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錢氏小兒直訣》~ 卷二 (2)
卷二 (2)
1. 吐瀉兼變症治
若吐乳瀉黃,傷熱乳也;吐乳瀉青,傷冷乳也,皆當下之。吐瀉昏倦,睡不露睛者,胃實熱也。吐痰涎及綠水者,腎虛冷也。
薛按:前症若兒自受驚,或乳母恚怒,致兒吐瀉青色者,宜用異功散加柴胡。若母食厚味而乳熱者,用東垣清胃散。母飲酒而乳熱者,用葛花解酲湯,子服一二匙。若飲燒酒而乳熱,或子母身赤,或昏憒服冷,米醋三五杯,多亦兼妨,兒服一二匙。若母停滯生冷而乳冷者,母服養胃湯,子服調中丸。
若母停滯而變熱乳者,母服大安丸,子服五味異功散。若母鬱怒傷肝脾而乳熱者,用歸脾湯、逍遙散。若母脾虛血弱而乳熱者,用六君子加芎、歸。若母氣血虛而乳熱者,子母俱服八珍散,若母勞後發熱而乳熱者,子母俱服補中益氣湯。若因怒動肝火而乳熱者,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、山枝。
其吐痰涎及白綠水者,肝木乘脾上之虛寒症也,用六君子加柴胡、木香。大凡吐乳瀉青色者屬驚,法當平肝補脾。吐瀉青白色者屬寒,法當溫補脾土。前諸症,若手足指熱者屬實,手足指冷者屬虛。此亦驗法也。
愚治一小兒,每飲食失節,或外驚所忤,即吐瀉發搐,服鎮驚化痰等藥而愈。後發搐益甚,飲食不進,雖參朮之劑,到口即嘔。余用白朮和土炒黃,用米泔煎數沸,不時灌半匙,仍嘔。次日灌之,微嘔。再日灌之,欲嘔。此後每服二三匙,漸加至半杯,不嘔。乃濃煎服而愈。
一小兒停食吐瀉後,身熱作渴,瀉下紅白,或青黑,服黃連丸之類將愈,而復熱,手足指卻冷。余謂始為實熱,終為虛寒,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、肉果治之而愈。
一小兒傷食吐瀉不已,瀉色青綠,或溏白,睡而露睛,手足指冷,額黑唇青。余謂瀉痢青綠,肝勝脾土也。或時溏白,脾土虛寒也。額黑唇青,寒水侮土也。悉屬中氣虛寒,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、柴胡、木香、附子,一劑而愈。
一小兒傷食嘔吐,發熱面赤,服消導之劑,飲食已消,熱赤未退。余以為胃經虛熱,用六君子加升麻、柴胡各二分,四劑而愈。
一小兒目睛緩視,大便臭穢。乃飲交感時乳所致,用四君子加木香、薷香而安。
一小兒吐酸乳食,用四君、吳茱、黃連、木香,補脾平肝而愈。後口中有酸水,仍用前藥。隨愈,後吐苦水,口中味苦,用龍膽湯清肝火,佐以四君子以補脾土乃瘥。
一小兒唾黃水,或口甘,所食之物,悉皆甘味,用瀉黃散。愈後停乳食,服克伐之藥,口甘不食,形氣殊弱,用補中益氣湯而愈。
初生十日內吐瀉,壯熱,不乳,或乳不消,或白色,先用白餅子下之,後用益黃散和之。
初生下吐,因穢惡下咽故也,用木瓜散主之。凡初生,急須拭淨口中,否則啼聲一發,穢物嚥下,致生諸病。
白話文:
吐瀉兼變症治
嬰兒吐奶瀉肚子帶黃色,是因母乳積熱所致;吐奶瀉肚子帶青色,是因母乳受寒所致,都需要服用瀉藥。吐瀉且昏昏沉沉,睡覺時眼睛不露出來,是胃部積熱。吐出痰涎和綠色水樣物,是腎虛寒。
薛氏註解:以上症狀,如果嬰兒受到驚嚇,或者哺乳母親情緒暴躁,導致嬰兒吐瀉出青色物質,應該服用異功散加柴胡。如果母親食用辛辣厚味的食物導致乳汁積熱,則服用東垣清胃散。如果母親飲酒導致乳汁積熱,則服用葛花解酲湯,嬰兒服用一到兩匙。如果母親飲用燒酒導致乳汁積熱,或者母子皮膚發紅,或者昏迷不醒服用冷飲,米醋三到五杯(過多也會有害),嬰兒服用一到兩匙。如果母親飲食停滯生冷導致乳汁寒涼,母親服用養胃湯,嬰兒服用調中丸。
如果母親飲食停滯轉為乳汁積熱,母親服用大安丸,嬰兒服用五味異功散。如果母親鬱怒傷及肝脾導致乳汁積熱,服用歸脾湯、逍遙散。如果母親脾虛血弱導致乳汁積熱,服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。如果母親氣血虛弱導致乳汁積熱,母子同服八珍湯。如果母親生產後勞累導致發熱和乳汁積熱,母子同服補中益氣湯。如果因憤怒導致肝火旺盛而乳汁積熱,服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、山梔子。
吐出痰涎和白綠色水樣物,是肝氣犯脾,脾胃虛寒的症狀,服用六君子湯加柴胡、木香。總而言之,吐奶瀉肚子帶青色屬於受驚,應當平肝健脾;吐瀉青白色屬於受寒,應當溫補脾胃。以上諸症,如果手腳指頭發熱屬於實證,手腳指頭冰冷屬於虛證。這也是驗證方法。
我曾經治療一個小兒,每次飲食不節制,或者受到驚嚇,就會吐瀉抽搐,服用鎮驚化痰的藥物後痊癒。後來抽搐更加嚴重,飲食不進,即使服用參、術等藥物,入口就嘔吐。我用白朮炒黃,用米湯煎煮數沸,不時灌服半匙,仍然嘔吐。第二天灌服,略微嘔吐。第三天灌服,想嘔吐卻吐不出來。此後每次服用二三匙,逐漸增加到半杯,不再嘔吐。然後濃煎服用,就痊癒了。
一個小兒停食吐瀉後,身體發熱口渴,大便瀉下紅色和白色,或者青黑色,服用黃連丸等藥物將要痊癒,卻又再次發熱,手腳指頭卻冰冷。我認為開始是實熱,最後轉為虛寒,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、肉豆蔻治療而痊癒。
一個小兒傷食吐瀉不止,大便顏色青綠,或者稀薄白色,睡覺時眼睛露出來,手腳指頭冰冷,額頭發黑嘴唇發青。我認為瀉痢青綠,是肝氣勝過脾土;有時稀薄白色,是脾土虛寒;額頭發黑嘴唇發青,是寒邪侵犯脾土。都屬於中氣虛寒,服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、柴胡、木香、附子,一劑而癒。
一個小兒傷食嘔吐,發熱面紅,服用消導藥物後,飲食已經消化,但發熱面紅沒有消退。我認為是胃經虛熱,服用六君子湯加升麻、柴胡各二分,四劑而癒。
一個小兒眼睛無神,大便臭穢。是哺乳時飲水不潔所致,服用四君子湯加木香、香薷而痊癒。
一個小兒吐出酸腐的奶食,服用四君子湯、吳茱萸、黃連、木香,健脾平肝而痊癒。後來口中又有酸水,仍然服用之前的藥物。痊癒後,又吐出苦水,口中味苦,服用龍膽瀉肝湯清瀉肝火,輔以四君子湯健脾而痊癒。
一個小兒吐出黃色水樣物,或者口中發甜,所吃的食物,都是甜味的,服用瀉黃散。痊癒後停吃奶食,服用攻伐的藥物,口中發甜不吃東西,形體氣色非常虛弱,服用補中益氣湯而痊癒。
出生十天內吐瀉,發高燒,不吃奶,或者吃奶不消化,或者大便白色,先用白餅子瀉下,然後用益黃散調理。
新生兒吐奶,是因為污穢物吞咽所致,用木瓜散治療。凡新生兒,必須及時擦拭乾淨口腔,否則啼哭後污穢物吞咽,容易導致各種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