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廣嗣紀要》~ 卷之十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 (1)

1. 卷之十

2. 妊娠傷寒

凡十五論十二方。

丹溪活套:婦人胎前感冒風寒,頭痛發熱,或身體疼痛,用四物湯合小柴胡湯,或更加細辛、白芷、羌活、防風等藥。

河間云:大抵胎病天行從增損柴胡,雜症從增損四物。然春夏須從柴胡,秋冬必用四物,藥性寒熱,病症虛實,不可不察也。又云:治產前寒熱,小柴胡去半夏,謂之黃龍湯。

密齋云:妊娠傷寒,專以清熱安胎為主,或汗,或下,各宜隨其五臟表裡所見脈症主治,勿犯胎氣。故在表發汗,以香蘇散為主方;半表半裡則和解之,以黃龍湯為主方;在裡則下之,以三黃解毒湯為主方。此吾家傳之秘,活人甚多。如古方六合湯,雖分治詳明,猶不及此切當。

凡娠婦傷寒,勿論日數,但見惡寒頭疼,宜香蘇散主之。

紫蘇(二錢),香附子(炒黑,二錢),陳皮(一錢),甘草(半錢)

姜三片,蔥五根,煎服。

頭痛加川芎、白芷各一錢,名芎芷香蘇散。

假令得肝脈,其外症善潔面青,善怒,其三部脈俱弦而浮,惡寒,里和,謂清便自調也,本方加羌活、防風各一錢,謂肝主風,是膽受病也。

假令得心脈,其外症面赤口乾,善笑,其三部脈俱浮而洪,惡寒,里和,謂清便自調也,本方加黃芩、石膏各錢半,謂心主熱,是小腸受病也。

假令得脾脈,其外症面黃善噫,善思,其尺寸脈浮而緩,惡寒,里和,本方加白朮、防己各錢半,謂脾主濕,是陽明受病也。

假令得肺脈,其外症面白善嚏,善悲不樂,欲哭,其尺寸脈俱浮而澀,惡寒,里和,本方加黃耆、防風各一錢,謂肺主燥,是大腸受病也。

假令得腎脈,其外症面黑,善恐,其尺寸脈俱浮而濡,惡寒,里和,本方加附子(炮)一錢,謂腎主寒,是膀胱經受病也。(附子犯胎,用吳茱萸溫之可也。)

河間云:解利傷寒,不問何經所受,皆能解之。謂不犯各經之受病,雖不能解盡,亦無壞症。羌活湯尤益妊婦。

羌活(二錢),防風,川芎,黃芩,甘草(炒,各一錢),細辛(三分半),白芷(一錢),白朮(錢半,無汗用蒼朮)

水煎服,無時。

其妊婦傷寒,得之三五日後,有惡寒發熱,內有煩渴引飲,小便赤澀之症,此邪在半表半裡也,宜黃龍湯主之。

柴胡(二錢),黃芩(錢半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一錢)

薑棗引。

如寒熱往來,無汗口乾,加葛根二錢,去棗,入蔥白三根。

如頭疼不止,加川芎、白芷各一錢,去棗,加蔥白三根。

如發熱有汗,口渴,加白朮、瓜蔞根各錢半。

如脈浮大有力,大熱大渴,本方合人參白虎湯,去薑棗。

如心煩不得臥,本方加白茯苓、麥門冬各一錢。

如嘔噦,加半夏(制)、白茯苓各一錢,去棗。

如胸脅滿痛,加枳殼(炒)、香附子(炒黑)、川芎各一錢。

白話文:

妊娠傷寒治療方法,主要有十五種論述和十二個處方。

朱丹溪認為:孕婦懷孕期間感冒風寒,頭痛發熱,或身體疼痛,可用四物湯加小柴胡湯,或者再加細辛、白芷、羌活、防風等藥。

張元素認為:孕婦胎兒疾病,一般來說,若屬時疫流行病,則需加減小柴胡湯;若屬其他雜症,則需加減四物湯。但春季和夏季應以小柴胡湯為主,秋季和冬季則應以四物湯為主。藥物的寒熱性質和疾病的虛實情況,都必須仔細辨別。他又說:治療孕婦產前寒熱,可用小柴胡湯去半夏,稱為黃龍湯。

李東垣認為:妊娠傷寒,治療重點在於清熱安胎,要根據五臟表裡的情況和脈象症狀,決定是用汗法、下法,或其他方法治療,不可傷及胎氣。如果病邪在表,則發汗,以香蘇散為主方;如果病邪半表半裡,則和解,以黃龍湯為主方;如果病邪在裡,則下瀉,以三黃解毒湯為主方。這是我們家祖傳的秘方,救活了很多病人。像古代的六合湯,雖然分治很詳細,但不如這個方子更切合實際。

凡是孕婦患傷寒,無論病程幾天,只要出現惡寒頭痛,都應該用香蘇散為主方。

香蘇散組成:紫蘇二錢,香附子(炒黑)二錢,陳皮一錢,甘草半錢,生薑三片,蔥五根。水煎服。

頭痛加川芎、白芷各一錢,稱為芎芷香蘇散。

如果病人肝經受病,外在症狀表現為面色潔白或青色,易怒,三部脈都弦而浮,惡寒,裏證和緩,大便自調,則在原方基礎上加羌活、防風各一錢。因為肝主風,這是膽經受病。

如果病人心經受病,外在症狀表現為面色發紅,口乾,愛笑,三部脈都浮而洪,惡寒,裏證和緩,大便自調,則在原方基礎上加黃芩、石膏各一錢半。因為心主熱,是小腸受病。

如果病人脾經受病,外在症狀表現為面色發黃,善太息(呃逆),多思,寸口脈浮而緩,惡寒,裏證和緩,則在原方基礎上加白朮、防己各一錢半。因為脾主濕,是陽明經受病。

如果病人肺經受病,外在症狀表現為面色蒼白,愛打噴嚏,悲傷,想哭,寸口脈都浮而澀,惡寒,裏證和緩,則在原方基礎上加黃耆、防風各一錢。因為肺主燥,是大腸受病。

如果病人腎經受病,外在症狀表現為面色黑,易恐懼,寸口脈都浮而濡,惡寒,裏證和緩,則在原方基礎上加炮附子一錢。因為腎主寒,是膀胱經受病。(附子會傷胎,可用吳茱萸溫經代替。)

張元素認為: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,不論病邪侵犯哪一經,都能夠治療。即使不能完全治愈,也不會加重病情。羌活湯尤其適合孕婦。

羌活湯組成:羌活二錢,防風、川芎、黃芩、甘草(炒)各一錢,細辛三分半,白芷一錢,白朮一錢半(無汗可用蒼朮代替)。水煎服,不拘時服。

如果孕婦傷寒病程三五天后,出現惡寒發熱,口渴想喝水,小便赤澀,這是病邪在半表半裡,應該用黃龍湯。

黃龍湯組成:柴胡二錢,黃芩一錢半,人參一錢,甘草一錢,薑棗引。

如果寒熱往來,無汗口乾,加葛根二錢,去棗,加蔥白三根。

如果頭痛不止,加川芎、白芷各一錢,去棗,加蔥白三根。

如果發熱有汗,口渴,加白朮、瓜蔞根各一錢半。

如果脈浮大有力,大熱大渴,本方合人參白虎湯,去薑棗。

如果心煩不得臥,本方加白茯苓、麥門冬各一錢。

如果嘔吐,加半夏(制)、白茯苓各一錢,去棗。

如果胸脅滿痛,加枳殼(炒)、香附子(炒黑)、川芎各一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