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乙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~ 卷下·諸方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·諸方 (1)

1. 大青膏

治小兒熱盛生風,欲為驚搐,血氣未實,不能勝邪,故發搐也。大小便依度,口中氣熱,當發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小兒因為體內熱氣過盛而引發抽搐,是因為血氣還未充盈,無法抵抗邪氣,所以才會發生抽搐。如果大小便正常,但口中的氣溫熱,就應該要進行治療。

天麻(末一錢),白附子(末生一錢五分),青黛(研一錢),蠍尾(去毒生末),烏蛇梢肉(酒浸焙乾取末各一錢),硃砂(研),天竺黃(研)

白話文:

天麻粉末一錢 白附子粉末一錢五分 青黛研末一錢 蠍尾去毒研末 烏梢蛇肉用酒浸漬後焙乾研末一錢 硃砂粉末 天竺黃粉末

上同再研細,生蜜和成膏,每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。月中兒粳米大。同牛黃膏、溫薄荷水化一處服之。五歲以上,同甘露散服之。

白話文:

把上方的藥材研成更細的粉末,加入蜂蜜調成膏狀,每次服用半個皁角子到一個皁角子的大小。對於一個月大的嬰兒,每次服用粳米般大小的藥量。將藥膏與牛黃膏和溫薄荷水混合後服用。五歲以上的兒童,將藥膏與甘露散混合服用。

學海案:「聚珍本」蠍尾、蛇梢肉各五分,有麝香研,同硃砂、竺黃各一字匕。方末附錄云《閻氏集寶生信效方》內小兒諸方,言皆得於汝人錢氏,其間大青膏無天麻,有大青生研一分,其餘藥味,分料和制,與此皆同。其方下證治云:治小兒傷風,其候伸欠頓悶,口中氣熱,惡風脈浮,比此為詳。只用薄荷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《學海案》:

在「聚珍本」中,蠍尾、蛇梢肉各使用五分。另外,研磨麝香,再加入硃砂和竺黃,各使用一字匕的量。

方劑的末尾記載:「《閻氏集寶生信效方》中關於小兒的各種方劑,都是從汝人錢氏那裡得知。其中大青膏不含天麻,而是使用大青生研一分。其餘藥材的分量和製作方法都與這個方劑相同。」

方劑下方記載治法與症狀:治療小兒傷風,其症狀包括伸懶腰、頓時鬱悶、口中氣熱、畏寒、脈象浮浮。比這個方劑的記載更詳細。服用時,只使用薄荷湯送服。

2. 涼驚丸

治驚疳。

草龍膽,防風,青黛(各三錢),鉤藤(二錢),黃連(五錢),牛黃,麝香,龍腦(各一字)麵糊丸粟米大,每服三五丸,金銀花湯下。

白話文:

草龍膽、防風、青黛(各 9 克),鉤藤(6 克),黃連(15 克),牛黃、麝香、龍腦(各 3 克)和麵粉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 3-5 丸,用金銀花湯送服。

3. 粉紅丸

(又名溫驚丸)

白話文:

(又名溫驚丸)

(這是一種藥物的另一個名字叫做溫驚丸)

天南星(臘月釀牛膽中百日,陰乾,取末四兩別研,無釀者,只銼炒熟用),硃砂(一錢五分研),天竺黃(一兩研),龍腦(半字別研),坯子胭脂(一錢研,乃染胭脂。)

上用牛膽汁和丸,雞頭大,每服一丸,小者半丸,沙糖溫水化下。

白話文:

天南星(在臘月時將天南星放入牛膽中浸泡 100 天,陰乾後研磨成細末,用量為 4 兩;若沒有浸泡過的,則用研磨好的生天南星炒熟食用) 硃砂(研磨成細末,用量為 1 錢 5 分) 天竺黃(研磨成細末,用量為 1 兩) 龍腦(研磨成細末,用量為半字) 坯子胭脂(研磨成細末,用量為 1 錢,此為用於染胭脂的胭脂)

4. 瀉青丸

治肝熱搐搦,脈洪實。

當歸(去蘆頭切焙秤),龍腦(焙秤),川芎,山梔子仁,川大黃(濕紙裹煨),羌活,防風(去蘆頭切焙秤)

白話文:

當歸(去掉根莖,切片並烘烤稱重) 龍腦(烘烤稱重) 川芎 山梔子仁 川大黃(用濕紙包覆後煨熟) 羌活 防風(去掉根莖,切片並烘烤稱重)

上件等分為末,煉蜜和丸,雞頭大,每服半丸至一丸,煎竹葉湯同沙糖溫水化下。

白話文:

上述藥物等分磨成粉末,與蜂蜜混合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半丸到一丸,用竹葉煎煮的湯汁與溫水服用。

學海案:「聚珍本」方後附錄云,王海藏斑疹改誤云,東垣先生治斑後風熱毒,翳膜氣暈遮睛,以此劑瀉之,大效。初覺易治。

白話文:

學海案:「聚珍本」方子的後面附錄記載,王海藏在《斑疹改誤》中說,東垣先生治療斑後風熱毒,導致翳膜氣暈遮蔽眼睛,用這個方子瀉下,效果很好。剛開始感覺好治。

5. 地黃丸

治腎怯失音,囟開不合,神不足,目中白睛多,面色㿠白等方。

白話文:

治療腎虛導致的聲音嘶啞、頭部囟門不合、精神不足、眼睛白色部分過多、面色蒼白等症狀的方子。

熟地黃(八錢),山萸肉,乾山藥(各四錢),澤瀉,牡丹皮,白茯苓(去皮各三錢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,空心,溫水化下三丸。

白話文:

  • 熟地黃:8 錢
  • 山萸肉:4 錢
  • 乾山藥:4 錢
  • 澤瀉:3 錢
  • 牡丹皮:3 錢
  • 白茯苓(去皮):3 錢

6. 瀉白散

(又名瀉肺散)

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。

白話文:

用於治療小兒肺熱氣急、呼吸急促、咳嗽的症狀。

地骨皮,桑白皮(炒各一兩),甘草(炙一錢),上銼散,入粳米一撮,水二小盞,煎七分,食前服。

學海案:「聚珍本」甘草作半兩。

白話文:

地骨皮、炒桑白皮(各一兩),炙甘草(一錢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一小撮粳米和兩小碗水,煎煮至剩七分,於飯前服用。

7. 阿膠散

(又名補肺散)

治小兒肺虛氣粗喘促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小兒肺部虛弱、呼吸急促、氣喘的症狀。

阿膠(一兩五錢麩炒),黍黏子(炒香),甘草(炙各二錢五分),馬兜鈴(五錢焙),杏仁(七個去皮尖炒),糯米(一兩炒)

上為末,每服一、二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食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阿膠(15 克,用麩子炒香) 黍黏子(炒香) 甘草(各 2.5 克,先炙烤) 馬兜鈴(5 克,先焙烤) 杏仁(7 顆,去皮尖後炒香) 糯米(10 克,炒香)

8. 導赤散

治小兒心熱,視其睡,口中氣溫,或合面睡,及上竄咬牙,皆心熱也。心氣熱則心胸亦熱,欲言不能,而有就冷之意,故合面睡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小孩的心臟過熱,觀察他的睡眠狀況,如果口中的氣息偏熱,或者合著臉睡,還有向上翻滾和咬牙等現象,都是心臟過熱的表現。心臟過熱,心胸也會跟著過熱,想說話卻說不出來,而且會想要靠近寒冷的地方,所以才會合著臉睡。

生地黃,甘草(生),木通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生地黃、甘草(生用)、木通(各等量)

上同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入竹葉同煎至五分,食後溫服。一本不用甘草,用黃芩。

白話文:

以上藥材研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粉末,加一杯水,放入竹葉一起煎煮至剩五分之一的量,飯後溫熱服用。另一種方法不使用甘草,而使用黃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