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五上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上 (8)

1. 柴陳煎

(景岳),治傷風兼寒,咳嗽發熱,痞滿多痰。

柴胡(一二三錢),陳皮(錢五分),半夏(二錢),甘草(一錢),生薑(三五七片),如寒勝者,加細辛七八分。如風勝氣滯者,加酥葉錢半。如冬月寒甚者,加麻黃錢半。氣逆多嗽者,加杏仁一錢。痞滿氣滯,加白芥子五七分。

白話文:

柴胡(1.23~3.69克),陳皮(0.75克),半夏(3克),甘草(1.5克),生薑(3~7片),如果寒氣盛的話,再加細辛(1~1.2克)。如果風氣盛,氣滯的話,再加酥葉(0.75克)。如果冬月寒氣很重的話,再加麻黃(0.75克)。氣逆咳嗽多的話,再加杏仁(1.5克)。胸悶氣滯的話,再加白芥子(0.75~1.05克)。

2. 柴芩煎

治傷寒表邪未解,內外俱熱。瀉痢煩渴,喜冷氣壯,脈滑數者,宜此主之。及瘧痢並行,內熱去血,兼表邪發黃等證。

白話文:

治療外感寒邪尚未消除,表裡皆熱的陽盛症狀。表現為腹瀉,痢疾,煩渴,喜涼,氣壯,脈滑數等,可以使用此方。此外,也可治療瘧疾與痢疾並發,內熱去血,兼表邪發黃等證狀。

柴胡,黃芩,梔子,澤瀉,木通,枳殼,如瘧痢並行,鮮血純血者。加芍藥二錢,甘草一錢。如濕勝氣陷者,加防風一錢。

白話文:

柴胡、黃芩、梔子、澤瀉、木通、枳殼,這些中藥材適合用於治療瘧疾和痢疾同時發生的情況,尤其是鮮血和純血。如果症狀中濕邪較重,氣虛下陷,可以再加入防風一銖。

如果に加芍藥二錢,甘草一錢。

3. 一柴胡飲

(景岳),一為水數,從寒散也。凡感四時不正之氣,或為發熱,或為寒熱,或因勞因怒,或婦人熱入血室,或產後經後因冒風寒,以致寒熱如瘧等證。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,須從涼散,宜此主之。

白話文:

(景嶽)水數,又稱濕溫病,是由寒邪外散引起的。凡是感受四時不正之氣,可能會發燒,或發熱,或因勞累或生氣,或婦女月經來潮時受了風寒,或產後或經後受風寒,都會導致寒熱如瘧等症狀。但如果外有邪氣而內兼有火邪,就需要用涼散的藥物來治療,宜用此主方。

柴胡(一二三錢),黃芩(錢半),芍藥(二錢),生地,陳皮(錢半),甘草(八分),如內熱盛者,加連翹一二錢。如外邪盛者,加防風一二錢。如邪結在胸而痞滿者,去生地加枳實一二錢。如熱在陽明而兼渴者,加花粉,或葛根一錢,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。

白話文:

柴胡(12-24克),黃芩(3-4.5克),芍藥(6克),生地(6克),陳皮(3-4.5克),甘草(2.4克)

如果身體內熱旺盛,可以加入連翹3-6克。如果體外邪氣逼盛,可以加入防風3-6克。如果邪氣積結在胸,造成胸悶氣滯,可以把生地去除,改加入枳實3-6克。如果陽明經部位發熱,合併口渴,可以加入花粉,或葛根3克,情況更嚴重的,可以加入知母,或石膏。

4. 二柴胡飲

二為火數,從溫散也。凡遇四時外感,或其人元氣充實,臟氣素平無火,或時逢寒勝之令,本無內熱等證者,皆不宜妄用涼藥。以致寒邪不散,則為害匪淺,宜此主之。陳皮(錢半),半夏,細辛,厚朴(一二錢),甘草(八分),柴胡(錢半或二三錢),生薑(三五七片),如邪盛者,可加羌活防風白芷紫蘇之屬,擇而用之。如頭痛不止者,加川芎一二錢。

白話文:

二為火數,主治發熱寒邪,具有溫散的功效。凡是外感四時外邪,或其人元氣充實,臟氣素來平和無火,或者遇上寒冷季節,本身沒有內熱等症狀的,都不宜錯誤地使用涼藥。這麼做會導致寒邪不散,那樣危害可不淺,這種情況宜用此主治法。所需藥材包括陳皮(5克),半夏,細辛,厚朴(6克到12克),甘草(4克),柴胡(6克或12克到18克),生薑(3片到7片),如果寒邪嚴重,可以再加上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紫蘇等,擇取其中一些使用。如果頭痛不止的,可以加上川芎6克到12克。

如多濕者,加蒼朮。如陰寒氣勝,必加麻黃一二錢,或兼桂枝,不必疑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身體濕氣重,則要加入蒼朮來治療。如果是陰寒之氣盛的病人,一定要加入一到二錢的麻黃,也可以兼用桂枝,不要懷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