用升麻湯。嗽而遺屎,大腸氣虛也,用赤石脂禹餘糧湯。不止,豬苓湯。嗽而腰背痛,痛甚則咳涎,風邪傷腎也,用麻黃附子細辛湯。嗽而遺尿,膀胱氣虛也,用茯苓甘草湯。嗽而腹滿,面腫不食,脾虛氣逆也,用五味異功散。

丹溪先生云:上半日嗽者,胃中有火也。黃昏嗽者,脾肺氣虛也。午後嗽者,腎中陰火也。大抵咳嗽之症,多因肺氣虛,腠理不密,外邪所乘。若風中於衛,則呼氣不出;熱至於榮,則吸氣不入。風熱相搏,血氣積留於肺。若寸口脈數而虛,為肺痿。脈數而實,為肺疽。此因汗下過度,重亡津液所致。

其麻黃湯,乃發汗解表之劑;葶藶丸,乃內疏通利之劑;白餅子,亦疏利之劑。審有是症,方可暫用之。苟泛投於治,重亡津液,必至敗症。

杜氏子五歲,仲冬咳嗽吐痰。此風寒傷肺也,用麻黃丸以瀉肺,後用阿膠散以實肺。如此者三,其病愈虛。師曰:瀉肝而肝病不退,補肺而肺病猶存,無能為矣。果大喘而歿。

李運使孫八歲,咳嗽胸滿,短氣。或謂肺經有熱,用竹葉湯、牛黃膏各二服。三日加喘。師曰:此肺氣虛,而寒邪所乘。用補脾肺之藥而愈。蓋竹葉、牛黃,治心藥也。用以治肺,誤矣。

白話文:

咳嗽及其併發症的治療(附喘嗽治療驗證)

咳嗽是肺部感受輕微寒邪的症狀。八、九月間,肺氣最旺盛,若咳嗽、臉紅、痰多、身體發熱,應該服用葶藶丸來瀉下。如果久病,則不可服用瀉下藥。十一、十二月咳嗽,是傷風引起的咳嗽,風邪從背脊第三節椎骨(肺俞穴)侵入,應該服用麻黃湯發汗。如果有發熱症狀,臉紅、口渴,咽喉不適,則同時服用甘桔湯。

如果在五、七月間,發熱嚴重,唾液黏稠,則服用褊銀丸瀉下。如果兼有發熱症狀,但只有咳嗽,則以葶藶丸為主,之後服用化痰藥。咳嗽之後喘息,臉腫,是肺火旺盛,用瀉白散瀉火。咳嗽伴隨氣哽,喉嚨有聲響,或久咳導致肺部津液不足,都是肺虛,需服用阿膠散補益。痰多的患者,先要健脾益土,之後服用褊銀丸輕微瀉下,痰涎減少後再補益肺氣。咳嗽吐出青綠色水,服用百祥丸;咳嗽吐出痰涎、乳汁,服用白餅子。

咳嗽咯出膿血,服用甘桔湯;咳嗽痰多,臉紅口渴,服用褊銀丸。治療初期咳嗽,服用瀉下藥;久病則服用補益藥。要根據虛實情況,酌情增減藥物。

薛氏按語:之前的病例,可能是兒童本身腠理疏鬆,外邪內蘊,或是因乳母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鬱結,飲食厚味導致內熱。如果風邪外感,用麻黃湯疏散外邪和鬱熱;內蘊者,用葶藶丸疏導。流清涕,或頭痛、咳嗽聲音沉重,用參蘇飲散邪,再服用四君子湯固護肺氣。如果心火犯肺,用人參平肺散清肺熱,用六味地黃丸滋養腎陰。咳嗽吐出青綠色水,用六君子湯加柴胡、桔梗,平肝健脾。

咳嗽吐出痰涎、乳汁,用六君子湯加桔梗,補脾益肺。咳嗽吐出膿血,用桔梗湯排膿理肺。潔古先生說:咳嗽伴隨兩脅疼痛,是肝火犯肺,用小柴胡湯;咳嗽嘔吐苦水,是膽汁逆流,用黃芩半夏生薑湯;咳嗽喉嚨阻塞,是心火犯肺,用甘桔湯;咳嗽伴隨下氣,是小腸氣虛,用芍藥甘草湯;咳嗽伴隨喘促,是風邪傷肺,用麻黃湯;

咳嗽嘔吐長蟲,是胃氣虛弱,用烏梅丸;咳嗽痰涎壅盛,是風邪傷脾,用升麻湯;咳嗽伴隨遺屎,是大腸氣虛,用赤石脂禹餘糧湯,如果還不止,用豬苓湯;咳嗽伴隨腰背疼痛,疼痛厲害時咳出痰涎,是風邪傷腎,用麻黃附子細辛湯;咳嗽伴隨遺尿,是膀胱氣虛,用茯苓甘草湯;咳嗽伴隨腹脹,臉腫不食,是脾虛氣逆,用五味異功散。

丹溪先生說:上午咳嗽,是胃中有火;傍晚咳嗽,是脾肺氣虛;下午咳嗽,是腎中陰火。總之,咳嗽大多是由於肺氣虛弱,腠理疏鬆,外邪乘虛入侵。風邪侵犯衛氣,則呼氣困難;熱邪侵犯營血,則吸氣困難。風熱相搏,血氣停滯於肺。如果寸口脈搏數而虛弱,是肺痿;脈搏數而有力,是肺疽。這是由於汗下過度,導致津液耗損造成的。

麻黃湯是發汗解表藥;葶藶丸是內疏通利藥;白餅子也是疏利藥物。只有在符合症狀的情況下,才能暫時使用。如果盲目使用,導致津液耗損,必然導致病情惡化。

杜氏之子五歲,仲冬咳嗽吐痰。這是風寒傷肺,用麻黃丸瀉肺,之後用阿膠散補肺。這樣做了三次,病情反而更加虛弱。老師說:瀉肝而肝病未退,補肺而肺病猶存,沒有辦法了。結果孩子大喘息而死。

李運使的孫子八歲,咳嗽胸悶,呼吸短促。有人認為肺經有熱,用竹葉湯、牛黃膏各兩服。三天後喘息加重。老師說:這是肺氣虛弱,寒邪入侵。用補益脾肺的藥物而痊癒。竹葉、牛黃是治療心臟的藥物,用來治療肺病是錯誤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