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五上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上 (2)

1. 芍藥甘草湯

治腹中不和而痛。(此陰陽氣血不和,肝木乘脾而然。腹痛,有寒有熱,有虛有實,有食積,有濕痰,有死血,有蟲。寒痛者,痛無增減,或兼吐利。熱痛者,時痛時止,腹滿堅結。實痛者,痛甚脹滿,手不可按。虛痛者,按之即止。食痛者,痛甚則利,利後痛減。死血痛者,痛有常處。

白話文:

主治腹中不協調引起的疼痛。(這種疾病是是陰陽氣血不協調,肝木剋制脾臟所引起的。腹痛,有寒有熱,有虛有實,有食積,有濕痰,有死血,有蟲。寒性腹痛者,疼痛無增減,或兼有嘔吐、腹瀉。熱性腹痛者,有時痛,有時止,腹部脹滿結實。實性腹痛,疼痛劇烈、脹滿,用手按壓疼痛加劇。虛性腹痛,按壓疼痛就會停止。食積腹痛,疼痛劇烈則腹瀉,腹瀉後疼痛減輕。死血腹痛,疼痛部位固定。

濕痰痛者,脈滑,痰氣阻礙,不得升降。蟲痛者,時作時止,面白唇紅。大抵胃脘下大腹痛者,多屬食積外邪。繞臍痛者,屬痰火積熱。臍下少腹痛者,屬寒或瘀血。)仲景用治誤表發厥,腳攣吐逆,與甘草乾薑湯,以復其陽。厥愈足溫者,更作此湯,以和其陰,其腳即伸。

白話文:

濕痰絞痛的人,脈搏滑動,表示痰氣阻滯,不能升降。蟲痛的人,疼痛時作時止,面色蒼白,嘴脣紅赤。通常胃脘以下和大腹疼痛的人,大多數是飲食積滯或外邪侵襲所致。圍繞肚臍疼痛的,是痰火瘀積熱證。臍下少腹疼痛的,是虛寒或瘀血所致。)仲景用來治療錯誤發汗所引發的厥症、腳抽筋和嘔吐,使用甘草乾薑湯,以恢復陽氣。厥症痊癒以後腳溫暖的人,再用這個湯方來調和陰氣,腳就會舒展了。

(酸甘相合,用補陰血。)

白芍藥,甘草(炙各四兩),脈緩傷水,加桂枝生薑。脈洪傷金,加黃耆大棗。脈澀傷血,加當歸。脈弦傷氣,再加芍藥。脈遲傷火,加乾薑

白話文:

  • 白芍藥、甘草(各4兩)

  • 脈緩傷水,加桂枝生薑。

  • 脈洪傷金,加黃耆大棗。

  • 脈澀傷血,加當歸。

  • 脈弦傷氣,再加芍藥。

  • 脈遲傷火,加乾薑。

氣血不和,故腹痛。白芍酸收而苦泄,能行營氣,炙草溫散而甘緩,能和逆氣。又痛為木盛剋土,(諸痛皆屬肝木。)白芍能瀉肝,甘草能緩肝而和解脾也。(王海藏曰:稼穡作甘,甘者已也。曲直作酸,酸者甲也。甲已化土,此仲景妙方也。)

白話文:

氣血不調和,因此肚子痛。白芍藥酸收苦泄,能運行營氣,炙甘草溫散甘緩,能和解逆氣。再者,疼痛是木盛剋土,(所有的疼痛都屬於肝木。)白芍能瀉肝,甘草能緩肝和解脾。(王海藏說:稼穡使食物變成甘甜,甘味使人安寧。曲直使食物變成酸味,酸味使人屈服。屈服安寧使脾土成形,這是仲景的妙方。)

白朮,名白朮芍藥湯。(機要)治脾濕水瀉,身重困弱。(保命集曰:瀉痢不止,或暴下者,皆太陰受病,故不可離芍藥。人不受濕,則不利,故須白朮。)

白話文:

加上白朮,湯名為白朮芍藥湯。(機要)治療脾臟濕氣重、腹瀉、全身沉重虛弱。(《保命集》說:腹瀉不止,或突然腹瀉,都是太陰受到疾病,所以不能去除芍藥。人如果沒有受到濕氣侵襲,就不會生病,所以需要白朮。)

2. 黃芩湯

(仲景)治太陽少陽合病,自下利者。(合病者,謂有太陽證之身熱頭痛脊強,又有少陽證之耳聾脅痛,嘔而口苦,寒熱往來也。自利者,不因攻下而泄瀉也。)

白話文:

(張仲景)治理太陽病和少陽病合病,出現腹瀉的患者。(合病是指有太陽病的症狀,如身體發熱、頭痛、後頸部僵硬,也有少陽病的症狀,如耳聾、脅痛、嘔吐、口苦、寒熱交替。自利是指沒有受到攻下藥物的治療而腹瀉。)

黃芩(三兩),芍藥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

白話文:

  • 黃芩(三兩):是一種清熱解毒的藥材,具有清熱、燥濕、化痰、止咳、瀉火、解毒的作用。

  • 芍藥(適量):是一種活血化瘀、止痛、鎮痙的藥材,具有舒緩肌肉緊張、緩解疼痛、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。

  • 甘草(二兩):是一種補益氣血、調和諸藥的藥材,具有益氣補中、健脾益氣、緩解疼痛、止咳化痰的作用。

  • 大棗(十二枚):是一種補氣血、養陰生津的藥材,具有補氣血、養陰生津、潤腸通便的作用。

太陽陽明合病下利,為在表,與葛根湯以汗之。少陽陽明合病下利,為陽邪入里,與承氣湯以下之。此太陽少陽合病下利,為在半表半裡,與黃芩湯以和解之。(仲景之書,一字不苟,此證單言下利,故此方亦單治下痢,機要用之治熱痢腹痛,更名黃芩芍藥湯。潔古因之,加木香檳榔大黃黃連歸尾官桂,更名芍藥湯,治下痢。仲景此方,遂為治瀉痢之祖方矣。)

白話文:

太陽病和陽明病合病下痢,是邪氣還在表尚未進入腸道,可以用葛根湯發汗來治療。少陽病和陽明病合病下痢,是陽邪進入腸道,可以用承氣湯瀉下來治療。太陽病和少陽病合病下痢,是邪氣在半表半里之間,可以用黃芩湯來調和治療。(張仲景的醫書,一字一句都不能隨便改動,這個方子只治療下痢,所以方中藥物也很單純,臨牀上可用來治療熱痢腹痛,改名為黃芩芍藥湯。潔古沿用這個方子,再加入木香、檳榔、大黃、黃連、歸尾、官桂,改名為芍藥湯,治療下痢。張仲景的這個方子,就成為治療瀉痢的始祖方了。)

半夏(半升),生薑(二兩),名黃芩加半夏生薑湯,(仲景)治前證兼嘔者。(嘔,胃氣逆也,加半夏生薑以散逆氣。千金曰:生薑嘔家聖藥,是散其逆氣也。金匱云:嘔家用半夏以治其水,水去則嘔止,是下其痰飲也。)亦治膽腑發咳,嘔苦水如膽汁。(胃氣逆則嘔苦,膽液泄則口苦。

白話文:

再加入半夏(半升),生薑(二兩),這個方劑叫做黃芩加半夏生薑湯,(仲景)用來治療上述證狀,而且還兼有嘔吐的患者。(嘔吐,是指胃氣逆亂上衝,使用半夏和生薑來疏散逆氣。千金要方說:生薑是嘔吐者的聖藥,這是因為它能疏散逆氣。金匱要略說:治療嘔吐的人,使用半夏來治療其中的水氣,水氣消除,嘔吐就會停止,這是因為它能降下痰飲。)也用來治療膽腑發咳,嘔吐出苦水,像膽汁一樣。(胃氣逆亂,就會嘔吐出苦味,膽汁泄漏,就會口苦。)

)除大棗名黃芩芍藥湯,(機要)治熱痢,腹痛,後重,身熱,膿血稠黏。及火升鼻血不止,脈洪數。

外臺黃芩湯。黃芩人參乾薑(各三兩),桂枝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半夏(半斤),治乾嘔下利。

白話文:

外臺黃芩湯。黃芩、人參、乾薑(各三兩),桂枝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半夏(半斤),治療乾嘔、腹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