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錢氏小兒直訣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卷二
2. 吐瀉兼變症治
五月二十五日已後,吐瀉壯熱,此臟腑中九分熱也。傷熱乳食,吐而不消,瀉色深黃,玉露散主之。○六月十五日已後,吐瀉身溫,臟腑六分冷也。嘔吐,乳食不消,瀉色黃白,口乾作渴者,食前少服益黃散,食後多服玉露散。○七月七日已後,吐瀉身涼,三分熱七分冷也。
不乳多睡,悶亂,哽氣出氣,睡臥露睛,唇白多噦,亦用益黃、玉露二散主之。○八月十五日已後,吐瀉身冷,不乳乾噦,瀉青褐水,無陽也,當用益黃散。吐瀉,乳食不化,時時下痢,肌肉消瘦,此脾胃虛寒也,用木香丸,夏月不可服。如有冷症,則少服之。其身溫壯熱,或瀉痢紅黃赤黑,此脾胃實熱也,用黃連丸,冬月不可服。
如有熱症,則少服之。
薛按:前法即《內經》用寒遠寒,用熱遠熱之本旨。又云有假者反之,雖違其時,以從其症。蓋胃傷則嘔吐,脾傷則泄瀉,脾胃俱傷則吐瀉並作。前症若傷辛熱,停滯嘔吐,或大便下痢者,用六君子加黃連、吳茱萸、木香。若停滯已去,泄瀉不已,用四君子加肉蔻、骨脂。若傷生冷,腹痛,下痢青白,用六君子加砂仁、木香、炮姜。
若傷魚肉等物,用六君子加山楂、砂仁。若瀉紅黃赤黑,諸臟皆熱也,先用香連丸,後用補中益氣湯送香連丸。瀉痢青白,乳食不化者,用人參理中丸。若吐瀉昏睡而露睛者,用五味異功散。睡而不露睛者,用玉露散。若吐而手足俱熱,或喜冷飲食,或睡不露睛者,用瀉黃散。
或手足冷,或惡冷飲食,或睡而露睛者,用六君子加木香。然木香、黃連二丸,雖能攻克病邪,不無傷損脾胃,治者審之。
五太尉,患吐瀉米穀不化。時六月,或用溫補之藥,更加嘔吐。此熱傷胃也,當用石膏湯解之。不信,又服丁香散。師曰:三日外必腹滿身熱,飲水吐逆。果如所言。遂用白虎湯三服,後以白餅子下之,又與白虎、石膏二湯,各一服而愈。
七太尉,七月病吐瀉不食,昏睡覺而悶亂哽氣,乾嘔不渴,眾作驚治。師以為脾虛。先用使君子丸以補脾,後用石膏湯以退熱,次日以水銀、硫黃末一匙,姜水調下,間用溫補脾胃而愈。
馮承務子五歲,吐瀉壯熱,不思飲食,目睛多白色,面無神。師曰:此腎經虛弱,下之則愈虛。遂以消積丸磨之漸愈。大凡傷食不下則成癖,下後即與補脾,無不效者。
愚治一小兒,白睛多,唇色白。七月間,停食吐瀉,困睡,脾虛弱也,乃因稟賦不足所致耳。用補中益氣湯,及六味丸加鹿茸治之而愈。(按:困睡驚悸,心血虛怯也。)
一小兒盛暑吐瀉,米穀不化,用黃連香薷飲之類,腹脹作痛,手足並冷。此脾氣虛而伏陰在內也,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治之而愈。先君嘗云:凡暑令吐瀉,手足發熱,作渴飲冷者,屬陽症,宜清涼之劑。若手足並冷,作渴飲湯者,屬陰症,宜虛補之劑。故大人屬陰者,誤用寒涼之藥,死後手足青黯,甚則遍身皆然,於此可驗。
白話文:
吐瀉兼變症治
五月二十五日以後,如果出現吐瀉、發高燒的症狀,這是臟腑內有九分熱氣。如果因為吃了不潔淨的乳食而導致嘔吐卻無法消化,大便顏色深黃,那就用玉露散治療。
六月十五日以後,如果出現吐瀉但身體溫度正常,這是臟腑內有六分寒氣。出現嘔吐,乳食無法消化,大便顏色黃白,口乾舌燥想喝水,那麼飯前少量服用益黃散,飯後多服用玉露散。
七月七日以後,如果出現吐瀉,身體發涼,這是三分熱氣七分寒氣。不願意吃奶,嗜睡,胸悶煩躁,哽咽,睡覺時眼睛外露,嘴唇發白,經常呃逆,也可用益黃散和玉露散治療。
八月十五日以後,如果出現吐瀉,身體發冷,不願意吃奶,經常呃逆,大便呈青褐色稀水狀,這是沒有陽氣的表現,應該服用益黃散。如果出現吐瀉,乳食消化不良,經常腹瀉,肌肉消瘦,這是脾胃虛寒,用木香丸治療,夏天不宜服用。如果病情偏寒,則少服用。如果身體溫熱,或者大便顏色為紅、黃、赤、黑,這是脾胃實熱,用黃連丸治療,冬天不宜服用。如果病情偏熱,則少服用。
薛氏註解:以上方法都遵循了《內經》中“用寒遠寒,用熱遠熱”的原則。也說過,遇到特殊情況可以反其道而行,即使違背季節,也要根據病症來治療。一般來說,胃受損則嘔吐,脾受損則腹瀉,脾胃都受損則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。如果之前的病症是因辛辣溫熱之物所傷,導致食物停滯而嘔吐,或大便下痢,則服用六君子湯加黃連、吳茱萸、木香。如果停滯已去除,但腹瀉不止,則服用四君子湯加肉蔻、骨脂。如果因生冷之物所傷,腹痛,大便稀薄呈青白色,則服用六君子湯加砂仁、木香、炮薑。
如果因魚肉等食物所傷,則服用六君子湯加山楂、砂仁。如果大便顏色為紅、黃、赤、黑,說明五臟皆熱,先服用黃連丸,之後用補中益氣湯送服黃連丸。如果大便稀薄呈青白色,乳食消化不良,則服用人參理中丸。如果出現吐瀉、昏睡且眼睛外露,則服用五味異功散。如果睡覺時眼睛不外露,則服用玉露散。如果嘔吐且手腳發熱,或者喜歡喝冷飲,或者睡覺時眼睛不外露,則服用瀉黃散。
如果手腳冰冷,或者討厭冷飲,或者睡覺時眼睛外露,則服用六君子湯加木香。但是木香丸和黃連丸雖然能夠攻克病邪,但也可能損傷脾胃,醫生需要仔細判斷。
五太尉患有吐瀉,米飯無法消化。當時是六月,使用溫補的藥物,反而加重了嘔吐,這是熱傷了胃,應該用石膏湯治療。他不相信,又服用了丁香散。醫生說:三天後一定會腹脹發熱,喝水都會嘔吐。果然如醫生所說,於是服用白虎湯三次,之後用白餅子輔助治療,又服用白虎湯和石膏湯各一次而痊癒。
七太尉在七月患有吐瀉,不吃東西,昏睡,胸悶煩躁,哽咽,乾嘔但不口渴,很多人驚慌失措地治療。醫生認為是脾虛,先用使君子丸補脾,之後用石膏湯退熱,第二天用水銀、硫磺末一匙,用薑水調服,間斷服用溫補脾胃的藥物而痊癒。
馮承務的兒子五歲,出現吐瀉、發高燒,不想吃東西,眼白很多,臉色蒼白。醫生說:這是腎經虛弱,瀉下會更虛弱。於是用消積丸磨碎服用,漸漸痊癒。總的來說,食物積滯不消化會變成痼疾,瀉下之後再補脾,一定有效。
我曾經治療一個小孩,眼白很多,嘴唇發白。七月間,停食、吐瀉、嗜睡,脾虛弱,這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造成的。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加鹿茸治療而痊癒。(註:嗜睡驚悸,是心血虛弱。)
一個小孩盛夏吐瀉,米飯無法消化,用黃連香薷飲等藥物,反而腹脹疼痛,手腳冰冷。這是脾氣虛弱,陰寒內伏,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治療而痊癒。家父曾經說:凡是盛夏吐瀉,手腳發熱,口渴想喝冷飲的,屬於陽症,應該用清涼的藥物。如果手腳冰冷,口渴想喝溫水,屬於陰症,應該用溫補的藥物。因此,大人如果是陰虛體質,誤用寒涼藥物,死後手腳會青紫,嚴重者全身都是,由此可以驗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