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五下

2. 表裡門

(病在表者,宜汗宜散。病在裡者,宜攻宜清。至於表證未除,里證又急者,仲景復立大柴胡葛根黃芩等法,合表裡而兼治之。後人師其意,則有防風通聖參酥五積諸劑。姑採數方以為準則,學者其引而伸之,比例而善用之,則得矣。)

白話文:

病在體表,應該用發汗或疏散的方式治療。病在體內,應該用攻下或清熱的方式治療。至於體表病症還沒解除,體內病症又很緊急的情況,張仲景就創立了大柴胡湯、葛根湯、黃芩湯等方法,來同時治療表裡兩種病症。後人學習他的意思,就有了防風通聖散、參蘇飲、五積散等方劑。我這裡先舉出幾個方子作為範例,讓學習的人可以由此推廣,根據病情狀況恰當運用,就掌握了其中的要領。

3. 大柴胡湯

(仲景),治傷寒發熱,汗出不解,陽邪入里,熱結在裡。(里非三陰之裡,乃胃腑也,此為少陽陽明。三陰亦有轉人陽明者,如太陰有桂枝加大黃湯,少陰有三大承氣,厥陰一小承氣,皆兼陽明證也。)心下痞硬,嘔而下利。(張兼善曰:裡虛者,雖便難而勿攻。裡熱者,雖吐利而可下。

心煩喜嘔,裡熱已甚,結於胃中,故下之則愈。又曰:傷寒下之早,因作痞者,裡虛協熱而利也。因表裡不解,故用桂枝人參湯,解表和里。若傷寒發熱,汗出不解,心下痞硬,嘔吐而下利者,此為實,故以大柴胡下之。)或往來寒熱,煩渴譫妄腹滿便秘,表證未除,里證又急,脈洪。

(邪在陽明。)或沉實弦數者。(沉實為邪在裡,弦數為邪在少陽。)

柴胡(八兩),半夏(半升),黃芩,芍藥(三兩),生薑(五兩),大棗(十二枚劈),枳實(四枚)大黃(二兩酒浸)

表證未除,故用柴胡以解表。里證又急,故用大黃枳實以攻裡。芍藥安脾斂陰,(能瀉肝火,使木不剋土。)黃芩退熱解渴,半夏和胃止嘔,姜辛散而棗甘緩,以調營衛而行津液。此表裡交治,下劑之緩者也。(陶節庵曰:傷寒邪熱傳裡,須看熱氣淺深用藥。三焦俱傷,則痞滿燥實堅全見,宜大承氣湯。

邪在中焦,則有燥實堅三證,宜調胃承氣湯。加甘草和中,去枳樸者,恐傷上焦氤氳之氣也。邪在上焦,則痞而實,宜小承氣湯。去芒硝者,恐傷下焦真陰也。若表證未除,里證又急,不得不下者,則用大柴胡湯,通表裡而緩治之。大承氣最緊。小承氣次之,調胃承氣又次之,大柴胡又次之。

蓋恐硝性燥急,故不輕用。周揚俊曰:仲景於太陽入膀胱腑證,則有五苓散,少陽兼陽明腑證,則有大柴胡湯,皆表裡兩解之法也。),以前胡易柴胡,名大前胡湯。(崔氏取其清降而治風痰。)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,大柴胡湯,是張仲景用來治療傷寒發燒,出了汗卻沒退燒,這是因為邪氣進入體內,熱結在胃部。(這裡說的「裡」不是指三陰經的裡,而是胃腑,這屬於少陽和陽明合併的病症。三陰經也有可能轉變成陽明經的病症,例如太陰病用桂枝加大黃湯,少陰病用三大承氣湯,厥陰病用小承氣湯,都是兼有陽明經的症狀。)病患會感到心下堵塞、堅硬,想吐又腹瀉。(張兼善說:如果體內虛弱,就算大便困難也不要攻下;如果體內有熱,就算有嘔吐腹瀉也可以用瀉下的藥。)

會感到心煩、喜歡嘔吐,這是體內熱邪已經很嚴重,積結在胃中,所以用瀉下的藥就會好。還有一種情況,傷寒時太早使用瀉下藥,反而會造成心下痞塞,這是因為體內虛弱而引起虛熱導致腹瀉。如果因為表裡都沒有解除,就用桂枝人參湯來解表和調和體內。如果傷寒發燒,出了汗沒退燒,心下堵塞、堅硬,想吐又腹瀉,這就是實證,所以要用大柴胡湯來攻下。有時還會出現忽冷忽熱、煩渴、胡言亂語、肚子脹滿、大便不通等症狀,這時表證還沒解除,裡證又很緊急,脈象洪大。(這是邪氣在陽明經的表現。)有時脈象會是沉實又弦數的。(沉實代表邪氣在裡,弦數代表邪氣在少陽。)

這個藥方的組成有:柴胡(八兩)、半夏(半升)、黃芩、芍藥(三兩)、生薑(五兩)、大棗(十二枚,掰開)、枳實(四枚)、大黃(二兩,用酒浸泡)。

因為表證還沒解除,所以用柴胡來解表;因為裡證很急,所以用大黃和枳實來攻下。芍藥可以安脾、收斂陰氣(也可以瀉肝火,使木不剋土)。黃芩可以退熱解渴,半夏可以和胃止嘔,生薑辛散,大棗甘緩,用來調和營衛,運行津液。這是一個表裡同治,攻下藥中比較溫和的方子。(陶節庵說:傷寒邪熱傳到體內,要看熱氣的深淺來用藥。如果三焦都受損,就會出現痞滿、乾燥、堅硬、實在等所有症狀,應該用大承氣湯。

如果邪氣在中焦,就會有乾燥、實在、堅硬這三個症狀,應該用調胃承氣湯。加甘草來調和中焦,去掉枳實和樸實,是為了避免傷害上焦的氣。如果邪氣在上焦,就會出現痞塞、實在的症狀,應該用小承氣湯。去掉芒硝,是為了避免傷害下焦的真陰。如果表證還沒解除,裡證又很緊急,不得不攻下,就要用大柴胡湯,來通利表裡,並緩和治療。大承氣湯藥性最強,小承氣湯次之,調胃承氣湯又次之,大柴胡湯又再次之。

因為怕芒硝的藥性太過燥烈,所以不輕易使用。周揚俊說:張仲景對於太陽經邪氣進入膀胱腑的病症,有五苓散;對於少陽經兼陽明腑的病症,有大柴胡湯,這些都是表裡雙解的方法。)有人把柴胡改成前胡,就成了大前胡湯。(崔氏認為這個方子可以清降,用來治療風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