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廣嗣紀要》~ 卷之十六 (10)
卷之十六 (10)
1. 泄瀉
初用四君子湯,調六一散,與兒服之,以解其裡熱;次用四君子湯合黃芩芍藥湯,以止其瀉;三用白朮散,以止其渴;四用白朮散加升麻,以舉其下陷之氣;五用白朮散加烏梅肉,以收其滑瀉之氣,皆不效。李夫人託人問之,予曰:五法不中病,術將窮矣。只有一法,此兒有福,必無慮矣。
乃以黃連、木香、訶子、肉豆蔻、乾蟾、使君子肉、砂仁等分為末,粟米糊丸,陳倉米炒熱,煎湯下,調理三日,滿頭出熱瘡及小癤,身有微汗,渴瀉俱止。李夫人謝曰:吾兒得活,先生再造之恩也。
吾子邦正,辛卯年閏六月生,壬辰年六月病瀉,時予遭蹶,出外教書,妾兄甘大用學小兒科於我,以藥治之不效,加以大熱而渴,亟報予歸。問其所用何藥,甘曰理中丸。吾知其犯時禁也,乃制玉露散,澄水調服而愈。
嘉靖癸巳年六月,邑中有屠家徐姓者,子周歲半,病瀉,請甘醫之不效,大熱大渴,煩躁不安,甘強予往視之。予問曰:向服何藥?甘曰:玉露散,初服瀉已止,因熱未除,再與服之,又瀉,至今五日,病益甚。予教可用理中湯加熟附子治之。如服藥後,越加煩躁,再進一劑即效。
若不煩躁,不可治也。予歸半月後,甘攜三牲酒來吾家,供獻藥王畢,命其妹設酒,請吾上坐,舉酒跪而勸。吾問何故?甘拜曰:祀藥王,乃問前年祖保(正乳名也)病瀉,用理中丸不效,師教以玉露散止之;今徐家子病瀉,用玉露散不效,師教以理中湯加附子止之,何也?予曰:理中丸之止瀉,補中氣之藥也。玉露散之止瀉,解暑毒之藥也。
前年祖保病,汝用理中湯是也,中病即止,不可再服。因汝用之太過,犯時禁也,經云用熱遠熱,故以玉露散解之。今徐家兒病,汝用玉露散亦是也,中病即止,不可再服。因汝用之太過,犯臟禁也,脾喜溫而惡寒,故以理中湯加附子救之。甘曰:如此則理中湯、玉露散,皆不可用也?予曰:理中、玉露正治暑瀉之藥,當觀其證何如。若瀉而渴者,里有熱也,先用玉露散煎服,以解其熱,渴止即用理中丸以補其中。
瀉而不渴者,里有寒也,先用理中丸以溫其中,即用玉露散、五苓散煎湯調服,以解其熱,利小便也。甘曰:師謂服理中湯後,加煩躁者可治,不煩躁者不可治,何也?曰:夏至後一陰生,坤乃六月之卦。《易》曰:坤為腹,陰在內而陽在外。坤屬土,土愛暖而不愛寒。玉露散雖治暑瀉之藥,其性寒,服之太過,脾土受傷,陰盛於內,陽脫於外。
前日徐家兒病,吾見其面赤目張,口開唇燥,大熱大渴,此陽脫病也,故用理中湯加熟附子,以補其中氣,扶陽而抑陰也。如服藥之後,不加煩躁者,則脾為死陰,不可救也。必加煩躁,則陰勝陽,胃氣猶存,爭藥不敵病,故再進一服,則陽勝陰退而安。
白話文:
泄瀉
一開始用四君子湯和六一散給孩子服用,以消除裡面的熱邪;接著用四君子湯加黃芩芍藥湯,來止瀉;然後用白朮散止渴;之後再用白朮散加升麻,來提振下陷的元氣;最後用白朮散加烏梅肉,來收斂滑瀉的症狀,但都無效。李夫人托人來詢問,我說:五種方法都不對症,醫術快要用盡了。只有一個辦法,這個孩子有福氣,一定沒問題。
於是用黃連、木香、訶子、肉豆蔻、乾蟾、使君子肉、砂仁等分量研磨成粉末,用粟米糊做成丸藥,用陳倉米炒熱煎湯送服,調理三天後,孩子滿頭長出熱瘡和小膿皰,身體微微出汗,口渴和腹瀉都停止了。李夫人感謝道:我的孩子能活下來,全靠先生再造之恩啊。
我的兒子邦正,辛卯年閏六月出生,壬辰年六月患腹瀉,那時我正遭遇挫折,在外教書,我妻子的哥哥甘大用向我學習小兒科,用藥治療無效,孩子還伴隨高熱口渴,急忙通知我回家。我問他用了什麼藥,甘大用說用了理中丸。我知道他用藥違背了時令,於是製作了玉露散,用清水調服,病就好了。
嘉靖癸巳年六月,縣裡有位姓徐的屠戶,他兒子一歲半,患腹瀉,請甘大用治療無效,高熱口渴,煩躁不安,甘大用力邀我前去診治。我問他:之前服用了什麼藥?甘大用說:玉露散,一開始服用後瀉止了,但因為熱邪未除,又再次服用,結果又腹瀉,到現在已經五天了,病情更嚴重了。我教他可以用理中湯加熟附子來治療。如果服藥後,煩躁加劇,再服用一劑就會有效。
如果不煩躁,就不要再治療了。我回家半個月後,甘大用帶著祭祀用的牲畜和酒來到我家,供奉藥王畢,並叫他妹妹準備酒席,請我坐在上座,跪下敬酒。我問他為何如此?甘大用拜謝說:祭拜藥王,是想請教前年我祖保(邦正乳名)腹瀉,用理中丸無效,老師您教我用玉露散才止住;現在徐家孩子腹瀉,用玉露散無效,老師您又教我用理中湯加附子才止住,這是為什麼呢?我說:理中丸止瀉,是藉由補益中氣的藥物;玉露散止瀉,是藉由解暑毒的藥物。
前年祖保生病,你用理中湯是對的,藥到病除就應該停止服用。因為你用藥過度,違背了時令,古書上說用熱藥要遠離熱證,所以用玉露散來解熱。現在徐家孩子生病,你用玉露散也是對的,藥到病除就應該停止服用。因為你用藥過度,違背了臟腑的特性,脾臟喜溫惡寒,所以用理中湯加熟附子來救治。甘大用說:這樣看來,理中湯和玉露散都不能用了?我說:理中湯、玉露散都是治療暑瀉的藥物,要觀察病情如何。如果腹瀉並伴有口渴,說明裡有熱邪,先用玉露散煎服,以解熱,口渴止後再用理中丸補益中氣。
如果腹瀉但不口渴,說明裡有寒邪,先用理中丸溫補中氣,然後再用玉露散、五苓散煎湯調服,以解熱,利小便。甘大用說:老師您說服用理中湯後,如果加劇煩躁才能治療,如果不煩躁就不能治療,這是為什麼呢?我說:夏至後一陰生,坤卦是六月的卦象。《易經》說:坤為腹,陰氣在內陽氣在外。坤屬土,土性喜溫不喜寒。玉露散雖然是治療暑瀉的藥物,但其性寒涼,服用過度,脾土受損,陰氣盛於內,陽氣虛於外。
前天徐家孩子生病,我看見他面色紅赤,眼睛睜大,嘴巴張開,嘴唇乾燥,高熱口渴,這是陽氣虛脫的病症,所以用理中湯加熟附子,來補益中氣,扶助陽氣,抑制陰邪。如果服藥後,沒有加劇煩躁,那就說明脾臟已經被死陰所傷,不可救治了。如果加劇煩躁,說明陰盛於陽,但胃氣尚存,邪氣與藥物抗爭,所以再服用一劑,陽氣就能勝過陰邪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