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~ 卷下·諸方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·諸方 (9)

1. 郁李仁丸

治襁褓小兒,大小便不通,驚熱痰實,欲得溏動者。

郁李仁(去皮),川大黃(去粗皮取實者銼,酒浸半日,控干,炒為末,各一兩),滑石(半兩研細)

上先將郁李仁研成膏,和大黃、滑石,丸如黍米大。量大小與之,以乳汁或薄荷湯下,食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嬰兒,特別是對於那些大小便不順暢,或是有驚嚇發熱、痰多且身體壯實,需要緩瀉的情況。

所需藥材如下:郁李仁(去皮)、川大黃(去掉粗皮,取其內裡部分切碎,用酒浸泡半天,瀝乾後炒至粉末狀,各需一兩)、滑石(需半兩,研磨至細粉)。

首先,將郁李仁研磨成膏狀,再和川大黃及滑石混合,揉成黍米大小的丸狀。依照嬰兒的年齡及體重來決定給予的數量,可以用母乳或薄荷湯送服,最好在飯前服用。

2. 犀角丸

治風熱痰實面赤,大小便秘澀,三焦邪熱,腑臟蘊毒,疏導極穩方。

生犀角末(一分),人參(去蘆頭切),枳實(去瓤炙),檳榔(半兩),黃連(一兩),大黃(二兩,酒浸切片,以巴豆去皮一百個,貼在大黃上,紙裹飯上蒸三次,切炒令黃焦,去巴豆不用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麻子大。每服一二十丸,臨臥熟水下,未動,加丸。亦治大人,孕婦不損。

白話文:

[犀角丸]的製備與用法,適用於治療由風熱引起的實痰症狀,臉部泛紅,以及大小便排泄困難。此藥丸還能清解三焦部位的邪熱,清除內臟蓄積的毒素,是一個穩定且有效的疏導方劑。

所需材料包括:生犀角磨成的粉末(一分)、人參(去蘆頭後切片)、燉過的去瓤枳實、檳榔(半兩)、黃連(一兩)、以及處理過的大黃(二兩)。大黃需先浸泡在酒中,切成片狀,然後將去皮的巴豆一百顆貼在其上,再用紙包好,放在飯上蒸三次,最後切片炒至黃焦色,但最終會去除巴豆不使用。

將以上所有材料磨成細粉,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搓揉成丸,大小約如麻籽。每次服用可取一二十顆,最好在睡前以溫開水送服,如果效果不明顯,可適度增加服用量。此外,此藥丸也適合成人及孕婦使用,不會造成傷害。

3. 異功散

溫中和氣,治吐瀉,不思乳食。凡小兒虛冷病,先與數服,以助其氣。

人參(切去頂),茯苓(去皮),白朮,陳皮(銼),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五片,棗兩個,同煎至七分,食前,溫量多少與之。

白話文:

【異功散】

這方藥能溫暖中焦,調和氣機,適用於治療兒童的嘔吐、腹瀉以及對飲食缺乏慾望的情況。對於小孩體虛或受寒導致的疾病,可以先服用幾次,以增強他們的體力。

所需藥材包括:人參(需切去頂部部分)、茯苓(要去除外皮)、白朮、陳皮(需切碎)、甘草(以上藥材份量相同)。
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時取兩錢,用一碗水來煎煮,加入五片生薑及兩顆棗子,煮至剩下約七分滿。在飯前服用,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,調整適宜的藥量溫服。

4. 藿香散

治脾胃虛有熱,面赤,嘔吐涎嗽,及轉過度者。

麥門冬(去心焙),半夏曲,甘草(炙各半兩),藿香葉(一兩)

上為末,每服五分至一錢,水一盞半,煎七分,食前溫服。

學海案:「聚珍本」有石膏半兩。

白話文:

[藿香散]這個處方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且有熱氣導致的臉紅、嘔吐、咳嗽有痰,以及轉動身體時感到過度眩暈的情況。

藥材包含:去掉心部並烘烤過的麥門冬、半夏曲、炙甘草(以上各半兩),以及藿香葉(一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量為五分至一錢,用水一盞半來煎煮至剩下七分,應在飯前溫熱服用。

學海案記載:「聚珍本」這個版本的處方中,還額外包含半兩的石膏。

5. 如聖丸

治冷熱疳瀉。

胡黃連,白蕪荑(去扇炒),川黃連(各二兩),使君子(一兩去殼秤),麝香(別研五分),干蝦蟆(五枚銼酒熬膏)

上為末,用膏丸如麻子大,每服人參湯下。二、三歲者,五、七丸;以上者,十丸至十五丸。無時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因為寒熱造成的嚴重腹瀉的[如聖丸]。

配方成分有:胡黃連、去了翼的炒白蕪荑、川黃連(各二兩)、去了殼的使君子(一兩)、另外研磨的麝香(五分)以及幹蝦蟆(五枚,切碎後用酒熬成膏狀)。

將以上的藥材磨成粉末,再用幹蝦蟆熬製的膏混合成像麻子一樣大小的丸子。服用時,以人參湯吞服。二到三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五到七顆;而三歲以上的人,則可服用十到十五顆,不限時間。

6. 白附子香連丸

治腸胃氣虛,暴傷乳哺,冷熱相雜,瀉痢赤白,裡急後重,腹痛扭撮,晝夜頻並,乳食減少。

黃連,木香(各一分),白附子(大二個)

上為末,粟米飯丸,綠豆大或黍米大,或服十丸至二、三十丸,食前,清米飲下,日夜各四五服。

白話文:

【白附子香連丸】

這藥適用於治療腸胃氣虛,突然因飲食不慎而受傷,導致腸胃內冷熱不均,引發的赤白痢疾,有裡急後重的症狀,腹部劇烈疼痛,日夜頻繁的腹瀉,以及飲食減少的情況。

所需藥材為:黃連,木香(各取等量),白附子(選大的兩顆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粟米飯製成如綠豆大小,或者黍米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可從十粒開始,逐漸增加到二十至三十粒,應在餐前服用,用清米湯送服,日與夜各需服用四至五次。

7. 豆蔻香連丸

治泄瀉,不拘寒熱赤白,陰陽不調,腹痛腸鳴切痛,可用如聖。

黃連(炒三分),肉豆蔻,南木香(各一分)

上為細末,粟米飯丸,米粒大。每服米飲湯下,十丸至二、三十丸,日夜各四五服,食前。

白話文:

[豆蔻香連丸]

用於治療各種型態的腹瀉,無論是因為受寒或發熱引起的,或是血便與白痢,以及因身體陰陽失調導致的腹痛、腸鳴和劇烈疼痛,皆適用此方。

所需藥材包含:炒過的黃連三分,肉豆蔻一分,南木香一分。
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用粟米飯製成小丸,大小約為米粒。每次服用時,以米湯送下十丸到二、三十丸,日間和夜間各服用四到五次,應在飯前服用。

8. 小香連丸

治冷熱腹痛,水穀利,滑腸方。

木香,訶子肉(各一分),黃連(半兩炒)

上為細末,飯和丸綠豆大。米飲下十丸至三五十丸,頻服之,食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冷熱交加導致的腹部疼痛,以及食物消化不良、拉肚子,腸胃滑瀉的處方。

藥材包含:木香,訶子的果肉(兩者各取一部分),炒過的黃連(取半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用飯汁搓揉成綠豆大小的丸狀。服用時,用米湯送下十顆到三十五顆,可以多次服用,最好在飯前服用。

9. 二聖丸

治小兒臟腑或好或瀉,久不愈,羸瘦成疳。

川黃連(去須),黃柏(去粗皮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將藥末入豬膽內,湯煮熟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米飲下。量兒大小加減,頻服,無時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小孩腸胃功能時好時壞,或是長期腹瀉無法痊癒,導致身體消瘦甚至形成疳疾的病症。

所需藥材有:川黃連(去除根鬚部分)、黃柏(去除粗糙外皮)各一兩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然後將藥粉裝入豬膽中,用水煮至熟透,製成大小如同綠豆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、三十顆藥丸,用米湯送服。根據小孩年齡及體重酌情增減藥量,可隨時頻繁服用。

10. 沒石子丸

治泄瀉白濁,及疳痢、滑腸、腹痛者方。

木香,黃連(各一分,一作各二錢半),沒石子(一個),豆蔻仁(二個),訶子肉(三個)

上為細末,飯和丸麻子大,米飲下。量兒大小加減,食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「沒石子丸」的藥物,用於治療腹瀉、白帶混濁,以及疳疾、痢疾、腸胃滑瀉、腹部疼痛等症狀的處方。

所需藥材如下:木香、黃連(兩種藥材份量相同,有的配方會使用二錢半),沒石子(一個),豆蔻仁(二個),訶子肉(三個)。

首先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用飯糰和成小丸,大小如麻籽。服用時,用米湯送服,藥量需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,應在餐前服用。

11. 當歸散

治變蒸有寒無熱。

當歸(二錢),木香,官桂,甘草(炙),人參(各一錢)

上㕮咀,每服二錢,水七分盞,姜三片,棗一枚去核,同煎服。

白話文:

[當歸散]這方子用來治療一種病症,這種病症表現為發育期的虛寒症狀,但無發燒情況。

藥材如下:當歸兩錢,木香、官桂、炙甘草、人參各一錢。

以上藥材切碎備用,每次服用時取兩錢藥材,加入七分滿的水,再加三片薑和一枚去核的大棗,一同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