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廣嗣紀要》~ 卷之九 (1)
卷之九 (1)
1. 妊娠子懸
凡五論二方一案。
妊娠五六個月以後,胎氣不和,上湊心腹,脹滿疼痛者,謂之子懸,嚴氏紫蘇飲主之。
紫蘇,大腹皮,陳皮,川芎,白芍,當歸(各六分),人參,甘草(各三分)
姜三片,蔥五莖,水煎,空心服。亦治七情過傷,胎動不安之病。
蔡元度寵人有孕,夫人怒欲逐之,遂成此疾。醫官王師復處香術散,用莪朮(煨)二錢,丁香一錢,甘草三分。共為細末,分作三服,空心,鹽湯調,覺胸中如物推下之狀而愈。
白話文:
五論二方一案:子懸與胎動不安
總論: 妊娠五、六個月後,胎氣不和,向上衝擊心腹,造成脹滿疼痛,稱為“子懸”。
第一方:嚴氏紫蘇飲
組成:
- 紫蘇 六分
- 大腹皮 六分
- 陳皮 六分
- 川芎 六分
- 白芍 六分
- 當歸 六分
- 人參 三分
- 甘草 三分
用法: 姜三片,蔥五莖,水煎,空心服用。
功效: 緩解胎氣不和,治療子懸。
第二方:香術散
組成:
- 莪朮(煨) 二錢
- 丁香 一錢
- 甘草 三分
用法: 共研為細末,分作三服,空心服用,以鹽湯調服。
功效: 治療七情過傷、胎動不安。
案例:
蔡元度寵愛一位有孕的女子,其夫人因此生氣,想要將女子趕走,結果女子就得了“子懸”的病症。醫官王師復用香術散治療,女子服藥後感覺胸中如物推下,病症痊癒。
古庵云:婦人忿怒,憂思過度,以致胸腹之間氣刺滿痛。此言良是。蓋婦人上有舅姑丈夫,事觸物忤,不能自決,而憂思忿怒,沉鬱於中。丹溪云:氣鬱成火,火載胎下,榮衛不通,則心腹之間脹滿疼痛俱作也。宜矣。
妊娠子上衝心昏悶,刺巨闕穴,在鳩尾下一寸是,下針令蘇不悶,次補合谷,瀉三陰交,胎應針而落。如子手掬心,生下子有針痕頂母心,向前人中有針痕,向後枕骨有針痕是。
辨云:按《十四經發揮》云:凡人心下有膈膜,前齊鳩尾,後齊十二椎,周圍著脊所遮膈,令濁氣不使上薰心肺,是心在膈上也。妊娠之婦,若子上衝至膈,則兒之在腹,指未能執物,尚堅握而不伸者,又有胞衣裹之,豈能破膈握心哉。心為一身之主,神明出焉,不容小有所犯,豈有破沖掬而不死哉。
白話文:
古庵認為,婦女若經常憤怒、憂思過度,就會導致胸腹之間氣刺滿痛。這話說得很有道理。因為婦女在家中要侍奉公婆、丈夫,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無法自己做主,因此容易積累憂思和憤怒,這些情緒鬱結在心中。丹溪也說,氣鬱則化為火,火氣下行,導致血脈不通暢,就會出現心腹脹滿、疼痛等症状。
如果婦女在懷孕期間,感覺孩子上衝導致心煩意亂、昏沉,可以用針刺巨闕穴,此穴位於鳩尾下一寸。針刺後,讓她清醒過來不再昏悶。接著補合谷穴,瀉三陰交穴,這樣孩子就會順利出生。如果孩子出生後,手上有像抓心的痕跡,而且頭頂、胸前、後腦勺都有針孔,就證明是針灸治療的效果。
有些人可能會質疑,根據《十四經發揮》的記載,人的心臟位於膈膜之上,膈膜是保護心臟的一層屏障。懷孕婦女即使孩子上衝到膈膜,也不可能穿透膈膜握住心臟,因為孩子在腹中,還沒有長出手指,而且被羊水和胎盤包裹著。更何況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,主管精神活動,絕不容許受到輕微的傷害,怎麼可能被孩子抓住而不死呢?
蓋以其上衝近心,故云爾,如胃脘痛曰心痛之類是也,學者不可以辭害意。
密齋云:五臟系皆通於心,而心通五臟系也。故胞門子戶上通心系,胎氣和則安靜而不動,胎氣不和則伸縮轉動,牽拽其系而心痛也,如物懸墜之狀,名曰子懸。
白話文:
因为心脏的位置靠近上半身,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。就像胃脘痛被误认为是心痛一样,学者们不能因为词语不同就忽略了真正的病因。
密斋说:五脏六腑都与心相连,心也与五脏六腑相连。所以胞门子户向上连接着心系,胎气平和则安宁不动,胎气不平和则会伸缩转动,牵拉心系导致心痛,就像物体悬挂下坠的样子,称为子悬。
2. 妊娠子煩
凡七論九方。
妊娠四月六月,多苦煩悶,蓋四月屬少陰君火以養精,六月屬少陽相火以養氣,所以如是。又有不在此兩月分,而苦煩悶者,由將息失宜,七情傷感而然也,名曰子煩。
密齋云:子煩之症,皆屬於熱,有虛有實,更宜分十二經養胎之月,各隨其臟氣治之。此吾家傳之秘,群書未載。
如妊娠食少氣弱者,此虛煩也,宜麥門冬散主之。
麥門冬,白茯苓,防風(各一分),人參(半錢)
白話文:
凡七論九方:妊娠苦煩悶的診治
關於懷孕四個月和六個月時,常出現苦悶煩躁的現象,這是因為:
- 四個月屬少陰君火,以養精為主;
- 六個月屬少陽相火,以養氣為主。
所以,在這些月份,懷孕婦女更容易出現苦煩悶的症狀。
但如果懷孕期間,除了這兩個月份以外,也出現苦煩悶,則可能是由於生活起居不當,或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受到刺激所導致,這種情況稱為「子煩」。
密齋說:「子煩的症狀,都屬於熱證,有虛有實,更應該根據懷孕期間的十二經絡養胎月份,針對不同的臟氣進行治療。這是我們家傳的秘方,其他書籍上都沒有記載。」
例如,如果懷孕期間飲食少、體力弱,屬於虛煩,則可以用「麥門冬散」來治療。
麥門冬散的配方是:
- 麥門冬,白茯苓,防風(各一份)
- 人參(半錢)
注:
- 文中「七論九方」是古代醫學中常用的術語,指的是診治疾病的七種方法和九種治療方略。
- 「少陰君火」和「少陽相火」指的是中醫理論中,人體五臟六腑的陰陽五行屬性,與懷孕期間的生理變化有關。
- 「七情」指的是人的七種基本情感,在中醫理論中,七情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。
- 「麥門冬散」是一種中藥方劑,具有滋陰潤肺、清心除煩的作用,可以用來治療虛煩等症狀。
水一盞,姜三片,竹葉十片,煎七分服。
妊娠氣實體壯者,此實煩也,宜竹葉湯主之。
白茯苓,防風,麥冬,條芩,知母(各一錢)
淡竹葉十片,煎服。
如初受胎一月二月,此足厥陰肝、少陽膽二經之脈所養也。此時精血混合,胞胎融結,肝膽氣逆,使人煩悶不安,嘔吐惡阻,柴胡湯主之。
柴胡(錢半),赤茯苓,麥冬,條芩(各一錢),人參,橘皮,甘草(各五分)
白話文:
準備一杯水,加入三片薑、十片竹葉,煎煮至七分滿,服用。懷孕期間,體質壯實者,容易出現實熱煩躁,可以用竹葉湯來治療。
配方:白茯苓、防風、麥冬、黃芩、知母各一錢,淡竹葉十片,煎煮服用。
若懷孕初期,大約一個月或兩個月時,此時胎兒由肝膽二經的經脈滋養,精血混合,胎兒逐漸形成,肝膽氣逆,會讓人感到煩悶不安、嘔吐噁心,可以用柴胡湯來治療。
配方:柴胡半錢,赤茯苓、麥冬、黃芩各一錢,人參、橘皮、甘草各五分。
水盞半,生薑三片,煎八分,溫服。
如妊娠三月四月,手心主包絡、少陽三焦二經之脈所養。二經皆屬相火,其氣逆,令人煩悶不安,口乾舌燥,加味竹瀝湯主之。
淡竹瀝(一合),黃芩,麥冬,知母(各一錢),白茯苓(錢半)
上㕮咀,水二盞,入炒黃柏三分,煎一盞,入竹瀝,再煎一二沸服。
如妊娠五月六月,此時屬足太陰脾、陽明胃經之脈所養。若因飲食勞倦所傷,以致氣逆,令人腹脹,煩悶不安者,和胎飲主之。
白話文:
取水半杯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八分,溫溫服下。
如果懷孕三個月到四個月,手心屬於包絡經、少陽三焦經的脈絡所滋養。這兩條經絡都屬於相火,氣逆上衝,容易讓人煩躁不安,口乾舌燥,可以用加味竹瀝湯治療。
取淡竹瀝一合,黃芩、麥冬、知母各一錢,白茯苓一錢半。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兩杯水,再加入炒黃柏三分,煎煮至一杯,然後加入竹瀝,再煮沸兩三次即可服用。
如果懷孕五個月到六個月,此時屬於足太陰脾經、陽明胃經的脈絡所滋養。如果因為飲食勞累傷身,導致氣逆,讓人腹脹,煩躁不安,可以用和胎飲治療。
白朮,白茯苓,條芩(各一錢),厚朴(制),麥冬,枳殼(炒,各五分),甘草(二分)
水煎,食遠服。
如妊娠七月八月,此時受手太陰肺、陽明大腸二經之氣所養。若因形寒飲冷所傷,以致氣逆,令人喘咳,煩悶不安者,知母飲主之。
白茯苓,黃芩(各二錢半),知母,麥冬,炙草(各一錢六分),桑白皮,地骨皮(各一錢)
分二帖,水二盞,煎一盞,入竹瀝一合,再煎沸服。
白話文:
白朮、白茯苓、黃芩各一錢,厚朴(經過炮製)五分,麥冬、枳殼(炒過)各五分,甘草二分。
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如果懷孕七、八個月,此時受手太陰肺經、陽明大腸經的氣息滋養。假如因為體寒飲冷受傷,導致氣逆,讓人喘咳、煩悶不安,那麼知母飲可以治療。
白茯苓、黃芩各二錢半,知母、麥冬、炙甘草各一錢六分,桑白皮、地骨皮各一錢。
分成兩帖,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,加入一合竹瀝,再次煮沸服用。
如妊娠九月,屬足少陰腎經脈養。此時胎形俱足,如有煩悶不安者,乃胎肥作熱也,宜苓朮枳殼湯主之。
條芩(錢半),白朮,枳殼(炒,各一錢),生甘草(五分)
淡竹葉十二片煎,空心服。
白話文:
懷孕九個月時,胎兒由足少陰腎經脈滋養。此時胎兒已成形,若孕婦感到煩躁不安,可能是胎兒太胖導致發熱,適合用苓朮枳殼湯治療。藥方如下:淡竹葉十二片,茯苓、白朮、枳殼(炒)各一錢,生甘草五分,煎湯空腹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