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~ 卷中·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·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 (2)

1. 卷中·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

又牙不緊,而口不緊也,諸醫不能曉。錢以地黃丸補腎。所以然者,用清藥利小便,致脾腎俱虛,今脾已實,腎虛,故補腎必安。治之半月而能言,一月而痊也。

東都藥鋪杜氏,有子五歲,自十一月病嗽,至三月末止。始得嗽而吐痰,乃外風寒蓄入肺經,今肺病嗽而吐痰,風在肺中故也。宜以麻黃輩發散;後用涼藥壓之即愈。時醫以鐵粉丸、半夏丸、褊銀丸諸法下之,其肺即虛而嗽甚。至春三月間尚未愈,召錢氏視之。其候面青而光,嗽而喘促哽氣,又時長出氣。

錢曰:痰困十已八九。所以然者,面青而光,肝氣旺也。春三月者,肝之位也,肺衰之時也。嗽者,肺之病。肺之病,自十一月至三月,久即虛痿。又曾下之,脾肺子母也,復為肝所勝,此為逆也,故嗽而喘促,哽氣,長出氣也。錢急與瀉青丸,瀉後與阿膠散實肺。次日面青而不光,錢又補肺,而嗽如前,錢又瀉肝,瀉肝未已,又加肺虛,唇白如練。

錢曰:此病必死,不可治也。何者?肝大旺而肺虛熱,肺病不得其時而肝勝之。今三瀉肝而肝病不退,三補肺而肺證猶虛,此不久生,故言死也。此證病於秋者,十救三四;春夏者,十難救一。果大喘而死。

京東轉運使李公,有孫八歲,病嗽而胸滿短氣。醫者言肺經有熱,用竹葉湯、牛黃膏各二服治之,三日加喘。錢曰:此肺氣不足,復有寒邪。即使喘滿,當補肺脾,勿服涼藥。李曰:醫已用竹葉湯、牛黃膏。錢曰:何治也?醫曰:退熱、退涎。錢曰:何熱所作?曰:肺經熱而生嗽,嗽久不除生涎。

錢曰:本虛而風寒所作,何熱也?若作肺熱,何不治其肺而反調心?蓋竹葉湯、牛黃膏,治心藥也。醫有慚色。錢治愈。

東都張氏孫,九歲,病肺熱。他醫以犀、珠、龍、麝、生牛黃治之,一月不愈。其證:嗽喘,悶亂,飲水不止,全不能食。錢氏用使君子丸、益黃散。張曰:本有熱,何以又行溫藥?他醫用涼藥攻之,一月尚無效。錢曰:涼藥久則寒不能食。小兒虛不能食,當補脾,候飲食如故,即瀉肺經,病必愈矣。

服補脾藥二日,其子欲飲食。錢以瀉白散瀉其肺,遂愈。張曰:何以不虛?錢曰:先實其脾,然後瀉其肺,故不虛也。

睦親宮十太尉,病瘡疹,眾醫治之。王曰:疹未出。屬何臟腑?一醫言謂大熱,一醫言傷寒不退,一醫言在母腹中有毒。錢氏曰:若言胃熱,何以乍涼乍熱?若言母腹中有毒發,屬何臟也?醫曰:在脾胃。錢曰,既在脾胃,何以驚悸?醫無對。錢曰:夫胎在腹中,月至六七則已成形,食母穢液,入兒五臟。

食至十月,滿胃脘中,至生之時,口有不潔。產母以手拭淨,則無疾病。俗以黃連汁壓之,云下臍糞及涎穢也。此亦母之不潔,餘氣入兒臟中,本先因微寒入而成。瘡疹未出。五臟皆見病症,內一臟受穢多者,乃出瘡疹。初欲病時,先呵欠頓悶,驚悸,乍涼乍熱,手足冷痹,面腮燥赤,咳嗽時嚏,此五臟證俱也。呵欠頓悶,肝也;時發驚悸,心也;乍涼乍熱,手足冷,脾也;面目腮頰赤,嗽嚏,肺也。

白話文:

又有人牙齒不緊,嘴巴也不緊,許多醫生都搞不清楚原因。錢氏用地黃丸補腎治療。原因是之前用清熱利尿的藥物,導致脾腎都虛弱,現在脾胃積實,腎虛,所以補腎就能痊癒。治療半個月後就能說話,一個月後就完全康復了。

東都藥鋪的杜姓人家,有個五歲的孩子,從十一月開始咳嗽,到三月底還沒好。一開始咳嗽還吐痰,這是外感風寒侵入肺經所致,現在肺部咳嗽還吐痰,是因為風邪在肺中。應該用麻黃類藥物發散風寒;之後再用涼藥壓制就能痊癒。當時的醫生用鐵粉丸、半夏丸、褊銀丸等藥物瀉下,結果反而導致肺氣虛弱,咳嗽加重。到了三月還沒好,於是請錢氏診治。觀察其面色青白光亮,咳嗽氣喘,呼吸急促哽塞,還時常長吁短嘆。

錢氏說:這是痰濁阻肺的症狀,佔了十之八九。面色青白光亮,說明肝氣旺盛。而三月是肝氣旺盛的季節,也是肺氣虛弱的時候。咳嗽是肺部的疾病,從十一月咳嗽到三月,時間久了肺氣就會虛弱萎靡。又曾用瀉下藥物,脾肺本是母子關係,現在又被肝氣所克制,這是逆亂的狀態,所以會咳嗽、氣喘、呼吸急促哽塞,以及長吁短嘆。錢氏急忙給予瀉青丸瀉肝,瀉後再用阿膠散補益肺氣。第二天面色青白但不光亮了,錢氏又補益肺氣,但咳嗽如前,錢氏又瀉肝,瀉肝後還未見效,肺氣又更虛弱了,嘴唇變得像白練一樣。

錢氏說:這個病一定會死,無法治療了。為什麼呢?因為肝氣過盛而肺氣虛弱,肺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,反而被肝氣所克制。現在已經瀉肝三次,肝病卻沒有減輕,補肺三次,肺氣仍然虛弱,這樣很快就會死亡,所以說他會死。這種病症如果發生在秋天,十個病人能救活三四個;如果發生在春夏,十個病人難救活一個。果然,孩子大喘息而死。

京東轉運使李公的孫子,八歲,咳嗽胸悶氣短。醫生說肺經有熱,用竹葉湯、牛黃膏各服兩劑治療,三天後喘息加重。錢氏說:這是肺氣不足,又受了寒邪。即使喘息胸悶,也應該補益肺脾,不要服用涼藥。李公說:醫生已經用了竹葉湯、牛黃膏。錢氏問:這是怎麼治療的?醫生說:退熱、化痰。錢氏問:什麼熱引起的?醫生說:肺經有熱,所以咳嗽,咳嗽久治不愈就生痰。

錢氏說:這是肺氣虛弱,加上風寒引起的,哪來的熱?如果真是肺熱,為什麼不治療肺而反倒調治心臟?竹葉湯、牛黃膏都是治心的藥物。醫生頓時羞愧難當。錢氏後來治癒了這個孩子。

東都張氏的孫子,九歲,患肺熱。其他醫生用犀角、珍珠、龍涎香、麝香、生牛黃等藥物治療,一個月也沒好。症狀是咳嗽氣喘,胸悶煩躁,喝水不止,完全吃不下東西。錢氏用使君子丸、益黃散治療。張氏說:本來就有熱,為什麼又要用溫性的藥物?其他醫生用涼藥攻邪,一個月也沒見效。錢氏說:涼藥用久了,就會寒邪入體,導致吃不下東西。小孩子本來就虛弱,吃不下東西,應該先補益脾胃,等到飲食恢復正常,再瀉肺經,病就好了。

服用補益脾胃的藥物兩天後,孩子就想吃東西了。錢氏用瀉白散瀉肺,於是痊癒。張氏問:為什麼不會虛弱呢?錢氏說:先補益脾胃,然後再瀉肺經,所以就不會虛弱了。

睦親宮十太尉患瘡疹,許多醫生都治療過。王氏說:疹子還沒出來。請問屬於哪個臟腑?一個醫生說是熱盛,一個醫生說是傷寒未退,一個醫生說是母親腹中帶毒。錢氏說:如果說是胃熱,為什麼會忽冷忽熱?如果說是母親腹中帶毒發作,屬於哪個臟腑呢?醫生說:在脾胃。錢氏說:既然在脾胃,為什麼會驚悸?醫生答不上來。錢氏說:胎兒在母體中,到六七個月就已經成形了,吃的是母親的穢濁之液,這些穢濁之氣會進入孩子的五臟。

到十月懷胎的時候,胃脘中充滿了這些穢濁之氣,出生時,口中不乾淨。產婦用手擦乾淨,就不會有疾病。民間用黃連汁來擦拭,說是為了去除臍帶糞便和污穢。這也是母親不潔淨,餘氣侵入孩子臟腑的緣故,本是微寒之邪侵入造成的。瘡疹還沒出來,五臟都出現了病症,哪個臟腑受穢濁之氣較多,瘡疹就會從哪個臟腑發出來。剛開始發病時,先呵欠、胸悶、驚悸、忽冷忽熱、手足冰冷麻木、面腮燥熱發紅、咳嗽噴嚏,這些都是五臟的症狀。呵欠胸悶是肝;時發驚悸是心;忽冷忽熱、手足冰冷是脾;面腮頰赤、咳嗽噴嚏是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