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五下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下 (3)

1. 防風通聖散

(河間),治一切風寒濕暑,飢飽勞役,內外諸邪所傷,氣血怫鬱,表裡三焦俱實。憎寒壯熱,(邪在表。)頭目昏暈,目赤睛痛。風熱上攻,耳鳴鼻塞,口苦舌乾,咽喉不利,唾涕稠黏,咳嗽上氣,大便秘結,(熱結大腑。)小便赤澀。(熱蓄膀胱。)瘡瘍腫毒。(氣血怫鬱。

白話文:

用於治療所有風寒濕暑,飢餓疲勞辛勞,內外諸邪所傷,氣血淤積,表裡三焦俱實。畏寒發熱,(邪在表。)頭腦昏沉,眼紅目痛。風熱上攻,耳鳴鼻塞,口苦舌乾,咽喉不利,唾液和鼻涕黏稠,咳嗽氣逆,大便乾結,(熱結大腑。)小便赤澀。(熱蓄膀胱。)瘡瘍腫毒。(氣血怫鬱。

)折跌損傷,瘀血便血,腸風痔漏。手足瘛瘲,驚狂譫妄。(肝風胃火。)丹斑癮疹。(風熱在胃也。)

防風荊芥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白芍(炒),白朮,山梔(炒黑),大黃(酒蒸)芒硝(五錢),黃芩石膏桔梗(一兩),甘草(二兩),滑石(三兩),加生薑蔥白煎。自利,去硝黃。自汗,去麻黃,加桂枝。涎嗽,加薑製半夏

白話文:

防風、荊芥、連翹、麻黃、薄荷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(炒熟)、白朮、山梔(炒黑)、大黃(用酒蒸過)、芒硝(五錢)、黃岑、石膏、桔梗(一兩)、甘草(二兩)、滑石(三兩),加入生薑和蔥白煎煮。如果出現腹瀉,可以去掉芒硝。如果出現自汗,可以去掉麻黃,加入桂枝。如果出現流涎和咳嗽,可以加入薑製半夏。

防風荊芥薄荷麻黃,輕浮解表,使風寒從汗出,而散之於上。大黃芒硝,破結通幽,梔子滑石,降火利水,使風熱從便出,而泄之於下。風淫於內,肺胃受邪,桔梗石膏,清肺瀉胃。風之為患,肝木受之,川芎歸芍,和血補肝。黃芩清中上之火,連翹散氣聚血凝。甘草緩峻而和中,(重用甘草滑石。

白話文:

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麻黃這些藥材,具有輕浮解表的功效,能使風寒從汗液中排出,並散發於體表。大黃、芒硝具有破除積結、通暢幽閉部位的功效,梔子、滑石具有清熱利水的作用,能使風熱從大便中排出,並泄於體外。如果風邪侵襲內臟,肺胃受到傷害,可以使用桔梗、石膏來清肺瀉胃,緩解症狀。風邪侵襲肝臟,肝木受損,可以使用川芎、歸芍來調和氣血,補益肝臟。黃芩可以清除中焦上部的火熱,連翹可以散氣聚血,止血凝血。甘草可以緩和峻烈的藥性,調和中氣。(重用甘草和滑石。)

亦猶六一利水瀉火之意。)白朮健脾而燥濕。上下分消,表裡交治,而於散瀉之中,猶寓溫養之意。所以汗不傷表,下不傷里也。

白話文:

就和六一利水瀉火的意思一樣。)白朮健脾利濕。上下分消,表裡交治,而在散瀉之中,還包含溫養之意。所以汗不傷表,下不傷裡。

除大黃芒硝。名雙解散。(麻黃防風荊芥薄荷川芎以解表,黃芩梔子連翹石膏滑石以解里。復有當歸白芍以和血,桔梗甘草白朮以調氣,故曰雙解。)

白話文:

除去大黃芒硝,稱之為雙解散。(麻黃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川芎用於解表,黃芩、梔子、連翹、石膏、滑石用於清熱解毒。加上當歸、白芍以和血,桔梗、甘草、白術以調和氣機,所以稱為雙解。)

再加人參補氣,熟地益血,黃柏黃連除熱,羌活獨活天麻細辛全蠍祛風。蜜丸,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茶酒任下,名祛風至寶丹。(喻嘉言曰:此中風門不易之專方也。)

白話文:

再添加人蔘補氣,熟地黃精益血,黃柏黃連清熱,羌活獨活天麻細辛全蠍祛風。做成蜜丸,一個像彈珠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水或酒送服,名叫祛風至寶丹。(喻嘉言說:這是治療中風最好的專方。)

2. 五積散

(局方),治少陰傷寒,及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。身熱無汗,頭痛身痛,項背拘急,胸滿惡食,嘔吐腹痛,寒熱往來,腳氣腫痛,冷秘寒疝,寒瘧,惡寒無汗,婦人經水不調。(上證皆寒濕為病。)

白話文:

藥方:治療少陰傷寒,以及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。症狀包括身體發熱但不出汗,頭痛身體疼痛,脖子和背部僵硬,胸悶噁心厭食,嘔吐腹痛,寒熱交替,腳氣腫痛,便祕腹痛,寒疝,寒瘧,怕冷不出汗,婦女月經不調。(上述症狀都是寒濕引起的疾病。)

白芷陳皮厚朴(六分),當歸川芎,芍藥,茯苓桔梗(八分),蒼朮枳殼(七分),半夏麻黃四分,乾薑肉桂(重表者用桂枝),甘草(三分),加薑蔥煎。又法,除桂芷枳殼陳皮,余藥慢火炒,攤冷,人桂芷同煎,名熟料五積散。(用炒者,助其溫散也。)有汗去蒼朮麻黃,氣虛去枳桔,加人參白朮

白話文:

白芷、陳皮、厚朴(六分)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茯苓、桔梗(八分)、蒼朮、枳殼(七分)、半夏、麻黃(四分)、乾薑、肉桂(症狀偏於外者用桂枝)、甘草(三分),加入薑蔥煎煮。另一種方法是,去除桂皮、枳殼、陳皮,其他藥物用慢火炒熟,攤開冷卻,加入桂皮同煎,稱為熟料五積散。(炒藥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其溫散作用。)如果有汗,去除蒼朮和麻黃;氣虛則去除枳殼和桔梗,加入人參和白朮。

腹痛挾氣加吳茱萸,胃寒加煨姜。陰證傷寒,肢冷虛汗,加附子。婦人調經,加醋艾。

白話文:

  1. 腹痛且有氣體脹阻,再加入吳茱萸。胃部寒症,再加入溫和焙烤的生薑。
  1. 陰證傷寒證,四肢手腳冰冷,伴有虛汗,再加入附子。

  2. 婦女調經,再加入醋艾。

麻黃桂枝,所以解表散寒。甘草芍藥,所以和里止痛。蒼朮厚朴,平胃土而散滿。陳皮半夏,行逆氣而除痰。芎歸姜芷,入血分而祛寒濕。枳殼桔梗,利胸膈而清寒熱。茯苓瀉熱利水,寧心益脾。所以為解表溫中除濕之劑,去痰消痞調經之方也。(王海藏曰:桂枝麻黃芍藥甘草,即各半湯也。

白話文:

麻黃桂枝,用來解除表寒。甘草芍藥,用來和解裡氣,止痛。蒼朮厚朴,平胃土而散滿。陳皮半夏,行逆氣而除痰。芎歸姜芷,入血分而祛寒濕。枳殼桔梗,利胸膈而清寒熱。茯苓瀉熱利水,寧心益脾。所以當作解除表寒,溫中除濕之劑,去痰消痞調經之方。(王海藏曰:桂枝麻黃芍藥甘草,就是各半湯。)

蒼樸陳草,即平胃散也。枳桔陳茯半,即枳桔半夏等湯也。加芎歸治血,又加乾薑,為厚朴散。此數藥相合,為解表溫中之劑,消痞調經之方。雖為內寒外感表裡之分所制,實非仲景表裡桂枝麻黃姜附之的方也,惟在活法變而通之,陶節庵曰:夫病不身熱頭痛,初起怕寒,腹痛嘔吐,泄瀉蜷臥,沉默不渴,脈沉遲無力,人皆知為陰證矣。至於發熱,面赤,煩躁,揭去衣被,脈大,人皆不識,認作陽證。

白話文:

蒼樸陳草就是平胃散。枳桔陳茯半就是枳桔半夏等湯。加上芎歸可以治療血病,再加乾薑,就是厚朴散。這幾種藥合在一起,就是解表溫中、消痞調經的藥方。雖然受到內寒外感表裡的影響,但實際上並不是《傷寒論》中桂枝、麻黃、附子那樣的方劑。只要在使用時靈活變通,陶節庵說:這個病沒有發燒頭痛,剛開始怕冷,肚子痛、嘔吐、腹瀉、蜷曲臥著,沉默寡言、不渴,脈象沉遲無力,大家都會知道這是陰證。至於發熱、臉紅、煩躁、揭去被子,脈搏強大,大家都不認識,誤認為是陽證。

誤投寒藥,死者多矣。不知陰證不分熱與不熱,不論脈之浮沉大小,但指下無力,重按全無,便是伏陰,急與五積散一服,通解表裡之寒。若內有沉寒,必須姜附溫之。若作熱治,而用涼藥,則渴愈甚,而躁愈急,豈得生乎,此取脈不取證也。按傷寒有舍證取脈者,又有舍脈取證者。

白話文:

誤用寒涼藥物治療,患者死亡的例子很多。很多人不知道陰證不分熱與不熱,不論脈搏的浮沉大小,只知道按壓時沒有力氣,用力按下去完全沒有感覺,那就是伏陰證,趕快服用五積散一劑,疏通表裡之寒。如果體內還有沉寒,必須用生薑、附子溫暖它。如果當作熱證治療,而使用涼藥,那麼口渴會更加嚴重,煩躁會更加急迫,怎麼可能活得下來呢?這是隻看脈象不看症狀的緣故。按傷寒病有舍棄證狀取脈象的,也有舍棄脈象取證狀的。

本方能散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,故名五積。)

人參敗毒散,名五積交加散。治寒濕,身體重痛,腰腳痠疼。

白話文:

將人參敗毒散和五積交加散混合在一起,命名為「合人參敗毒散、五積交加散」。用於治療寒濕症,身體沉重疼痛,腰部和腿腳痠痛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