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五上 (9)
卷五上 (9)
1. 三柴胡飲
(景岳),三為木數,從肝經血分也。凡素稟陰分不足,肝經血少,而偶遇風寒,或感邪不深,可兼補而散者。或病後,或產後感冒,有不得不從解散,而陰氣虛弱,不能外達者,宜此。
柴胡(二三錢),芍藥(錢半),甘草(炙),陳皮(一錢),當歸,(二錢。溏泄者易以熟地。),生薑(三五片),如微寒咳嘔者,加半夏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叫做「三柴胡飲」,是說「三」這個數字在五行中屬於木,代表肝經的血分。這個方子適用於那些本身陰液不足、肝經血虛的人,他們偶然感染了風寒,或是病情不嚴重,可以用補養的方式來同時驅散病邪。也適用於生病後或產後感冒,不得不使用發散藥物來治療,但因為陰氣虛弱,藥力難以達到體表的人。
這個方子的組成是:柴胡(二到三錢)、芍藥(一錢半)、炙甘草、陳皮(一錢)、當歸(二錢,如果容易腹瀉,可以換成熟地黃),生薑(三到五片)。如果有點怕冷、咳嗽、想吐,可以加半夏。
2. 四柴胡飲
(景岳),四為金數,從氣分也。凡元氣不足。或忍飢勞倦,而外感風寒,或六脈緊數微細,正不勝邪等證。必須培助元氣,兼之解散,庶可保全,宜此主之。若但知散邪,不顧根本,未有不元氣先敗者,察之慎之。
柴胡(一二三錢),人參(隨宜),炙甘草(一錢),當歸(二三錢。瀉者少用。),生薑(三五七片),如胸膈滯悶者,加陳皮二錢。
白話文:
這是張景岳所創的「四柴胡飲」,用來治療氣虛的方子。四,在這裡指的是金的數字,金對應到人體的氣。這帖藥主要用在,當人體元氣不足,或是因為忍受飢餓、過度勞累,又加上外感風寒,出現六脈緊數且微弱細小的狀況,也就是說正氣無法抵抗邪氣的時候,必須要補足元氣,同時也要把外邪驅散,這樣才能保住身體健康,這時候就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如果只知道驅散外邪,卻不顧根本的元氣,沒有不先讓元氣衰敗的。務必要仔細觀察,謹慎使用。
藥方組成: 柴胡(一錢到三錢),人參(用量視情況而定),炙甘草(一錢),當歸(二錢到三錢,如果容易腹瀉就減少用量),生薑(三片到七片),如果胸口或胃部覺得悶脹不舒服,可以再加陳皮二錢。
3. 五柴胡飲
(景岳),五為土數,從脾胃也。脾土為五臟之本,凡中氣不足,而外邪有不散者,非此不可。此與四柴胡飲相表裡,但四柴胡飲止調氣分,此則兼培血氣以逐外邪,尤切於時用者也,神效不可盡述。凡傷寒瘧疾痘瘡,皆所宜用。
芍藥(炒),白朮,當歸(二三錢),柴胡(一二三錢),熟地(三五錢),炙甘草(一錢),陳皮(酌用或不必用),寒勝無火者,減芍藥,加生薑三五七片,或炮姜一二錢,或加桂枝二錢則更妙。脾滯者,減白朮。氣虛者,加人參隨宜。勞倦傷脾下陷者,加升麻一錢。
白話文:
(張景岳認為)五這個數字屬於土,代表脾胃。脾土是五臟的根本,凡是體內中氣不足,導致外來的邪氣無法散去的情況,就非得用這個藥方不可。這個方子和四柴胡飲相互配合,但四柴胡飲只調理氣分,這個方子則同時補養血氣來驅逐外邪,尤其適合現代人使用,它的神奇效果難以完全說清。凡是外感傷寒、瘧疾、痘瘡等疾病,都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
藥材組成:炒過的芍藥、白朮、當歸(各二到三錢)、柴胡(一到三錢)、熟地(三到五錢)、炙甘草(一錢)、陳皮(可以酌量使用或不用)。如果體內寒氣過盛且沒有虛火的人,可以減少芍藥的用量,加入生薑三到七片,或者炮薑一到二錢,或者加入桂枝二錢,效果會更好。如果脾胃功能遲滯,可以減少白朮的用量。如果氣虛,可以加入人參,用量依情況調整。如果是過度勞累導致脾氣下陷,可以加入升麻一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