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一上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上 (5)

1. 四磨湯

(嚴氏),治七情氣逆,上氣喘急,悶開不食。(怒則氣上,思則氣結,憂愁不已。氣多厥逆,重則眩僕,輕則上氣喘急,滿悶妨食。)

檳榔,沉香,烏藥,人參,等分。濃磨煎三四沸,溫服。一方人參易枳殼,一方去參加枳實木香。白酒磨,名五磨飲。治暴怒卒死。(名曰氣厥。)

氣上宜降之,故用檳榔沉香。(檳榔性如鐵石,沉香入水獨沉,故皆能下氣。)氣逆宜順之,故用烏藥。加人參者,降中有升,瀉中帶補,恐傷其氣也。

白話文:

四磨湯

(嚴氏的方子)用來治療因為情緒波動導致的氣機逆亂,引起的呼吸急促、胸悶、吃不下飯等症狀。(像是大怒時氣往上衝,思慮過多會氣機鬱結,憂愁不斷也會導致氣機不順。氣機亂了容易造成昏厥,嚴重會昏倒,輕微的會呼吸急促,胸悶難受影響食慾。)

使用檳榔、沉香、烏藥、人參,這四種藥材等比例磨成粉,加水濃煎到滾三四次,溫熱服用。有一個方子是把人參換成枳殼,另一個方子是去掉人參,加入枳實和木香。用白酒磨藥,叫做五磨飲,用來治療突然暴怒導致昏厥(也就是氣厥)。

氣機上逆需要將它降下來,所以用檳榔和沉香。(檳榔的性質像鐵石一樣堅硬,沉香放到水裡會沉下去,所以都能夠把氣降下來。)氣機逆亂需要順著它,所以用烏藥來順氣。加入人參的原因是,在降氣的同時又能兼顧補氣,避免傷到元氣。

2. 舉元煎

(景岳),治氣虛下陷,血崩血脫,亡陽垂危等證。有不利於歸熟等劑,而但宜補氣者,以此主之。

黃耆(炙),人參(三五錢),白朮(炒),甘草(炙一二錢),升麻(炒五七分),如兼陽氣虛寒者,桂附乾薑,隨宜佐用。如兼滑脫者,可加烏梅二個,或文蛤七八分。

白話文:

(張景岳所創的)舉元煎,是用來治療因氣虛導致下陷的病症,像是嚴重的出血、大量失血、或是陽氣虛脫等危急情況。當有不適合使用當歸、熟地等藥材,但又需要補氣的時候,就使用這個藥方。

藥方組成:炙黃耆、人參(三到五錢)、炒白朮、炙甘草(一到二錢)、炒升麻(五到七分)。如果同時有陽氣虛寒的情況,可以適量加入桂枝、附子、乾薑等藥材來輔助。如果同時有滑脫(指精液、大便等流失)的情況,可以加入二個烏梅,或是七到八分文蛤。

3. 獨參湯

諸虛氣弱,脈微危急,及大失血者,此方主之。(血脫者須益其氣,蓋有形之血,不能速生,無形之氣,所當急固,陽生則陰長也。)

方見卷十二下救急門,有痰者加薑汁或竹瀝,煩躁者加童便,(虛而有火。)身寒者加附子。人參得天地衝和之氣以成形,故用之以補沖和之氣,使其一息尚存,則可以次第而療諸疾。是以病之危急而虛者,良醫以氣為首務也。

白話文:

對於各種虛弱、氣虛、脈象微弱且危急,以及大量失血的狀況,這個方子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(失血過多的人必須要補氣,因為有形的血液無法快速生成,而無形的氣是需要立即固守的,陽氣生發,陰氣也會隨之增長。)

這個方子的詳細內容在第十二卷下急救篇有記載,如果病人有痰,可以加入薑汁或竹瀝;如果病人煩躁不安,可以加入童便(這是因為虛弱而有虛火的緣故);如果病人身體發冷,可以加入附子。人參吸取天地間調和之氣而生長成形,所以用人參來補充這種調和之氣,使病人還留存一口氣,這樣就可以逐步治療其他疾病。因此,對於病情危急且虛弱的病人,好的醫生會把補氣放在首要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