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~ 卷上·脈證治法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·脈證治法 (5)

1. 瘡疹候

瘡黑而急瀉,便膿血並痂皮者順,水穀不消者逆。何以然?且瘡黑屬腎,脾氣本強,或舊服補脾藥,脾氣得實,腎雖用事,脾可制之。今瘡入腹為膿血及連痂皮得出,是脾強腎退,即病出而安也。米穀及瀉乳不化者,是脾虛不能制腎,故自泄也,此必難治。

白話文:

瘡瘍顏色發黑且迅速潰爛,排出膿血及痂皮者預後良好;但若水谷不能消化者,則預後不良。為什麼呢?因為瘡瘍顏色發黑屬腎臟病變,而脾氣原本強盛,或者病人之前服用過補脾的藥物,脾氣因此充實,即使腎臟功能失調,脾臟也能夠制約它。現在瘡瘍深入腹中化膿出血,並伴隨痂皮排出,表示脾臟強盛,腎臟功能衰退,疾病得以排出體外而痊癒。但如果米飯、穀物以及母乳都不能消化,則表示脾臟虛弱,無法制約腎臟,因而導致自行瀉下,這種情況就難以治療了。

2. 傷風

昏睡口中氣熱,呵欠頓悶,當發散,與大青膏解。不散,有下證,當下,大黃丸主之。大飲水不止而善食者,可微下。余不可下也。

白話文:

[感冒]

如果出現昏昏欲睡,口中的氣息熱烈,頻繁打哈欠且感到悶悶不樂的症狀,這時候應該要發汗,可以服用大青膏來緩解病情。如果發汗後仍無效,且出現了需要通便的症狀,這時應進行通便,可以使用大黃丸作為治療。若患者大量喝水但仍然口渴,並且胃口很好,這種情況可以適度地進行通便。除此之外的情況,則不建議進行通便。

3. 傷風手足冷

脾臟怯也,當和脾後發散。和脾,益黃散;發散,大青膏主之。

白話文:

「這是因為脾臟功能虛弱所導致的,應先調理脾臟再進行散寒。調理脾臟可用益黃散,而進行散寒則使用大青膏來處理。」

4. 傷風自利

脾臟虛怯也,當補脾,益黃散;發散,大青膏主之。未差,調中丸主之。有下證,大黃丸下之。下後服溫驚丸。

白話文:

[感冒導致腹瀉]

這是因為脾臟功能虛弱所致,應當補充脾氣,可使用「益黃散」來補脾。若同時有散發性症狀,可用「大青膏」來處理。如果病情仍未好轉,可以服用「調中丸」來調理中焦。若有下痢的症狀,則需使用「大黃丸」來通便。通便後,再服用「溫驚丸」來溫和調理身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