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~ 卷上·脈證治法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·脈證治法 (4)

1. 傷風腹脹

脾臟虛也,當補脾,必不喘後發散,仍補脾也。去脹,塌氣丸主之;發散,大青膏主之。

白話文:

脾臟虛弱,應該補養脾臟,但不要在喘息後立即發散(治療),仍然要補脾。消除脹氣,用塌氣丸治療;發散,用大青膏治療。

2. 傷風兼臟

兼心則驚悸。

兼肺則悶亂,喘息哽氣,長出氣,嗽。

兼腎則畏明。

各隨補母,臟虛見故也。

3. 傷風下後餘熱

以藥下之太過,胃中虛熱,飲水無力也。當生胃中津液,多服白朮散

4. 傷寒瘡疹同異

傷寒男體重、面黃;女面赤、喘急、憎寒。各口中氣熱、呵欠頓悶、項急也。瘡疹則腮赤燥、多噴嚏、悸動、昏倦、四肢冷也。傷寒,當發散之。治瘡疹,行溫平之功,有大熱者解毒。余見前說。

白話文:

傷寒:男性體重減輕、面色偏黃;女性面色潮紅、呼吸急促、怕冷。口中有熱氣、頻打哈欠、脖子僵硬。

瘡疹:腮部紅腫乾燥、連續打噴嚏、心悸、昏昏欲睡、四肢發冷。

對於傷寒,應採用發散治療。至於瘡疹,採取溫和的治療方式,如果發熱嚴重,則解毒。我同意前人的說法。

5. 初生三日內吐瀉壯熱

不思乳食,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,是傷食。當下之,後和胃。下用白餅子;和胃用益黃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沒有食慾,大便裡有未消化的食物或是白色的食物殘渣,這是傷食。此時應該把未消化的食物先排出去,然後再調理胃氣。先用白餅子瀉下未消化的食物,再用益黃散來調理胃氣。

6. 初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瀉身溫涼

不思乳食,大便青白色,乳食不消,此上實下虛也。更有兼見證。

肺睡露睛、喘氣。

心驚悸、飲水。

脾困倦、饒睡。

肝呵欠、頓悶。

腎不語、畏明。

當瀉,見兒兼臟,補脾,益黃散主之。此二證。多病於秋夏也。

7. 初生下吐

初生下,拭掠兒口中,穢惡不盡,咽入喉中故吐,木瓜丸主之。凡初生,急須拭掠口中,令淨,若啼聲一發則嚥下,多生諸病。

白話文:

初生嬰兒時,要擦拭口中,如果污垢沒有清除乾淨,嬰兒會吞入喉嚨裡而吐出,可以用木瓜丸治療。凡是初生嬰兒,都必須立即擦拭口中,保持乾淨。如果嬰兒一哭,污垢就會被吞下,容易產生各種疾病。

8. 傷風吐瀉身溫

乍涼乍熱,睡多氣粗,大便黃白色,嘔吐,乳食不消,時咳嗽,更有五臟兼見證,當煎入臟君臣藥,化大青膏,後服益黃散。如先曾下,或無下證,慎不可下也。此乃脾肺受寒,不能入食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忽冷忽熱,睡覺時間長而且氣息粗重,大便呈黃白色,有嘔吐現象,乳製品消化不良,時常咳嗽,還有其他臟腑病症,則應當煎服「入臟君臣藥」,然後塗抹「化大青膏」,接著服用「益黃散」。如果之前曾經腹瀉,或者沒有腹瀉的症狀,則務必不可使用瀉下之法。這通常是脾肺受寒,導致無法進食的緣故。

9. 傷風吐瀉身熱

多睡,能食乳,飲水不止,吐痰,大便黃水,此為胃虛熱渴吐瀉也。當生胃中津液,以止其渴,止後用發散藥。止渴多服白朮散。發散大青膏主之。

白話文:

經常睡覺、能吃母乳、不停喝水、吐痰、大便呈黃色水狀,這是因為胃虛、發熱、口渴、嘔吐和腹瀉所致。應該滋生胃中的津液,以止渴,止渴後再使用有發散作用的藥物。止渴可以多服用白朮散。發散可以用大青膏治療。

10. 傷風吐瀉身涼

吐沫,瀉青白色,悶亂不渴,哽氣,長出氣,睡露睛,此傷風荏苒輕怯,因成吐瀉。當補脾後發散。補脾,益黃散;發散,大青膏主之。此二證,多病於春冬也。

白話文:

嘔吐泡沫狀的青白色液體,胸悶煩躁不口渴,胸中有氣體往上湧,呼吸困難,睡覺時眼睛睜開,這是傷風邪氣輕微而時起時伏,導致嘔吐和腹瀉。此時應先補脾氣,然後疏散風邪。補脾氣可用補中益氣散,疏散風邪可用大青膏。這兩種症狀多在春秋冬三季發作。

11. 風溫潮熱壯熱相似

潮熱者,時間發熱,過時即退,來日依時發熱,此欲發驚也。壯熱者,一向熱而不已,甚則發驚癇也。風熱者,身熱而口中氣熱,有風證。溫壯者,但溫而不熱也。

白話文:

潮熱: 時間一到就發熱,過一段時間就退去,第二天又按時發熱,這表明即將抽搐。

壯熱: 一直發熱不退,嚴重時會抽搐或發癇。

風熱: 身體發熱,口中氣息也熱,伴有風證。

溫壯: 只是溫熱而不發熱。

12. 腎怯失音相似

病吐瀉及大病後,雖有聲而不能言,又能咽藥,此非失音,為腎怯,不能上接於陽故也。當補腎,地黃丸主之。失音乃猝病耳。

白話文:

生病嘔吐、腹瀉,或大病之後,雖然能發出聲音,但無法說話,又可以吞嚥藥物,這不是失聲,而是因為腎太虛弱,無法與上方的陽氣相接的緣故。應當補腎,首選使用地黃丸。而失聲則是突然發生的疾病。

13. 黃相似

身皮、目皆黃者,黃病也。身痛,膊背強,大小便澀,一身盡黃,面目指爪皆黃,小便如屋塵色,看物皆黃,渴者難治,此黃疸也。二證多病於大病後。別有一證,不因病後,身微黃者,胃熱也。大人亦同。又有面黃,腹大,食土,渴者,脾疳也。又有自生而身黃者,胎疸也。古書云:諸疸皆熱,色深黃者是也;若淡黃兼白者,胃怯、胃不和也。

白話文:

中醫古文:

身皮、眼睛都黃的,是黃疸病。身體疼痛,肩背僵硬,大小便不暢,全身發黃,面部、手指甲都黃,小便像房屋灰塵的顏色,看東西都黃,口渴難以治療的,這是黃疸。這兩種情況多發於大病後。

另外還有一種情況,不是因為生病後才發生的,而是身體稍微發黃的,那是胃熱引起的。大人也會有這種情況。

還有臉色發黃,肚子很大,吃土,口渴的,是脾疳。

還有從出生就全身發黃的,是胎疸。

古書上說:所有的黃疸病都是熱症,顏色深黃的是這種情況;如果淡黃帶白,那是胃氣虛弱、胃部不和諧造成的。

14. 夏秋吐瀉

五月十五日以後,吐瀉,身壯熱,此熱也。小兒臟腑,十分中九分熱也。或因傷熱乳食,吐乳不消,瀉深黃色,玉露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五月十五日之後,如果出現嘔吐腹瀉,身體發熱,這是因為暑熱引起的。小孩子的臟腑,十分中就有九分是熱的。可能是因為吃了熱性的母乳或食物,導致嘔吐乳汁不易消化,腹瀉呈深黃色,這時可以使用玉露散來治療。

六月十五日以後,吐瀉,身溫似熱,臟腑六分熱四分冷也。吐嘔,乳食不消,瀉黃白色,似渴,或食乳或不食乳。食前少服益黃散;食後多服玉露散。

白話文:

六月十五日以後,出現嘔吐、腹瀉,體溫似熱,但內臟六分熱,四分冷。嘔吐時,吃下的食物無法消化,腹瀉排出黃白色糞便,感覺口渴,有時會吃奶,有時不吃奶。飯前服用少量益黃散;飯後服用大量玉露散。

七月七日以後,吐瀉,身溫涼,三分熱七分冷也。不能食乳,多似睡,悶亂哽氣,長出氣,睡露睛,唇白多噦,欲大便,不渴。食前多服益黃散;食後少服玉露散。

白話文:

在七月七日以後,發生嘔吐和腹瀉。患者身體微熱,三分熱七分冷。不能進食乳製品,像昏睡一樣,胸悶氣促,呼吸沉重,露出眼睛睡覺,嘴脣蒼白,頻繁打嗝,想大便,不覺得口渴。在飯前多服用益黃散;飯後少服用玉露散。

八月十五日以後,吐瀉,身冷無陽也。不能食乳,乾噦,瀉青褐水。當補脾,益黃散主之。不可下也。

15. 吐乳

吐乳,瀉黃,傷熱乳也。吐乳,瀉青,傷冷乳也。皆當下。

16. 虛羸

脾胃不和,不能食乳,致肌瘦。亦因大病或吐瀉後,脾胃尚弱,不能傳化穀氣也。有冷者,時時下利,唇口青白;有熱者,溫壯身熱,肌肉微黃。此冷熱虛羸也。冷者,木香丸主之。夏月不可服,如有證則少服之。熱者,胡黃連丸主之。冬月不可服,如有證則少服之。

白話文:

脾胃功能不調,不能夠消化乳製品,導致身體消瘦。也可能是因為大病或嘔吐腹瀉後,脾胃功能依然虛弱,無法將食物轉化為能量。

  • **脾胃偏寒型:**經常腹瀉,嘴脣和臉色發青發白。
  • **脾胃偏熱型:**身體發熱發壯,肌肉微微發黃。

以上兩種情況都是脾胃虛弱引起的。

治療方法:

  • **脾胃偏寒型:**服用木香丸。夏季不宜服用,如有症狀,可少量服用。
  • **脾胃偏熱型:**服用胡黃連丸。冬季不宜服用,如有症狀,可少量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