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廣嗣紀要》~ 卷之十 (2)
卷之十 (2)
1. 妊娠傷寒
如大便秘,本方初加大黃五分,得利則止,不利加一錢,以利為度。
其娠婦傷寒五六日後,表邪悉罷,並無頭疼惡寒之症,止煩躁發熱,大渴,小便赤,大便秘,或利下赤水,六脈沉實,此病邪在裡也,宜三黃解毒湯主之。
黃柏,黃芩,黃連,山梔,大黃(等分)
水煎。更隨五臟脈症加減。
假令得肝脈,其內症煩滿消渴,溲便難,尺寸脈沉弦有力,是肝經本臟受病也,本方加當歸錢半,甘草五分,倍山梔。
假令得脾脈,其內症腹脹滿,譫妄,其脈沉緩有力,是脾經本臟受病也,本方加枳實(炒)、厚朴(薑汁炒)各錢半,倍大黃。
假令得心脈,其內症煩躁,心痛,掌中熱而噦,尺寸脈沉數有力,此心經本臟受病也,本方加麥冬一錢,竹茹一團,倍黃連。
假令得肺脈,其內症喘咳胸滿,尺寸脈沉澀有力,是肺經本臟受病也,本方加葶藶(炒)一錢,桔梗五分,倍黃芩。
假令得腎脈,泄如下重,足脛寒而逆,尺寸脈沉而石,是腎經本臟受病也,加乾薑(炮)五分,熟地黃錢半,倍黃柏。
其娠婦傷寒,發汗後,汗流不止,胎氣損者,加減當歸六黃湯。
歸身,黃耆,生地黃,黃芩,白朮,阿膠珠,炙草(各等分)
浮小麥一撮,煎湯盞半,去麥,每服五錢,煎七分,溫服。
其娠婦傷寒,下後,協熱而利不止,胎氣損者,宜加味黃芩湯。
黃芩(二錢),白芍,白朮,白茯苓,炙甘草,阿膠(各一錢)
水盞半,煎一盞,後入阿膠,再煎八分服。
其娠婦汗下後,熱不除者,虛也,加味竹葉湯主之。
人參,麥冬,炙草,阿膠,生地黃(各一錢)
竹葉十二,粳米合引。
其娠婦傷寒,差後發熱者,宜黃龍湯、四物湯主之。因於食者,本方加枳實。
其娠婦傷寒,熱極發斑,狀如錦紋者,宜四物湯去川芎,加黃芎、人參、知母、石膏、玄參、大青葉主之。
其娠婦熱病護胎法。夫妊娠感非時之邪,熱毒之氣,侵損胞胎,遂有動胎漏血,致害子母之命,用白藥子不拘多少,為末,以雞子清調,攤於紙上,如碗大,貼臍下胎存處,干則以溫水潤。又方:以灶心土研細,水調塗臍下,干又易之。又方:以井底泥敷心下,令胎不傷。
又方:用干浮萍、朴硝、大黃(炒)、蛤粉、板藍葉,共為末,水調貼臍下,安胎,解燥熱,和臟腑。
其娠婦值天行熱病,壯熱,百節疼痛,不急治,即墮胎。
柴胡,知母,葛根,石膏(各六錢),大青葉(八錢),梔仁(一兩),升麻(八錢),蔥白(切,半盞)
水七盞,煎三盞,分四服,服之。
其妊娠熱病六七日,極者傷胎,兒死腹中,身冷不能自出,須用暖胎藥,服黑神散,溫酒調,暖胎自出。評此不若用催生湯。
蒼朮(二兩),桔梗(一兩),橘仁(六錢),白芷,桂心(去皮,各二錢),炙草(二錢),乾薑(炮),當歸,厚朴(制),芍藥,半夏(洗),川芎,枳殼(炒,各四錢),杏仁(炒),木香(各一錢)
白話文:
妊娠傷寒
若大便秘結,最初服用方劑時可先加入大黃五分,若通便則停止,若不通則加至一錢,以通便為度。
孕婦患傷寒五六日後,表邪已退,沒有頭痛惡寒的症狀,只是煩躁發熱,口渴,小便赤黃,大便秘結,或排出赤色水樣大便,脈象沉實有力,這是邪氣入侵內臟,宜用三黃解毒湯治療。
三黃解毒湯藥物組成:黃柏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、大黃(等量)
水煎服。可根據五臟脈象加減藥物。
若肝脈異常,內證表現為煩悶、口渴、大小便困難,寸口脈沉弦有力,這是肝臟受病,可在上方基礎上加當歸一錢半,甘草五分,山梔子加倍。
若脾脈異常,內證表現為腹脹、神志不清,脈象沉緩有力,這是脾臟受病,可在上方基礎上加炒枳實、薑汁炒厚朴各一錢半,大黃加倍。
若心脈異常,內證表現為煩躁、心痛、手掌發熱且灼熱感,寸口脈沉數有力,這是心臟受病,可在上方基礎上加麥冬一錢,竹茹一團,黃連加倍。
若肺脈異常,內證表現為喘咳、胸悶,寸口脈沉澀有力,這是肺臟受病,可在上方基礎上加炒葶藶一錢,桔梗五分,黃芩加倍。
若腎脈異常,症狀為下痢、下肢冰冷、足脛冰冷且逆冷,寸口脈沉而有力,這是腎臟受病,可在上方基礎上加炮乾薑五分,熟地黃一錢半,黃柏加倍。
孕婦患傷寒,發汗後,汗流不止,胎氣受損者,可加減當歸六黃湯。
當歸六黃湯藥物組成:當歸、黃耆、生地黃、黃芩、白朮、阿膠珠、炙甘草(等量)
浮小麥一撮,水煎至半碗,去麥渣,每服五錢,煎至七分,溫服。
孕婦患傷寒,下利後,仍發熱且腹瀉不止,胎氣受損者,宜服用加味黃芩湯。
加味黃芩湯藥物組成:黃芩(二錢)、白芍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炙甘草、阿膠(各一錢)
水半碗,煎至一碗,再加入阿膠,再煎至八分服。
孕婦汗下後,熱症未退者,屬虛證,可用加味竹葉湯治療。
加味竹葉湯藥物組成:人參、麥冬、炙甘草、阿膠、生地黃(各一錢)
竹葉十二片,粳米適量同煎。
孕婦傷寒好轉後仍發熱者,可用黃龍湯、四物湯治療。若因飲食引起,可在方中加枳實。
孕婦傷寒,熱極而出現紫斑,狀如錦紋者,宜用四物湯去川芎,加黃芩、人參、知母、石膏、玄參、大青葉治療。
孕婦熱病護胎方法:妊娠期間若感受外邪,熱毒之氣侵犯胎兒,導致胎動、出血,危及母子性命,可用白藥子適量研末,用雞蛋清調和,攤在紙上,如碗口大小,貼在肚臍下胎兒所在處,乾燥後用溫水潤濕。另有方劑:用灶心土研細,加水調和塗於肚臍下,乾燥後再重新塗抹。另有方劑:用井底泥敷於心窩處,以保護胎兒。
另有方劑:用乾燥浮萍、朴硝、炒大黃、蛤粉、板藍葉研末,加水調和貼於肚臍下,安胎,解熱,和臟腑。
孕婦患流行性感冒,高熱,全身疼痛,若不緊急治療,會導致流產。
藥物組成:柴胡、知母、葛根、石膏(各六錢)、大青葉(八錢)、梔仁(一兩)、升麻(八錢)、蔥白(切碎,半碗)
水七碗,煎至三碗,分四次服用。
孕婦熱病六七日,病情嚴重者會傷及胎兒,胎兒死於腹中,產婦身體冰冷,無法自行分娩,需要服用溫暖胎兒的藥物,服用黑神散,用溫酒調服,溫暖胎兒使其自行娩出。但評估此法不如催生湯。
催生湯藥物組成:蒼朮(二兩)、桔梗(一兩)、橘核(六錢)、白芷、桂心(去皮,各二錢)、炙甘草(二錢)、炮乾薑、當歸、制厚朴、芍藥、洗半夏、川芎、炒枳殼(各四錢)、炒杏仁、木香(各一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