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~ 卷上·脈證治法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·脈證治法 (5)

1. 咳嗽

夫嗽者,肺感微寒。八九月間,肺氣大旺,病嗽者,其病必實,非久病也。其證面赤、痰盛、身熱,法當以葶藶丸下之。若久者,不可下也。十一月、十二月嗽者,乃傷風嗽也,風從背脊第三椎肺俞穴入也,當以麻黃湯汗之。有熱證,面赤、飲水、涎熱、咽喉不利者,宜兼甘桔湯治之。

白話文:

咳嗽這個病,是因為肺部受到輕微的寒氣侵襲造成的。在八、九月間,肺氣非常旺盛,如果這個時期得咳嗽,病情一定很嚴重,不是長期的咳嗽。症狀包括臉紅、痰多、身體發熱,治療方法應該是服用葶藶丸來瀉下。如果咳嗽已經拖得很久,就不能瀉下了。十一月、十二月得咳嗽,這是受了風寒引起的咳嗽,風寒通過背脊的第三個椎骨進入肺俞穴,治療方法應服用麻黃湯發汗。如果同時有發熱症狀,臉紅、口渴、口水分泌多、咽喉不適,治療時還應配合服用甘桔湯。

若五七日間,其證身熱,痰盛,唾黏者,以褊銀丸下之。有肺盛者,咳而後喘,面腫,欲飲水,有不飲水者,其身即熱,以瀉白散瀉之。若傷風咳嗽五七日,無熱證而但嗽者,亦葶藶丸下之,後用化痰藥。有肺虛者,咳而哽氣,時時長出氣,喉中有聲,此久病也,以阿膠散補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生病後5~7天內,出現發熱、痰多、咳出的痰液黏稠等症狀,可以使用褊銀丸來瀉下。

如果肺氣過盛的人,會出現先咳嗽後喘息、臉部浮腫、想喝水或不想喝水的情況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且身體發熱,可以使用瀉白散瀉下。

如果傷風咳嗽5~7天,沒有發熱症狀只有咳嗽,也可以使用葶藶丸瀉下,之後再使用化痰藥。

如果肺氣虛弱的人,會出現咳嗽時有氣哽住的感覺,偶爾會長籲短嘆,喉嚨中有聲音,這是長期疾病的表現,可以使用阿膠散補氣。

痰盛者,先實脾,後以褊銀丸微下之,涎退即補肺,補肺如上法。有嗽而吐水,或青綠水者,以百祥丸下之。有嗽而吐痰涎、乳食者,以白餅子下之,有嗽而咯膿血者,乃肺熱,食後服甘桔湯。久嗽者,肺亡津液,阿膠散補之。咳而痰實,不甚喘,而面赤,時飲水者,可褊銀丸下之。

白話文:

痰液過多的人,先調理脾胃,然後用小量褊銀丸輕瀉,痰液減少後再滋補肺氣,滋補肺氣的方法如上文所述。如果有咳嗽並吐出水,或吐出青綠色的水,用百祥丸瀉下。如果有咳嗽並吐出痰涎或乳食,用白餅子瀉下。如果有咳嗽並咳出膿血,說明肺部有熱,飯後服用甘桔湯。久咳的人,肺部津液耗盡,用阿膠散滋補。咳嗽且痰液較多,但喘息不嚴重,而且臉色發紅,時常想喝水,可以用褊銀丸瀉下。

治嗽大法:盛即下之,久即補之,更量虛實,以意增損。

2. 諸疳

疳在內,目腫,腹脹,利色無常,或沫青白,漸瘦弱,此冷證也。

疳在外,鼻下赤爛,目燥,鼻頭上有瘡不著痂,漸繞耳生瘡。治鼻瘡爛,蘭香散。諸瘡,白粉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疳病長在外面,鼻孔下面發紅腐爛,眼睛乾澀,鼻尖上長瘡結不了痂,逐漸蔓延到耳朵周圍生瘡。用蘭香散治療鼻孔腐爛。其他瘡,用白粉散主治。

肝疳,白膜遮睛,當補肝,地黃丸主之。

心疳,面黃頰赤,身壯熱,當補心,安神丸主之。

脾疳,體黃腹大,食泥土,當補脾,益黃散主之。

腎疳,極瘦,身有瘡疥,當補腎,地黃丸主之。

筋疳,瀉血而瘦,當補肝,地黃丸主之。

肺疳,氣喘,口鼻生瘡,當補脾肺,益黃散主之。

骨疳,喜臥冷地,當補腎,地黃丸主之。

諸疳,皆依本臟補其母及與治疳藥,冷則木香丸,熱則胡黃連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對於所有疳病,都根據其所屬臟腑,補益其母臟,同時配合治療疳病的藥物。如果是寒證,則用木香丸;如果是熱證,則用胡黃連丸。

疳皆脾胃病,亡津液之所作也。因大病或吐瀉後,以藥吐下,致脾胃虛弱亡津液。且小兒病疳,皆愚醫之所壞病。假如潮熱,是一臟虛一臟實,而內發虛熱也。法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。假令日中發潮熱,是心虛熱也,肝為心母,則宜先補肝,肝實而後瀉心,心得母氣則內平,而潮熱愈也。醫見潮熱,妄謂其實,乃以大黃、牙硝輩諸冷藥利之。

白話文:

疳病都是脾胃虛弱所致,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。由於大病或嘔吐腹瀉後,使用藥物催吐瀉下,導致脾胃虛弱,津液虧損。此外,小兒患疳,大多是因庸醫治療不當所致。

假如出現潮熱,說明有一臟虛弱,一臟實熱,導致體內虛熱。治療方法應該是補虛,瀉實,症狀才會好轉。假設在中午出現潮熱,表明心臟虛熱,肝臟為心臟之母,所以需要先補肝,讓肝臟充盈後再瀉心火,心臟得到肝臟的滋養後,內部平衡,潮熱便會消退。

有庸醫看到潮熱,就誤認為是實熱,於是用大黃、硝石等寒涼藥物來治療。

利既多矣,不能禁約而津液內亡,即成疳也。又有病癖,其疾發作,寒熱飲水,脅下有形硬痛。治癖之法,當漸消磨,醫反以巴豆硇砂輩下之。小兒易虛易實,下之既過,胃中津液耗損,漸令疳瘦。

白話文:

暴利行為多到無法制止,導致人體津液流失,就會形成疳病。還有癖病,當這種疾病發作時,患者會出現寒熱、想喝水,脅下有明顯硬塊和疼痛等症狀。治療癖病的方法應該是逐步消磨這些症狀,但醫生反而用巴豆、硇砂等藥物進行瀉下治療。小兒很容易虛弱或實證,瀉下過度會導致胃中津液耗損,逐漸導致疳瘦。

又有病傷寒,五六日間有下證,以冷藥下之太過,致脾胃津液少,即使引飲不止,而生熱也。熱氣內耗,肌肉外消,他邪相干,證變諸端,因亦成疳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種是傷寒病,在五六天內有拉肚子的症狀,使用過多寒涼的藥物治療腹瀉,導致脾胃津液不足,即使不斷喝水也不能止渴,也會產生熱氣。熱氣在體內消耗,肌肉在體外消瘦,其他邪氣侵擾,症狀變化多端,因此也會變成疳病。

又有吐瀉久病,或醫妄下之,其虛益甚,津液燥損,亦能成疳。

又有肥疳,即脾疳也,身瘦黃,皮乾,而有瘡疥。其候不一,種種異端,今略舉綱紀:目澀或生白膜,唇赤,身黃干或黑,喜臥冷地,或食泥土,身有疥瘡,瀉青白黃沫,水利色變,易腹滿,身耳鼻皆有瘡,髮鬢作穗,頭大項細極瘦,飲水,皆其證也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肥疳,也就是脾疳,患者身體消瘦發黃,皮膚乾燥,有皮膚潰爛和疥瘡。它的症狀不固定,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,現在簡要概述一下它的主要特徵:

  • 眼睛乾澀或長了白膜
  • 嘴脣發紅
  • 身體發黃發乾或發黑
  • 喜歡躺在涼爽的地方
  • 或者吃泥土
  • 身體有疥瘡
  • 拉出的糞便呈青白或黃色泡沫狀
  • 小便顏色異常
  • 容易腹脹
  • 身體、耳朵、鼻子都有潰爛
  • 頭髮稀疏,像穗子一樣
  • 頭很大,脖子卻很細,瘦弱不堪
  • 喝水後出現上述症狀

大抵疳病當辨冷熱肥瘦。其初病者為肥熱疳,久病者為瘦冷疳。冷者木香丸,熱者黃連丸主之。冷熱之疳,尤宜如聖丸。故小兒之臟腑柔弱,不可痛擊,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。凡有可下,量大小虛實而下之,則不至為疳也。初病津液少者,當生胃中津液,白朮散主之。惟多則妙。余見下。

白話文:

一般來說,疳病可以區分為寒熱虛實。剛開始發病時,通常是肥熱疳,而久病則變成瘦冷疳。對於寒性疳病,可以使用木香丸治療;對於熱性疳病,則可以使用黃連丸治療。不管寒熱疳病,都適合使用如聖丸。這是因為小兒的臟腑較脆弱,不能用力攻下,若過度瀉下,會損耗津液,導致疳病產生。如果需要瀉下,要根據小兒體質虛實而定,量力而行,這樣纔不會造成疳病。剛發病時津液較少的,應該要生津助胃,白朮散可以起到這個作用。其中白朮的用量要足夠,效果才會好。以上是我多年來的臨牀經驗。

3. 胃氣不和

面㿠白無精光,口中氣冷,不思食,吐水。當補脾,益黃散主之。

4. 胃冷虛

面㿠白色弱,腹痛不思食。當補脾,益黃散主之。若下利者,調中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臉色蒼白、體虛乏力,經常腹痛沒有食慾。這時應當補脾胃,服用「益黃散」治療。如果是拉肚子的情況,則服用「調中丸」治療。

5. 積痛

口中氣溫,面黃白,目無精光,或白睛多,及多睡,畏食,或大便酸臭者。當磨積,宜消積丸;甚者,當白餅子下之。後和胃。

白話文:

口臭氣味溫熱,臉色黃白,眼睛沒有光彩,或者眼白多,以及嗜睡、不想吃東西,或者大便酸臭的。這是由於積食造成的,宜服用消食丸;情況嚴重的,可用白餅子通便。最後再調理胃氣。

6. 蟲痛

(虛實腹痛附)

面㿠白,心腹痛,口中沫及清水出,發痛有時,安蟲散主之。小兒本怯者,多此病。

白話文:

臉色蒼白、心腹疼痛、口中吐出泡沫和清水、有時頭痛,可以用安蟲散來治療。體質虛弱的小孩常患這種病。

積痛、食痛、虛痛,大同小異。惟蟲痛者,當口淡而沫自出,治之隨其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