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~ 卷下·諸方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·諸方 (2)

1. 益黃散

(又名補脾散

治脾胃虛弱及治脾疳,腹大,身瘦。

陳皮(去白一兩),丁香(二錢,一方用木香),訶子(炮去核),青皮(去白),甘草(炙各五錢)

白話文:

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一兩),丁香(二錢,如果一方有木香,可以使用木香代替),訶子(炮製並去掉果核),青皮(去掉白色部分),甘草(炙製後各五錢)

上為末,三歲兒一錢半,水半盞,煎三分,食前服。

2. 瀉黃散

(又名瀉脾散

治脾熱弄舌。

香葉(七錢),山梔子仁(一錢),石膏(五錢),甘草(三兩),防風(四兩去蘆切焙)

白話文:

藿香葉(49公克),山梔子仁(7公克),石膏(35公克),甘草(210公克),防風(280公克,去除蘆頭切片後烘焙)

上銼,同蜜酒微炒香為細末,每服一錢至二錢,水一盞,煎至五分,溫服。清汁,無時。

白話文:

用上方藥材研磨成細末後,與蜂蜜和少量酒一起微炒至香氣四溢,每次服用一錢至二錢,加入一碗水,煎煮至剩五分之一,溫熱後服用。服用時間不受限制。

學海案:「聚珍本」山梔仁一兩,甘草三兩云一作三分。方後有附論石膏文云,南方以寒水石為石膏,以石膏為寒水石,正與京師相反,乃大誤也。蓋石膏潔白,堅硬有牆壁,而寒水石則軟爛,以手可碎,外維青黑,中有細文,方書中寒水石則火鍛用之。石膏則堅硬不可入火,如白虎湯用石膏,則能解肌熱,破痰,治頭痛。

白話文:

學海案:「聚珍本」記載山梔仁一兩,甘草三兩,但另有一說是三分。方劑後面有附錄說明石膏的用法,文中說南方把寒水石當作石膏,把石膏當作寒水石,這與京師正好相反,這是個大錯。

石膏潔白堅硬,像牆壁一樣,而寒水石柔軟潮濕,用手可以捏碎,外表青黑色,裡面有細紋。方書中提到的寒水石是用來鍛火的。石膏堅硬,不能用於鍛火。例如白虎湯中使用的石膏,可以清熱解肌,化痰止痛。

若用寒水石則誤矣。又有一等,堅白全類石膏,而方敲之,亦皆成方者,名方解石也,可代石膏用之。南人有不信此說者,季忠嘗相與同就京師大藥肆中,買石膏、寒水石、方解石三種,又同詣惠民和劑局,及訪諸國醫詢之,皆合此說,乃信季忠頃編《保生信效方》,已為辨論,恐小兒尤不可誤,故復見於此。

白話文:

如果使用寒水石,那可就錯了。還有一種,外觀堅硬白色與石膏極為相似,但敲開後都是方形的,叫做方解石,可以用來取代石膏。南方有人不相信這個說法,季忠曾經帶著他們一起到京城的大藥房中,購買石膏、寒水石、方解石三種藥材,又一起拜訪惠民和劑局,並諮詢了許多國醫,他們都認可這個說法,才相信季忠的說法。季忠最近編寫的《保生信效方》中,已經對此進行了辨論。因為擔心小兒用錯,所以特在此再次說明。

3. 白朮散

治脾胃久虛,嘔吐泄瀉,頻作不止,精液苦竭,煩渴躁,但欲飲水,乳食不進,羸瘦困劣,因而失治,變成驚癇,不論陰陽虛實,並宜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脾胃虛弱很長時間,導致嘔吐、腹瀉頻繁不止,導致精液耗盡,煩渴焦躁,只想喝水,乳食都不吃,身體消瘦虛弱,如果因此治療不當,會變成驚癇,無論是陰虛還是陽虛,都適合服用這種藥方。

人參(二錢五分),白茯苓(五錢),白朮(五錢炒),藿香葉(五錢),木香(二錢),甘草(一錢),葛根(五錢,渴者加至一兩)

白話文:

人參(12.5 克),茯苓(25 克),白朮(25 克,炒過),藿香葉(25 克),木香(10 克),甘草(5 克),葛根(25 克,口渴者可加至 50 克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煎,熱甚發渴,去木香。

學海案:「聚珍本」葛根二兩,余並一兩。

4. 塗囟法

麝香(一字),薄荷葉(半字),蠍尾(去毒為末,半錢,一作半字),蜈蚣末,牛黃末,青黛末(各一字)

白話文:

麝香(一克) 薄荷葉(半克) 蠍尾(去毒研磨成粉末,0.5克,另一種說法是0.5克) 蜈蚣粉末(1克) 牛黃粉末(1克) 青黛粉末(1克)

上同研,用熟棗肉劑為膏,新綿上塗勻,貼囟上,四方可出一指許,火上炙手頻熨,百日內外小兒,可用此。

5. 浴體法

治胎肥、胎熱、胎怯。

天麻末(二錢),全蠍(去毒為末),硃砂(各五錢),烏蛇肉(酒浸焙乾),白礬(各二錢),麝香(一錢),青黛(三錢)

白話文:

天麻粉(兩錢),全蠍(去除毒素後研磨成粉),硃砂(各五錢),烏蛇肉(浸泡在酒中,烘乾),白礬(各兩錢),麝香(一錢),青黛(三錢)

上同研勻,每用三錢,水三碗,桃枝一握、葉五七枚,同煎至十沸,溫熱浴之,勿浴背。

白話文:

把上面的藥材研磨均勻,每次取三錢,配三碗水、一把桃樹枝條和五七片桃樹葉,一起煎煮到沸騰十次,趁溫熱時用來泡浴,不要泡洗背部。

6. 甘桔湯

治小兒肺熱,手掐眉目鼻面。

桔梗(二兩),甘草(一兩)

上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加荊芥防風,名如聖湯。熱甚加羌活黃芩升麻

白話文:

上方藥材用量粗糙,每次用二錢,加水一碗煎煮。煎到水量剩下七分,過濾掉藥渣,飯後溫服。加入荊芥和防風,叫做如聖湯。如果病人體熱嚴重,可以多加羌活、黃芩和升麻。

7. 安神丸

治面黃頰赤,身壯熱,補心。一治心虛肝熱,神思恍惚。

馬牙硝(五錢),白茯苓(五錢),麥門冬(五錢),乾山藥(五錢),龍腦(一字研),寒水石(五錢研),硃砂(一兩研),甘草(五錢)

白話文:

馬牙硝(25 克),白茯苓(25 克),麥門冬(25 克),乾山藥(25 克),龍腦(研磨成粉,約 3 克),寒水石(研磨成粉,25 克),硃砂(研磨成粉,50 克),甘草(25 克)

上末之,煉蜜為丸,雞頭大,每服半丸,砂糖水化下,無時。

8. 當歸湯

治小兒夜啼者,臟寒而腹痛也。面青手冷,不吮乳者是也。

當歸白芍藥,人參(各一分),甘草(炙半分),桔梗陳皮(不去白各一分)

白話文:

當歸、白芍藥、人參(各1錢),炙甘草(0.5錢),桔梗、陳皮(不去白,各1錢)

上為細末,水煎半錢,時時少與服。又有熱痛,亦啼叫不止,夜發,面赤唇焦,小便黃赤,與三黃丸人參湯下。

白話文:

上為藥粉,用半錢在水中煎煮,隨時少量服用。如果出現發熱疼痛,且啼叫不止,晚上發作,臉色發紅、嘴脣乾裂,小便呈黃紅色,則給予三黃丸,用人參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