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一上 (4)
卷一上 (4)
1. 橘皮竹茹湯
(金匱),治久病虛羸,嘔逆不已。(胃寒則嘔,胃熱亦嘔,有停痰,有積飲,皆作嘔。此為久病虛火上逆而乾嘔者。)亦治吐利後,胃虛噦逆。
白話文:
(金匱要略)治療長期患病、虛弱、嘔吐不止。(胃寒就會嘔,胃熱也會嘔,有痰飲停留、有積食,都會引起嘔吐,這是由於長期患病造成的虛火上逆而乾嘔。)也適用於嘔吐腹瀉後,胃部虛弱導致的嘔逆。
橘皮,竹茹(二升),甘草(五兩),人參(一兩),生薑(半斤),大棗(三十枚)
白話文:
橘皮、竹茹(兩公斤)、甘草(二百五十公克)、人參(五十公克)、生薑(二百五十公克)、大棗(三十顆)
徐忠可曰:此胃虛而沖逆為噦,然非真元衰弱之比。故以參甘培胃中元氣,而以橘皮竹茹,一寒一溫,下其上逆之氣。以薑棗宣其上焦,使胸中之陽,漸暢而下達。謂上焦固受氣於中焦,而中焦亦稟承於上焦,上焦既宣,則中氣自調也。加半夏麥冬赤茯枇杷葉,亦名橘皮竹茹湯。
白話文:
徐忠可說:這是胃氣虛弱而導致的嘔吐,但不是真正的元氣衰弱。所以使用人參和甘草來培補胃中的元氣,同時使用橘皮和竹茹,一寒一溫,宣洩阻滯上逆的氣。用薑棗來宣通上焦,使胸中的陽氣逐漸暢通而下達。因為上焦常常收到中焦之氣的影響,而中焦也受上焦的影響。上焦暢通之後,中氣自然就調和了。再加上半夏、麥冬、赤茯苓、枇杷葉,也叫做橘皮竹茹湯。
2. 丁香柿蒂湯
(嚴氏),治久病呃逆。因於寒者。
丁香,柿蒂(二錢),人參(一錢),生薑(五片),一方加陳皮半夏茯苓甘草良薑。丁香泄肺溫胃而暖腎,生薑去痰開鬱而散寒,柿蒂苦澀而降氣,人參所以輔真氣,使得展布也。(朱丹溪曰:人之陰氣,因胃為養,土傷則木挾相火,直衝清道而上,作呃逆。古人以為胃寒,用丁香柿蒂,不能清痰利氣,惟助火而已。
白話文:
丁香、柿蒂(各兩錢)、人參(一錢)、生薑(五片),另一方另外加入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良薑。丁香能疏散肺氣、溫暖胃部、溫暖腎臟,生薑能化痰、去除鬱結、散寒,柿蒂苦澀而有降氣之效,人參用來扶助正氣,使其得以舒展。(朱丹溪說:人體的陰氣,因為胃部是營養的來源,土傷則肝火相夾,直衝清空晰的通道,產生呃逆。古代人認為是胃寒,使用丁香和柿蒂,並不能清除痰液、疏通氣滯,反而只是助長了火氣而已。
李時珍曰:朱氏但執以寒治熱,矯枉之過矣。按古人治陰呃,每用桂附乾薑吳萸丁香茴香諸辛熱藥,多有收效者,治陽呃用橘紅竹茹湯,玉機微義曰:呃逆本由陰氣已虛,陽火暴甚,直衝而上。出於胃,入於肺而作聲。東垣用涼藥者,所以瀉熱降火也。若陰症呃逆,以陰氣先消,陽火亦竭,浮於胸中,亦欲散也。
故不用寒藥,而反以溫藥養胃,留其陽氣,胃氣和則愈,陽生則陰長之說也。)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朱氏醫師只以寒藥治療呃逆,矯枉過正了。從前醫家治療陰性呃逆,常常使用桂枝、附子、乾薑、吳茱萸、丁香、茴香等辛熱藥物,多有療效。治療陽性呃逆,用橘紅、竹茹湯。因呃逆是由於陰氣虛弱,陽火過盛,直接衝上來,從胃裡出來,進入肺中,發出聲音。東垣用涼藥,目的是瀉熱降火。如果陰症呃逆,是因為陰氣先消耗,陽火也枯竭,浮在胸中,也想要發散出來。
除人參生薑加竹茹橘紅,名丁香柿蒂竹茹湯,又名橘紅竹茹湯,治陽呃。(或問治陽呃者,何以不用知柏。吳鶴皋曰:此少陽虛邪,非實邪也,故用柿蒂竹茹之味薄者主之。若知柏味厚,則益戕其中氣,痞塞不益甚乎,古人蓋深權之矣。)除人參生薑,亦名丁香柿蒂湯。嚴氏寶鑑去人參,加青皮陳皮,三因去人參,加良薑甘草,名丁香散。
白話文:
把人參和生薑拿掉,再加入竹茹和橘紅,稱作丁香柿蒂竹茹湯,又稱橘紅竹茹湯,用來治療胃氣上逆打嗝。有人問治療胃氣上逆打嗝的藥,為什麼不用知母和柏子仁?吳鶴皋說:這是少陽虛邪引起的,不是實邪,所以用柿蒂和竹茹這兩種藥性緩和的藥材來治療。如果用知母和柏子仁這兩種藥性強烈的藥材,反而會加重中間的氣,讓痞塞更加嚴重,古人對於這一點是深思熟慮的。把人參和生薑拿掉,也叫丁香柿蒂湯。嚴氏寶鑑去掉了人參,加入了青皮和陳皮,三因去掉了人參,加入了良薑和甘草,稱作丁香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