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廣嗣紀要》~ 卷之十六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六 (9)

1. 泄瀉

乃作大劑,煎而飲之,未盡劑而渴瀉俱止。公由此知全,賜以儒醫之匾。

胡三溪一子多疾,托我調理。年三歲病瀉,時予在英山教書,三溪嘗學醫於我,甘大用吾之所教者,二人同議治之,不效。其兄胡元溪謂三溪曰:今有璞玉於此,雖萬鎰,必使玉人雕琢之。汝一子,不請密齋治之,可乎?三溪始遣人請予。予受其托,義不可辭,星夜來其家,視其子疾,乃傷食瀉也。

予謂三溪、甘子曰:藥貴對病,病貴識證,證之未辨,宜藥之不效也。三溪曰:曩與甘子同治瀉者,皆公之教,未敢異也,然或證有異乎?予曰:吾嘗立教,瀉有三證:有熱瀉,糞色黃而渴;有冷瀉,糞色青而不渴;有食積瀉,糞酸臭而腹痛,或渴或不渴。此子之疾,所下酸臭,乃積瀉也。

用丁香脾積丸一服而愈。三溪曰:巴豆下積而止瀉,何也?本草云:巴豆未瀉者能令人瀉,已瀉者能令人止。積去瀉止,自然之理也。

萬賓蘭,石泉之長子也,以癸未年九月生,次年六月病瀉,與吾先子菊軒翁求藥治之,隨止隨發。石泉年三十一始生子,愛子甚篤,來請先子,年七十六歲,不能往,命全往治之。至其門,石泉聞瀉甚,僕於地,起書牛,牛字放木凳上云:以牛謝之,就以牛字卜其病。予曰:牛下一橫凳,乃生字也。

吾到,令郎之病即愈矣。予取陳氏肉豆蔻丸合胃苓丸,車前草煎湯下,只一服而瀉止。石泉曰:嘗服令尊藥,用一粒丹合胃苓丸服之,止而又發,再欲進一服。予曰:小兒腸胃嬌弱,不得已而用藥,中病即止,不可過也。其瀉果止。三日後,身發紅斑,狀如綿紋,石泉《傷寒活人書》了在心,曰瀉後發斑,此與陽明證下之太早,熱氣乘虛入胃之病同也,宜服化斑湯。只石膏性寒,瀉後脾虛,不可用也。

予曰:有是病,則投是藥,何謂不可,請用之。未盡劑而斑沒身涼。

庠生胡鳳原,精於醫,有子病瀉,以理中湯治之,不效,復與吾兒萬邦正求藥,正以理中丸服之,亦不效,復問予。予曰:長沙著《傷寒正理論》云:傷寒下利,宜理中湯,不止,理中者理中氣也,治瀉不利小便,非其治也,五苓散主之。令郎之瀉不止,何不服五苓散?鳳原如其言而果效。

胡逵泉,東郊之長子也,其子年一歲,六月病瀉,東郊遠出,先請甘大用治之,不效,其母李夫人極賢,遣人請予。予視之,瀉下頻,並黃白而後重,發熱而渴,時天甚暑,皮膚乾燥而無汗,發稀成穗。予謂李夫人曰:令郎熱瀉成疳矣。瀉下頻並後重者,裡熱也;糞黃者,脾熱之色也;白者,乳汁不化,邪熱不殺穀也;口渴,皮膚乾燥,發成穗者,津液枯也。乃用四物湯合黃連香薷飲,乳母服之,以解其暑毒。

白話文:

泄瀉

我曾用大劑量的藥方煎好給病人喝,藥還沒喝完,腹瀉和口渴就都止住了。病人因此了解我的醫術精湛,贈送我「儒醫」的匾額。

胡三溪的兒子多病,託我治療。孩子三歲時患瀉痢,當時我在英山教書,三溪曾向我學習醫術,甘大用也遵從我的教誨。兩人一起商量治療,但都沒效果。他哥哥胡元溪對三溪說:「現在有一塊璞玉,即使價值萬金,也必須請玉匠雕琢。你的兒子,為何不請密齋先生治療呢?」三溪於是派人請我。我接受了他的託付,義不容辭,連夜趕到他家,診察了他的兒子。發現是傷食引起的腹瀉。

我對三溪和甘子說:「用藥貴在對症,診病貴在辨證,證候沒辨明,所以用藥無效。」三溪說:「之前我和甘子一起治療腹瀉,都是按照您的教誨,不敢違背,但或許證候有所不同?」我說:「我曾經教導過,腹瀉有三種證候:熱瀉,大便黃色而口渴;冷瀉,大便青色而無口渴;食積瀉,大便酸臭而腹痛,或渴或不渴。您兒子的病,大便酸臭,是食積瀉。」

我用丁香脾積丸一劑就治好了。三溪問道:「巴豆可以瀉下積滯,並止瀉,這是為什麼?」我說:「本草書上說:巴豆未瀉者能令人瀉,已瀉者能令人止。積滯去除,腹瀉自然停止,這是自然規律。」

萬賓蘭是石泉的長子,癸未年九月出生,次年六月患瀉痢,他向我的先父菊軒翁求藥治療,但時好時壞。石泉三十一歲才得子,非常疼愛兒子,來請我的先父,但先父七十六歲了,不能前來,便派我前去治療。到了他家,石泉說兒子腹瀉嚴重,僕倒在地,並在地上寫了個「牛」字,將寫有「牛」字的木板放在凳子上,說:「用牛來謝您」,並以「牛」字來卜問病情。我說:「牛字下面加一橫,放在凳子上,就是『生』字。」

我到達後,令郎的病就好了。我用陳氏肉豆蔻丸和胃苓丸,用車前草煎湯送服,只一劑就止住了瀉痢。石泉說:「曾服用令尊的藥,用一粒丹藥和胃苓丸服用,止住了又發作,想再服用一劑。」我說:「小兒腸胃嬌弱,不得已才用藥,病好了就應該停止,不可過量。」他的腹瀉果然止住了。三天後,身上起了紅斑,像棉絮一樣的紋理。石泉熟讀《傷寒活人書》,說瀉後發斑,這與陽明證下瀉過早,熱氣乘虛而入胃的病症相同,應該服用化斑湯。只是石膏性寒,瀉後脾虛,不能使用。

我說:「有這種病,就用這種藥,為什麼不能用?請使用吧。」藥還沒喝完,紅斑就消退了,身體也涼快了。

庠生胡鳳原精通醫術,他的兒子患瀉痢,用理中湯治療,無效,又向我的兒子萬邦正求藥,萬邦正也用理中丸給他服用,還是無效,又來詢問我。我說:「長沙的《傷寒正理論》中說:傷寒下痢,宜用理中湯,如果無效,理中湯是調理中氣的,治療腹瀉不利小便,不是它的功效,應該用五苓散。令郎的腹瀉不止,為什麼不用五苓散呢?」鳳原按照我的話去做,果然有效。

胡逵泉是東郊的長子,他兒子一歲,六月患瀉痢。東郊離得很遠,先請甘大用治療,無效,他的母親李夫人非常賢惠,派人請我。我看過之後,發現他腹瀉頻繁,大便黃白相間,並且排便後仍感腹脹,發熱口渴,當時天氣炎熱,皮膚乾燥無汗,頭髮稀疏成束。我對李夫人說:「令郎熱瀉導致疳積了。腹瀉頻繁且排便後仍感腹脹,是裡熱;大便黃色,是脾熱的顏色;白色,是乳汁未消化,邪熱未殺穀氣;口渴、皮膚乾燥、頭髮成束,是津液枯竭。」於是用四物湯合黃連香薷飲,讓乳母服用,來解暑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