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六上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上 (2)

1. 風引湯

(金匱),治大人風引癱瘓,小兒驚癇瘛瘲,日數十發。(巢氏用治腳氣。)

大黃乾薑龍骨(四兩),牡蠣甘草(二兩),桂枝(三兩),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(六兩),十二味杵,粗篩以葦囊盛之,取三指撮,井花水三升,煮三沸,溫服一升。

白話文:

大黃、乾薑、龍骨(四兩)、牡蠣、甘草(二兩)、桂枝(三兩)、寒水石、滑石、赤石脂、白石脂、紫石英、石膏(六兩),十二種藥材搗碎成粗粉,用葦子做的藥囊盛裝藥粉,每次取三指抓的量,加入井水三碗,煎煮沸騰三次,溫熱後服下一碗。

風邪內並,則火熱內生。五臟亢盛,逆歸於心,故以桂甘龍牡,通陽氣安心腎為君。然厥陰風木,與少陽相火同居,火發必風生,風生必挾木勢侮其脾土,故脾氣不行,聚液成痰,流注四末,因成癱瘓,故用大黃以盪滌風火濕熱之邪為臣。隨用乾薑之止而不行者,以補之為反佐。

白話文:

當風邪侵入人體的同時,就會導致內部產生火熱。五臟亢盛,逆行到心,因此使用桂枝、甘草、龍骨、牡蠣通順陽氣,安撫腎臟的機能,使之成為君主。然而,厥陰風木與少陽相火同居,火勢一發必定導致風生,風一吹來必定挾帶木勢侮辱脾土,所以脾氣運行不暢,體內液體聚積成痰,流竄到四肢末梢,因此造成癱瘓,因此使用大黃來清除風火濕熱的邪氣,使之成為臣。之後再使用乾薑的止瀉功能,用於治療脾氣不行,使之成為反佐。

又取滑石石膏,清金以伐其木,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濕,寒水石以助腎水之陰,紫石英以補心神之虛為使,故大人小兒風引驚癇皆主之。巢氏用治腳氣。以石性下達,可勝濕熱,不使攻心也。〔嘉言曰:風者,外司厥陰,內屬肝木,上隸手經,下隸足經,中見少陽相火,所以風自內發者,由火熱而生也。風生必害中土,土主四肢,土病則四末不用,聚液成痰。

白話文:

又採用滑石、石膏,以清金以勝其木,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濕,寒水石以助腎水之陰,紫石英以補心神之虛為作嚮導,因此大人小兒風引驚癇皆可用。巢氏用於治療腳氣。以石性下達,可以勝濕熱,不讓它攻心。〔嘉言記載:風,外司厥陰,內屬肝木,上隸手經,下隸足經,中間看到少陽相火,所以風從內發作的,是由火熱而發生的。風生必然有損中土,土主四肢,土病則四肢不使用,液聚成痰。

癱患者,以風火挾痰,注於四肢故也。觀金匱此方,可見非退火則風不熄,非填竅則風復生,風火一熾,則五神無主,故其用藥如是之周到也。又曰:侯氏黑散,專主補虛以熄其風,此方兼主清熱火濕以除其風。明此以治風之入臟者,遊刃有餘。何後世以為石藥過多,舍之不用,而用腦麝以散其真氣,花蛇以增其惡毒,智恥愚耶,吾不解矣。

忠可曰:河間謂風病多因熱甚,良由將息失宜,而心火暴甚,腎水虛衰,不能制之,則陰虛陽實,而熱氣怫鬱,心神昏冒,筋骨不用,而卒倒無知。多因喜怒悲憂恐五志過極,此最確之論。但云全無外風,未免太偏。不知熱能生風,風亦能生熱。故仲景既云,脈微而數,中風使然,此偏中外風者也。

白話文:

忠可說:河間地區的人認為風病多是因熱症過於嚴重,是因為休息失調,導致心火過旺,腎水衰弱,無法抑制,則陰虛陽實,熱氣鬱積,心神昏沉,筋骨不用,突然倒地不省人事。多由於喜、怒、悲、憂、恐五志過度,這個說法最正確。但說完全沒有外風,未免太偏頗。要知道熱能生風,風也能生熱。所以仲景又說,脈搏微弱而急促,是中風的緣故,這是偏中於外風的說法。

又以寸口脈微而緊,亦為中風,而實皮膚經絡風寒遞深者也。又以寸口脈遲而緩,亦為中風之脈。然又分別言之曰:營緩則為亡血,(亡血。血虛也。)謂本氣先自病,而外風因之也。衛緩則為中風,謂風強則然,而以漸入內者也。下則出風引湯方,而方名全主於風。以風為陽邪,故熱也。

白話文:

當寸口脈微弱卻緊實時,也是中風的症狀,這是因為皮膚經絡風寒已經深入了體內。另外,寸口脈遲緩緩慢,也是中風的脈象。然而,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細分:營脈緩慢,是因為失血所致,本氣先虛弱了,外來風邪乘虛而入。衛脈緩慢,則是因為風邪強盛,漸漸進入體內所致。接下來,我們將提出「出風引湯方」的治法,方劑名稱完全針對風邪而來。這是因為風為陽邪,所以具有熱性。

則知從亡血來,是熱能生風,而外邪又助之也。從中風來,是風能生熱以滯津液,而痰涎壅膈也。(觀風引藥味,全是和臟腑,通經絡,便是治風,不專治風也。)是河間主熱之論,仲景早引其端緒。但不專主於熱,謂實有陽虛而外邪入之,為卒倒,為偏枯,為筋急瘛瘲者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知道中風是從失血而來,就知道是熱可以產生風,而外邪又來輔助了。如果中風是從中風而來,那就是風可以產生熱氣,使津液凝滯,痰液壅塞在膈膜。從診察風的證候引伸到用藥,完全是調和臟腑,疏通經絡,就是治療中風,而不只是治療風氣。所以河間主張用清熱的藥物,仲景很早就提過這種理論的端緒。但是他不只主張清熱,而是認為實中有陽虛,外邪又侵入,就會產生卒倒、偏枯、筋急拘攣的疾病。

若諸痿全起於肺熱,因而傳入五臟,為昏惑瘛瘲,蝥悶暴喑,皆屬於火。為四肢不收,舌本強,足痿不收,痰涎有聲,皆屬於土。悉是濕熱之病,與中風之虛多風多寒多,皆為中風之理,全不相涉矣。按黑散風引二湯,喻氏以為仲景聖方,而程云來金匱直解又云:侯氏黑散,風引湯,防己地黃湯,頭風摩散,礬石湯。所主皆非中風歷節之證,是宋人較正,附入唐人之方,遂盡刪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各種痿證的起因全都源於肺部的熱邪,進而傳布到五臟,就會導致神志昏亂、肌肉拘急、煩悶、暴發性失語,這些都屬於火邪的範疇。肢體不能收斂、舌根僵硬、足部痿弱不能收斂、痰涎發出的聲音如雷,這些都屬於土邪的範疇。這些都是濕熱之病,與中風虛證的多風、多寒、多痰有著根本的不同,完全不相關。據記載,黑散風引二湯,喻氏認為是仲景的聖方,而程雲來在《金匱直解》中又說:侯氏的黑散、風引湯、防己地黃湯、頭風摩散、礬石湯。所主治的病症都不是中風的歷節症,這是宋人校正時,將唐人的方劑附了進去,於是全部刪除了。

又云:仲景方書之祖,復取侯氏方為法耶,亦不過臆度之見爾。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