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~ 卷中·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·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 (3)

1. 卷中·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

惟腎無候,以在腑下,不能食穢故也。凡瘡疹乃五臟毒,若出歸一證,則肝水疱、肝膿疱、心斑、脾疹,惟腎不食毒穢而無諸證。瘡黑者屬腎,由不慎風冷而不飽,內虛也。又用抱龍丸數服愈。其別無他候,故未發出,則見五臟證,已出則歸一臟也。

四大王宮五太尉,因墜鞦韆發驚搐,醫以發熱藥,治之不愈。錢氏曰:本急驚,後生大熱,當先退其熱。以大黃丸、玉露散、惺惺丸,加以牛黃、龍、麝解之。不愈。至三日,肌膚上熱。錢曰:更二日不愈,必發斑瘡。蓋熱不能出也。他醫初用藥發散,發散入表,表熱即斑生。

本初驚時,當用利驚藥下之,今發散乃逆也。後二日,果斑出。以必勝膏治之,七日愈。

睦親宅一大王,病瘡疹,始用一李醫,又召錢氏。錢留抱龍丸三服,李以藥下之。其疹稠密,錢見大驚曰:若非轉下,則為逆病。王言李已用藥下之。錢曰:瘡疹始出,未有他證,不可下也。但當用平和藥,頻與乳食,不受風冷可也。如瘡疹三日不出,或出不快,即微發之;微發不出即加藥,不出即大發之。

如大發後不多,及脈平無證者,即瘡本稀,不可更發也。有大熱者,當利小便;小熱者,當解毒,若出快,勿發勿下,故止用抱龍丸治之。瘡痂若起,能食者,大黃丸下一二行即止。今先下一日,瘡疹未能出盡,而稠密甚,則難治,此誤也。縱得安,其病有三:一者疥,二者癰,三者目赤。

李不能治,經三日黑陷,復召錢氏。曰:幸不發寒而病未困也。遂用百祥丸治之,以牛李膏為助。若黑者,歸腎也。腎主勝脾,土不剋水,故脾虛寒戰則難治。所用百祥丸者,以瀉膀胱之腑,腑若不實,臟自不盛也。何以不瀉腎?曰:腎主虛,不受瀉。若二服不效,即加寒而死。

皇都徐氏子,三歲,病潮熱,每日西則發搐,身微熱而目微斜,反露睛,四肢冷而喘,大便微黃。錢與李醫同治。錢問李曰:病何搐也?李曰:有風。何身熱微溫?曰:四肢所作。何目斜露睛?曰:搐則目斜。何肢冷?曰:冷厥必內熱。曰:何喘?曰:搐之甚也。曰:何以治之?曰:嚏驚丸鼻中灌之,必搐止。

錢又問曰:既謂風病,溫壯搐引,目斜露睛,內熱肢冷,及搐甚而喘,並以何藥治之?李曰:皆此藥也。錢曰:不然,搐者肝實也,故令搐。日西身微熱者,肺潮用事。肺主身,溫且熱者,為肺虛。所以目微斜、露睛者,肝肺相勝也。肢冷者,脾虛也。肺若虛甚,用益黃散、阿膠散。

得脾虛證退後,以瀉青丸、導赤散、涼驚丸治之。後九日平愈。

朱監簿子,五歲,夜發熱,曉即如故。眾醫有作傷寒者,有作熱治之,以涼藥解之不愈。其候多涎而喜睡。他醫以鐵粉丸下涎,其病益甚,至五日,大引飲。錢氏曰:不可下之。乃取白朮散末煎一兩,汁三升,使任其意取足服。朱生曰:飲多不作瀉否?錢曰:無生水不能作瀉,縱蕩不足怪也,但不可下耳。

白話文:

卷中·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

腎臟沒有明顯的病徵,是因為它位於腑臟之下,不吸收污穢之物。凡是瘡疹都是五臟的毒素,如果毒素集中於某一臟器,就會出現肝臟水泡、肝臟膿泡、心臟斑點、脾臟疹子等症狀,唯獨腎臟不吸收毒素污穢,所以沒有這些症狀。瘡瘍顏色發黑屬於腎臟問題,是由於不小心受風寒、飲食不足,導致內虛所致。用抱龍丸服用幾次就痊癒了。因為沒有其他症狀,所以病症未發作時,會表現出五臟的症狀,發作之後就歸屬於某一臟器。

一位高官的孩子,因為從鞦韆上摔下來而驚嚇抽搐,醫生用發熱的藥物治療,卻沒有效果。錢氏說:這是急性驚嚇,後來又發熱,應該先退熱。於是用大黃丸、玉露散、惺惺丸,並加入牛黃、龍腦、麝香來治療。還是沒有效果。三天後,皮膚發熱。錢氏說:再過兩天若不痊癒,必定會長出斑疹,因為熱毒無法排出。其他醫生一開始用發散的藥物,結果藥物發散到肌膚表面,表熱導致斑疹出現。

一開始驚嚇時,應該用疏通經絡的藥物來治療,現在使用發散的方法是錯誤的。兩天後,果然長出斑疹。用必勝膏治療,七天痊癒。

一位官員的孩子患了瘡疹,一開始請了一位李姓醫生治療,後來又請了錢氏。錢氏給他服用了三劑抱龍丸,李姓醫生則使用瀉下藥物治療。疹子很多很密,錢氏看到後非常吃驚,說:如果不用瀉下藥物,就會變成逆向的疾病。官員說李姓醫生已經用了瀉下藥物。錢氏說:瘡疹剛開始發作,還沒有其他症狀,不可以使用瀉下藥物。應該用平和的藥物,經常給他吃乳汁和食物,避免受風寒即可。如果瘡疹三天還不消退,或者消退緩慢,就稍微發散一下;稍微發散後還不消退就加藥,還是不消退就大力發散。

如果大力發散後疹子不多,而且脈象平穩沒有其他症狀,那麼瘡疹本來就少,不可以再次發散。如果患者發高燒,就應該利小便;如果低燒,就應該解毒。如果瘡疹消退良好,就不要發散也不要瀉下,所以只用抱龍丸治療。如果瘡痂已經形成,而且患者能吃東西,就用大黃丸瀉下一兩次即可。現在先瀉下一次,瘡疹還沒有完全消退,而且疹子很多很密,這樣很難治癒,這是治療上的錯誤。即使病情穩定下來,也會有三種後遺症:一是疥瘡,二是癰疽,三是目赤。

李姓醫生治不好,三天後病情加重,又請了錢氏。錢氏說:幸好沒有發寒,病情也沒有加重到危及生命。於是用百祥丸治療,並輔以牛李膏。如果瘡瘍顏色發黑,就屬於腎臟問題。腎臟可以剋制脾臟,土不能剋水,所以脾虛寒戰就難以治療。使用百祥丸,是為了瀉通膀胱,腑實則臟盛。為什麼不瀉腎?因為腎主虛,不能瀉下。如果服用兩劑無效,就會加重病情導致死亡。

皇都徐氏的孩子,三歲,患潮熱病,每天傍晚就抽搐,身體微熱,眼睛略微斜視,眼白外露,四肢冰冷且呼吸急促,大便微黃。錢氏與李姓醫生一起治療。錢氏問李姓醫生:為什麼會抽搐?李姓醫生說:是有風。為什麼身體微熱?李姓醫生說:是四肢造成的。為什麼眼睛斜視,眼白外露?李姓醫生說:抽搐就會導致眼睛斜視。為什麼四肢冰冷?李姓醫生說:冰冷厥逆必定是內熱。為什麼呼吸急促?李姓醫生說:是抽搐太厲害的原因。李姓醫生說:如何治療?用嚏驚丸灌入鼻中,抽搐就會停止。

錢氏又問:既然說是風病,溫熱導致抽搐,眼睛斜視,眼白外露,內熱四肢冰冷,而且抽搐厲害導致呼吸急促,都用什麼藥物治療?李姓醫生說:都用這種藥物。錢氏說:不是這樣的,抽搐是肝實造成的,所以才會抽搐。每天傍晚身體微熱,是肺氣盛引起的。肺主一身,溫熱是肺虛的表現。所以眼睛略微斜視、眼白外露,是肝肺氣盛的表現。四肢冰冷,是脾虛的表現。如果肺氣虛弱嚴重,就用益黃散、阿膠散。

等脾虛症狀減輕後,就用瀉青丸、導赤散、涼驚丸治療。九天后痊癒。

朱監簿的孩子,五歲,晚上發熱,早上就好了。許多醫生認為是傷寒,有的認為是熱病,用涼藥治療,卻沒有效果。症狀是流很多口水,喜歡睡覺。其他醫生用鐵粉丸來治療流口水,病情更加嚴重,五天後,大量飲水。錢氏說:不可以瀉下。於是取白朮散研磨成粉末,煎一兩,取汁三升,讓孩子儘量多喝。朱監簿說:喝這麼多水不會拉肚子嗎?錢氏說:沒有生水就不會拉肚子,即使腹瀉也不要緊,但就是不能瀉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