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
1. 卷一下
2. 理血門
3. 四物湯
治一切血虛,及婦人經病。(月經先期為熱,後期為寒,為虛,為郁,為痰。丹溪曰:經水者,陰血也。陰必從陽,故其色紅。上應於月,其行有常,故名曰經。為氣之配,因氣而行,成塊者,氣之凝。將行而痛者,氣之滯。行後作痛者,氣血俱虛也。色淡,亦虛也。錯經妄行者,氣之亂。
紫者,氣之熱,黑則熱之甚也。今人見紫黑作痛成塊,率指為風冷乘之,而用溫熱之劑,禍不旋踵矣。經曰:亢則害,承乃制。熱極則兼水化,所以熱則紫,甚則黑也。若曰風冷,必須外得。設或有之,十不一二也。玉機微義曰:寒則凝而不行,既行而紫黑,故知非寒也。)
當歸(酒洗),生地(三錢),芍藥(二錢),芎藭(錢半),如涼血,心加黃連,肝條芩,肺枯芩,大腸實芩,膽黃連,腎膀胱黃柏,脾生地,胃大黃,三焦地骨,心包絡丹皮,小腸梔子木通。如清氣,心與包絡加麥冬,肺枳殼,肝柴胡青皮,脾白芍,胃乾葛石膏,大腸三焦連翹,小腸赤茯,膀胱滑石琥珀,血虛加龜板,血燥加人乳,血瘀加桃仁紅花韭汁童便行之。暴血加薄荷元參散之,血不止加炒蒲黃京墨,久不止加升麻引血歸經。
婦人經血紫黑,脈數為熱,加芩連。血淡脈遲為寒,加桂附。人肥有痰,加半夏南星橘紅。人瘦有火,加黑梔知母黃柏。郁者加木香砂仁蒼朮神麯,瘀滯加桃仁紅花延胡肉桂。氣虛加參耆,氣實加枳樸。(以上乃舊時加用法,切不可執。)當歸辛苦甘溫,入心脾生血為君。生地甘寒,入心腎滋血為臣。
芍藥酸寒,入肝脾斂陰為佐。芎藭辛溫,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氣為使也。
加黃柏知母,名知柏四物湯。再加玄參,名滋陰降火湯。治陰虛有火,知柏四物蜜丸,名坎離丸。治陰虛嗽血。加黃連胡黃連,名二連四物湯。(元戎)治氣旺血虛。五心煩熱,熱入血室,夜分發熱。(血室,衝脈也。沖為血海,晝靜夜劇。陽陷陰中,名熱入血室。)加黃柏黃芩甘草,名三黃四物湯。
治陰虛潮熱。用生熟二地,加黃耆丹皮升麻柴胡,名三黃補血湯。治亡血血虛,六脈俱大,按之空虛。(二地補血,丹皮涼血,黃耆補氣,升柴升陽,陽旺則能生血也。)加桃仁紅花,名元戎四物湯。治血結便秘撲損瘀血。加羌活防風,(一用秦艽)名治風六合湯。治風虛眩暈。
風秘便難,蜜丸,名補肝丸。(肝以散為補。)加木香檳榔,名治氣六合湯。治血虛氣滯,或血氣上衝。加羌活天麻,蜜丸,名神應養真丹。治足厥陰經,受風寒暑濕癱瘓不遂,語言謇澀,及血虛腳氣,加桃仁紅花竹濕瀝薑汁,治半身不遂,在左者屬瘀血。(瘀血不去,則新血不生。
故用桃仁紅花,活血去瘀。加薑汁竹瀝者,以痰無分左右也。)去白芍加防風,名防風當歸散,治發汗過多。而成痙證,宜去風養血,去地黃加乾薑,名四神湯。治婦人血虛心腹㽲痛。(㽲音鳩。又音絞。急痛也。)加艾葉四制香附,(童便鹽水酒醋各浸三日。)醋丸,名艾附暖宮丸,治子宮虛冷。
再加阿膠,名婦寶丹,治虛寒月水不調。加丹皮地骨,治婦人骨蒸。除芍藥地黃,名歸芎湯。為末,名佛手散,又名一奇散,又名君臣散。治產後血虛頭痛,胎動下血,服此即安。子死腹中,服此即下,催生神效。四物各七錢,加防風一兩,梔子黃芩黃連各三錢,每服五錢。
如脈實,加大黃。名生地黃連湯。(海藏)治婦人血風證,去血過多,因而燥涸,循衣摸床,撮空閉目,揚手擲足,錯語失神,脈弦浮而虛。(男子去血過多,亦有此證。)陶節奄曰:大承氣湯,氣藥也,自外而之內者用之。生地黃連湯,血藥也,自內而之外者用之。氣血合病,循衣摸床證同。
自氣之血,血而復之氣者,大承氣湯下之。自血之氣,氣而復之血者,生地黃連湯主之。二者俱不大便,此是承氣湯對子。又與三黃石膏湯相表裡,是皆三焦包絡諸火之病也。病既危急,只得以此降血中之伏火爾。綱目曰:四物與桂枝麻黃白虎柴胡理中四逆茱萸承氣涼膈等,皆可作各半湯,此易老用藥大略也。〕加大黃芒硝甘草,當歸用尾,芍藥用赤,名玉燭散。
(子和)治經閉腹痛,體瘦善飢。(取爾雅四時和氣,謂之玉燭之義也。)
白話文:
標題:[四物湯]
內容翻譯:
這方劑主要治療所有血虛的情況,以及婦女的月經病。月經提前可能是由於體內熱,延後則可能是因爲寒、虛、鬱結或是痰溼。丹溪先生說,月經是陰血的表現,陰血必須隨陽氣運行,所以顏色爲紅色。它與月亮相應,運行有規律,因此被稱爲“經”。它是氣血的配合,由氣推動運行,形成塊狀是氣滯的結果。即將來經時疼痛,是氣滯的表現;經後疼痛,則是氣血兩虛。顏色淡,也是虛的表現。月經錯亂無規律,是氣亂的原因。
紫色的經血,表示體內有熱,黑色則是熱過度的表現。現代人看到紫黑的經血且伴隨疼痛和凝塊,通常認爲是受到風寒的影響,使用溫熱藥物治療,但這種做法可能會帶來立即的危險。古書《內經》中提到:“亢則害,承乃制。”意思是說,熱到極點會轉化爲水化,所以熱則變紫,更嚴重則變黑。如果說是風冷,必須從外部侵入。即使存在這種情況,但十個裏面可能只有一兩個。《玉機微義》說:“寒則凝固不流,已經流出而呈紫黑色,因此可知並非寒所致。”
方劑包含當歸(酒洗)、生地(三錢)、芍藥(二錢)、川芎(錢半)。如果要涼血,可以加入黃連,分別針對心、肝、肺、大腸、膽、腎、膀胱、脾、胃、三焦、心包絡和小腸。如果要清氣,對於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胃、大腸、三焦、小腸、膀胱,血虛、血燥、血瘀、暴血、止不住血等症狀,都有相應的藥物添加建議。
婦女的經血呈紫黑色,脈搏快速,表明體內有熱,應加黃連。血色淡而脈搏慢,表明體內有寒,應加肉桂。體胖有痰溼,應加半夏、南星和橘紅。體瘦有火,應加黑梔、知母和黃柏。有鬱結,應加木香、砂仁、蒼朮和神曲。有瘀滯,應加桃仁、紅花、延胡、肉桂。氣虛,應加人參、黃芪;氣實,應加枳實、厚朴。以上是傳統的加減法,但不能盲目遵循。
當歸味苦辛甘溫,進入心脾,生血爲君藥。生地味甘寒,進入心腎,滋養血液爲臣藥。芍藥味酸寒,進入肝脾,收斂陰氣爲佐藥。川芎味辛溫,通上下,行血中之氣爲使藥。
添加黃柏、知母,稱爲知柏四物湯。再加玄參,稱爲滋陰降火湯。治療陰虛有火,知柏四物製成蜜丸,稱爲坎離丸。治療陰虛咳嗽出血。添加黃連、胡黃連,稱爲二連四物湯,治療氣旺血虛。五心煩熱,熱入血室,夜間發熱。血室指的是衝脈,衝脈在白天安靜,夜晚活動加劇。陽氣陷入陰中,稱爲熱入血室。添加黃柏、黃芩、甘草,稱爲三黃四物湯,治療陰虛潮熱。使用生熟兩地,加黃芪、丹皮、升麻、柴胡,稱爲三黃補血湯,治療亡血血虛,六脈都大,但按之空虛。添加桃仁、紅花,稱爲元戎四物湯,治療血結便祕、撲損瘀血。添加羌活、防風,稱爲治風六合湯,治療風虛眩暈。風祕便難,製成蜜丸,稱爲補肝丸。添加木香、檳榔,稱爲治氣六合湯,治療血虛氣滯,或血氣上衝。添加羌活、天麻,製成蜜丸,稱爲神應養真丹,治療足厥陰經受風寒暑溼癱瘓不遂,語言蹇澀,及血虛腳氣。添加桃仁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,治療半身不遂,在左側的屬瘀血。去白芍加防風,稱爲防風當歸散,治療發汗過多而成痙證,宜去風養血。去地黃加乾薑,稱爲四神湯,治療婦女血虛心腹劇痛。添加艾葉、四制香附,製成醋丸,稱爲艾附暖宮丸,治療子宮虛冷。再加阿膠,稱爲婦寶丹,治療虛寒月水不調。添加丹皮、地骨,治療婦女骨蒸。除去芍藥、地黃,稱爲歸芎湯。製成粉末,稱爲佛手散,又稱爲一奇散,又稱爲君臣散。治療產後血虛頭痛,胎動下血,服用此方即安。胎兒死在腹中,服用此方即可排出,催生效果神奇。四物各七錢,加防風一兩,梔子、黃芩、黃連各三錢,每次服用五錢。如果脈象實,加大黃。稱爲生地黃連湯,治療婦女血風證,去血過多,因而乾燥涸竭,循衣摸牀,撮空閉目,揚手擲足,錯語失神,脈弦浮而虛。男子去血過多,也有此症狀。陶節奄說,大承氣湯是氣藥,用於從外向內的情況。生地黃連湯是血藥,用於從內向外的情況。氣血合病,循衣摸牀的症狀相同。從氣到血,血再回到氣,用大承氣湯下之。從血到氣,氣再回到血,用生地黃連湯治療。兩者都不大便,這是承氣湯的對應方。又與三黃石膏湯相表裏,都是三焦包絡諸火的病症。病情危急,只能用此方降低血中的伏火。《本草綱目》說,四物湯與桂枝、麻黃、白虎、柴胡、理中、四逆、茱萸、承氣、涼膈等,都可以製作成各半湯,這是易老用藥的大致方法。
添加大黃、芒硝、甘草,當歸用尾,芍藥用赤,稱爲玉燭散,治療月經閉塞腹痛,身體瘦弱但食慾旺盛。
請注意,以上內容爲古方的解釋和翻譯,並未提供醫療建議。在使用任何中藥方劑前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