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五上 (7)
卷五上 (7)
1. 薑茶飲
治赤白痢,及寒熱瘧。
生薑,陳細茶,每味三錢。濃煎。
白話文:
治療紅白痢疾以及寒熱型瘧疾。
生薑和陳年的細茶,每種三錢。濃濃地煎煮。
茶助陰,薑助陽,使寒熱平調,並能消暑,解酒食毒。此方用之屢效,勿以平淺而忽之也。除生薑,加陳白梅,蜜水煎,名梅蜜飲,治熱痢。除茶,加木香肉蔻治冷痢。(蜜最能治痢。)
白話文:
茶可以養陰,薑可以養陽,使寒熱平衡。此外,還可以解暑,解酒毒和食物中毒。這個方子經常使用,並且效果很好。不要因為它簡單而忽視它。除了生薑,還加入陳白梅,用蜂蜜水煎服,稱為"梅蜜飲",用來治療熱痢。除了茶,還加入木香肉蔻,用來治療冷痢。(蜂蜜最能治療痢疾。)
2. 痛瀉要方
(劉草窗),治痛瀉不止。(脾虛幫瀉,肝實故痛。吳鶴皋曰:此與傷食不同,傷食腹痛,得瀉便減。今瀉痛不止,故責之土敗木賊也。戴氏曰:水瀉而腹不痛者,濕也。痛甚而瀉,瀉而能減者,食積也。瀉水腹痛腸鳴,痛一陣,瀉一陣,火也。或瀉或不瀉,或多或少者,痰也。完穀不化者,氣虛也。)
白話文:
劉草窗治療腹瀉不止的病症:脾虛則瀉,肝實則痛。吳鶴皋說:腹瀉不止的情形,跟消化不良不同。消化不良會導致腹痛,腹瀉後疼痛會減輕。而今腹瀉不止則可以責怪脾臟虛弱,而肝臟過旺。戴氏說:腹瀉而不痛的,原因是濕氣。腹瀉且腹部絞痛,且腹瀉後疼痛減輕的,是食物積食。腹瀉、腹痛,且腸鳴,一陣疼痛,一陣腹瀉的,是火氣因素引起。而腹瀉時有時無,或多或少的,則是痰濕、或消化不良引起。食積不消的病症,則是氣虛引起的。
白朮(土炒三兩),白芍(酒炒二兩),陳皮(炒兩半),防風(一兩),或煎或丸,久瀉加升麻。
白話文:
白朮(用土炒三兩)、白芍(用酒炒二兩)、陳皮(炒兩半)、防風(一兩),可煎服或丸服,如果腹瀉時間較久,可加升麻。
白朮苦燥濕,甘補脾,溫和中。芍藥寒瀉肝火,酸斂逆氣,緩中止痛。防風辛能散肝,香能舒脾,風能勝濕,為理脾引經要藥。(東垣曰:若補脾胃,非此引用不能行。)陳皮辛能利氣,炒香尤能燥濕醒脾,使氣行則痛止,皆以瀉木而益土也。
白話文:
白朮性苦,能燥濕;性甘,能補脾;性溫,能溫和中焦。芍藥性寒,能瀉肝火;性酸,能斂逆氣;苦能緩中止痛。
防風性辛,能散肝氣;性香,能舒脾氣;風能勝濕,是治療脾臟疾病的引經藥物。(東垣說:如果要補脾胃,非防風不能引藥入經。)
陳皮辛能利氣,炒香後尤能燥濕醒脾,使氣行走則疼痛停止,這些都是通過瀉肝氣來益脾土的作用。
3. 甘草黑豆湯
解百藥毒,兼治筋疝。(莖中挈痛,挺脹不堪,由用春方邪術而得之,用此方者,亦取其解毒。)
甘草(二兩),黑豆(半升)
白話文:
解各種藥物中毒,同時治療筋疝。(這種病症表現為莖部牽引疼痛,腫脹難忍,通常是因為使用了春藥或不正當的方術引起的。這個處方也可以用來解毒。)
甘草(二兩),黑豆(半升)
蘇頌曰:古稱大豆解百藥毒,試之不然,又加甘草,其驗乃奇。若治筋疝,當用甘草梢,以梢能逕達莖中也。
白話文:
蘇頌說:古人稱大豆可以解百藥之毒,我試驗了一下不是這樣,又加上了甘草,它的效果才神奇。如果治療筋疝,應該使用甘草梢,因為梢能直接到達莖中。
加大黃,名大黃甘草湯,治上中下三焦消渴。
白話文:
加大黃,又稱大黃甘草湯,適用於上、中、下焦的消渴症。
4. 正柴胡飲
(景岳),凡外感風寒,發熱惡寒,頭疼身痛,痎瘧初起等證。氣血和平,宜從平散者。
白話文:
(景岳)對於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發燒怕冷、頭痛身痛,或是瘧疾初期等症狀。如果病人的氣血還算平和,應該採用平和的疏散方法來治療。
柴胡(一二三錢),防風(一錢),陳皮(錢半),芍藥(二錢),甘草(一錢),生薑(三五片),如熱而兼渴者,加乾葛一二錢。如嘔惡者,加半夏錢半,如濕勝者,加蒼朮一錢。如胸腹有微滿者,加厚朴一錢。如寒氣勝而邪不易解者,加麻黃一二三錢。去浮沫,或酥葉亦可。
白話文:
柴胡(十二到十三克),防風(五克),陳皮(七點五克),芍藥(十克),甘草(五克),生薑(三到五片),如果又熱又口渴,加入乾葛六到十二克。如果嘔吐噁心,加入半夏七點五克,如果濕氣重,加入蒼朮五克。如果胸腹稍有脹滿,加入厚朴五克。如果寒氣重,邪氣難以去除,加入麻黃六到十三克。去除浮沫,也可以用酥油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