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五上 (6)
卷五上 (6)
1. 三解湯
治時行瘧之通劑。(喻嘉言曰:瘧發必有寒有熱。蓋外邪伏於半表半里,適在少陽所主之界。出與陽爭,陰勝則寒,入與陰爭,陽勝則熱。即純熱無寒為癉瘧溫瘧,純寒無熱為牝瘧,要皆自少陽而造其極偏。補偏救弊,亦必還返少陽之界,使陰陽協和而後愈也。謂少陽而兼他經則有之,謂他經而不涉少陽,則不成其為瘧矣。
脈縱屢遷,而弦之一字,實貫徹之也。)
白話文:
治療現下流行瘧疾的一般藥劑。(喻嘉言說:瘧疾發作一定是寒熱並存。因為外來的邪氣伏藏在半表半里之間,正好在少陽經所主治的部位。外邪與陽氣相爭,陰邪勝則表現為寒冷,外邪與陰氣相爭,陽氣勝則表現為發熱。純粹發燒不發冷的稱為癉瘧或溫瘧,純粹發冷不發熱的則稱為牝瘧,總之都是從少陽經開始,發展到最偏頗。治療時糾正偏頗,挽救弊害,也必須返回少陽經所主治的部位,使陰陽協和,之後才能痊癒。說少陽經兼及其他經絡的情況是有的,但說其他經絡不涉及少陽經,就不能形成瘧疾了。
柴胡,麻黃(去節),澤瀉(各三錢)
白話文:
柴胡、麻黃(去節)、澤瀉(各十五公克)
瘧邪藏於分肉之間,邪正分爭。並於表則在表,並於里則在裡。未有所並,則在半表半裡。麻黃之辛,能散表邪由汗而泄。澤瀉之咸,能引里邪由溺而泄。柴胡升陽退熱,居表裡之間而和解之。此但可以治實瘧,虛者當辨其氣血,(晝發屬氣,夜發屬血。)而加補劑。
白話文:
瘧疾的邪氣藏在肌肉筋骨之間,正氣與邪氣互相爭鬥。如果邪氣在表皮,那麼病症就會表現在表皮;如果邪氣在內臟,那麼病症就會表現在內臟。如果邪氣既不在表皮也不在內臟,那麼病症就會表現在表皮和內臟之間。麻黃辛辣,能夠散發表面的邪氣,通過汗液排出體外。澤瀉鹹味,能夠引導內臟的邪氣,通過小便排出體外。柴胡升陽退熱,作用於表裡之間,調和氣血。以上這些藥材只能治療實症瘧疾,如果是虛症瘧疾,則需要分清是氣虛還是血虛(白天發作的瘧疾多屬於氣虛,晚上發作的多屬於血虛),再添加補氣或補血的藥物。
2. 清脾飲
(嚴用和),治癉瘧,脈弦數,但熱不寒。或熱多寒少,膈滿不食,口苦,舌乾煩渴,小便赤澀,大便不利。
白話文:
嚴用和治療瘧疾,症狀為脈象弦數,只有發熱而無寒冷感,或者熱多寒少,胸部脹滿不想吃東西,口中有苦味,舌頭乾燥煩渴,小便紅色且排尿困難,大便不通暢。
青皮,厚朴(醋炒),柴胡,黃芩(炒),半夏(薑製),茯苓,白朮(土炒),甘草(炙),草果,薑引,一方加檳榔。大渴加麥冬知母。瘧不止加酒炒常山(一錢),烏梅。(二個,常山劫痰截瘧,烏梅斂陰清熱。)
白話文:
青皮、厚朴(用醋炒過)、柴胡、黃芩(炒過)、半夏(用薑汁炮製)、茯苓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甘草(炙過)、草果、生薑引藥,一方加檳榔。大渴時加麥冬、知母。瘧疾不止時加酒炒常山(一錢)、烏梅。(二個,常山可化痰、截瘧,烏梅可斂陰、清熱。)
瘧為肝膽之邪,然多因脾胃受傷而起。脾屬濕土,重感於暑濕,故見前證也。脾既受病,木又克之。故用青皮柴胡,以破滯而伐肝。半夏厚朴,以行痰而平胃。(古云:無痰不作瘧。)茯苓用以滲濕,黃芩用以清熱。草果辛熱,能散太陰之積寒,除痰而截瘧,(能清膏梁之痰。
白話文:
瘧疾是肝膽的疾病,但多因脾胃受傷而引起。脾屬濕土,如果過度感應於暑濕,就會出現前述的症狀。脾臟一旦生病,肝臟就會剋制它。所以使用青皮柴胡來消除停滯並抑制肝臟。半夏厚朴用於祛痰,並使胃平復。(古人說:沒有痰就不會發作瘧疾。)茯苓用於滲濕,黃芩用於清熱。草果辛熱,可以散發太陰的積寒,祛痰並截斷瘧疾,(可以清除膏梁之痰。
)蓋先去其害脾者。而以白朮甘草,調而補之也。〔此即小柴胡湯加減,從溫脾諸方而一變也。張子和曰:世醫以瘧為脾寒,甚者歸之崇怪,良可笑也。劉宗厚曰:盛暑陽極,伏陰在內。人或納涼澡浴,寒客肌肉之間,或飢飽勞役,內傷而病作。肌肉屬脾,發則惡寒戰慄,乃謂之脾寒爾。
白話文:
首先去除那些會損害脾臟的因素,利用白朮、甘草來調理和補養脾臟。(這和柴胡湯加減法相似,都是從溫補脾臟的藥方中變化而來。張和子說:世世代代的醫生都認為瘧疾是脾臟虛寒所致,嚴重的話就把這種病怪罪於靈鬼,真是可笑。劉宗厚說:炎炎夏日,陽氣極盛,陰氣潛藏在體內。如果有人為了納涼而洗冷水澡,寒邪就會侵入肌肉之間。或者當人們飢一頓飽一頓,勞累過度時,內部就會受到傷害,繼而發病。肌肉屬脾,如果發病就會出現畏寒、戰慄的症狀,人們就說這是脾臟虛寒。)
實由風寒濕暍,邪郁腠理,夏時毛竅疏通而不為病。至秋收斂之際,表邪不能發越,故進退不已,往來寒熱,勢如凌瘧人之狀,所以名瘧。古方多兼理內傷取效,由脾胃和,精氣通,陰陽和解,諸邪悉散,實非脾病也。世用發表解肌,溫經散寒等法,亦未嘗執於燥脾劫劑也。
白話文:
瘧疾實際是由於風寒濕熱之邪鬱積在皮膚腠理而引起的,夏季毛孔疏通,病邪不會發作。到了秋季,陽氣收斂,外邪不能發散,所以反復往來,寒熱交替,就像被鬼纏身一樣,所以稱之為瘧疾。古方的治療方法大多兼顧理內傷以取得療效,通過調理脾胃,通暢精氣,陰陽調和,所有的邪氣都會散去,實際上並不是脾病。世人常用的發表解肌、溫經散寒等方法,也沒有拘泥於燥脾劫劑。
吳鶴皋曰:清脾非清涼之謂,乃攻去其邪,而脾部為之一清也。劉宗厚因草果之辛熱而譏焉。是未達嚴氏之精矣。高鼓峰曰:治瘧多方,俱不得要,唯此方為中正。予每用此加減,無不愈者。蓋瘧發寒熱,原屬少陽半表半裡,故必以小柴胡為君。青皮以解脈之弦數,厚朴以寬胃中之積滯,草果以化痰消壅,苓朮以實脾土,此二味乃補正之義。緣瘧固由外感,然必內傷而後外始感焉,此東垣之微旨也。
白話文:
吳鶴皋說:清脾並不是指清涼的意思,而是指攻去其邪,脾部才因此而清。劉宗厚因為草果的辛熱而譏笑它,這沒有明白嚴氏的精髓。高鼓峯說:治療瘧疾的方法很多,但都沒有抓住要點,只有這個方子是中正平和的。我每次用這個方子加減治療,沒有一個不康復的。瘧疾發作寒熱,本來就屬於少陽半表半裡的症狀,所以一定要用小柴胡為君藥。青皮可以緩解脈絡的弦數,厚朴可以疏散胃中的積滯,草果可以化痰消滯,茯苓和白朮可以補益脾土,這兩味藥有補益正氣的作用。瘧疾固然是外感引起的,但一定有內傷以後才會被外感侵襲,這就是東垣的微旨。
嚴氏立方,最為的當。但竟由飲食起者,予每以蒼朮易白朮,加陳皮以合平胃之意。熱多寒少者,稍加黃連滑石。寒多熱少者,稍加前胡以發其鬱熱,無不應手而驗。能審此而消息之,何至遷延久病,困苦天下人哉。若誤服湯藥病久者,不可執此為不易之法,是在學者神而明之爾。
白話文:
嚴氏的立方,是最恰當的。但都是由飲食引起的,我總是把白朮換成蒼朮,加上陳皮,以符合平胃的用意。體質熱多寒少的人,稍微加點黃連和滑石。體質寒多熱少的人,稍微加點前胡,以發散鬱熱,沒有不手到病除,立竿見影的。能夠仔細審察這些情況,並靈活變通地加以運用,怎麼會拖延成久病,使天下人困苦呢?如果誤服湯藥,導致病情久治不癒的,不能執著於這個不變的法則,最重要的是學習者要靈活變通,洞察精微。
如服寒藥而致胃傷者,須以人參養胃湯養之。服熱藥多者,仍以小柴胡湯多加黃連丹皮生地以解之。久而虛者,補中益氣以救之。發於夜者,益母草飲以濟之。(益母草飲。一名香紅飲。)用法雖殊,然小柴胡之旨。不可脫也。〕
白話文:
如果服用寒涼藥物而導致胃部受傷的患者,需要用人參養胃湯來治療。服用熱性藥物過多的患者,仍然可以使用小柴胡湯,並適量添加黃連、丹皮和生地來治療。長期間身體虛弱的患者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如果病情發生在夜間,可以使用益母草飲來治療。(益母草飲又名香紅飲。)儘管治療方法不同,但小柴胡湯的原則是不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