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四下 (6)
卷四下 (6)
1. 健脾丸
治脾虛氣弱,飲食不消。
白朮(土炒),人參(二兩),麥芽,陳皮(二兩),山楂(去核兩半),枳實(三兩),神麯糊丸,米飲下。
脾胃者,蒼廩之官,胃虛則不能容受,故不嗜食。脾虛則不能運化,故有積滯。所以然者,由氣虛也。參朮補氣,陳皮利氣,氣運則脾健而胃強矣。山楂消肉食,麥芽消穀食,戊己不足。(胃為戊土。脾為己土。)故以二藥助之使化。枳實力猛,能消積化痞,佐以參朮,則為功更捷,而又不致傷氣也。
夫脾胃受傷,則須補益。飲食難化,則宜消導。合斯二者,所以健脾也。
去山楂麥芽,加茯苓炙甘草,名益氣健脾丸,治脾虛食少。去山楂麥芽陳皮,加當歸芍藥芎藭麥冬柏子仁,名養營健脾丸,治脾陰不足,飲食不為肌膚。(血充然後肉長。)去人參枳實麥芽,加香附木香半夏茯苓神麯黃連當歸芍藥,(一方無芍藥。)荷葉燒飯丸,名理氣健脾丸,治脾胃虛弱久瀉久痢。
去人參山楂麥芽,加神麯川芎香附,曲糊丸。名舒郁健脾丸。治脾氣鬱滯,飲食不消。去山楂麥芽,加半夏膽星蛤粉茯苓,神麯糊丸,名化痰健脾丸,治內傷挾痰。去人參山楂麥芽,加半夏山梔黃連,水丸,名清火健脾丸,治脾虛有火。去人參山楂麥芽,加木香檳榔厚朴半夏甘草,名和中健脾丸,治胃虛飢不欲食。
仍用人參,名妙應丸,治胃虛不能食,臟腑或結或泄。去山楂,加半夏青皮木香砂仁草蔻乾薑炙甘草茯苓豬苓澤瀉,蒸餅丸,名寬中進食丸。(東垣)補脾胃,進飲食。
白話文:
健脾丸
這個藥方是為了治療脾氣虛弱,導致消化功能不好,吃東西難以消化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
白朮(用土炒過)、人參(兩錢)、麥芽、陳皮(兩錢)、山楂(去核,一半)、枳實(三錢),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神麯做成糊狀,再製成藥丸。用米湯送服。
中醫認為,脾胃是負責消化食物的器官,就像儲存糧食的倉庫官員。如果胃虛弱,就無法好好容納食物,所以會不想吃東西。如果脾虛弱,就無法正常運化食物,導致食物積滯。會這樣的原因是氣虛。人參和白朮可以補氣,陳皮可以理氣,氣機運行順暢,脾就健康,胃也強壯了。山楂可以幫助消化肉類食物,麥芽可以幫助消化穀類食物。脾胃屬土,分別對應五行中的己土和戊土,如果土不足,就需要用這兩種藥物來幫助消化。枳實藥性強勁,能消除積食和腹脹,搭配人參和白朮,效果更好,而且又不會損傷氣。
脾胃一旦受損,就需要補養;飲食難以消化,就應該幫助消化。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,才能達到健脾的目的。
如果去除山楂和麥芽,加入茯苓和炙甘草,就成了「益氣健脾丸」,用來治療脾虛導致的食慾不振。如果去除山楂、麥芽和陳皮,加入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麥冬和柏子仁,就成了「養營健脾丸」,用來治療脾陰不足,導致吃的東西無法轉化成肌肉(因為血氣充足,肌肉才會生長)。如果去除人參、枳實和麥芽,加入香附、木香、半夏、茯苓、神麯、黃連、當歸和芍藥(有的配方沒有芍藥),再用荷葉燒過的飯做成藥丸,就成了「理氣健脾丸」,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長期腹瀉。
如果去除人參、山楂和麥芽,加入神麯、川芎和香附,再用神麯做成糊狀製成藥丸,就成了「舒郁健脾丸」,用來治療脾氣鬱結、導致的消化不良。如果去除山楂和麥芽,加入半夏、膽星、蛤粉和茯苓,用神麯做成糊狀製成藥丸,就成了「化痰健脾丸」,用來治療內傷又挾帶痰濕的情況。如果去除人參、山楂和麥芽,加入半夏、山梔和黃連,用水製成藥丸,就成了「清火健脾丸」,用來治療脾虛又帶有火氣的情況。如果去除人參、山楂和麥芽,加入木香、檳榔、厚朴、半夏和甘草,就成了「和中健脾丸」,用來治療胃虛導致的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的情況。
如果仍然使用人參,就成了「妙應丸」,用來治療胃虛導致的食慾不振,以及內臟功能失調,時而便秘時而腹瀉的情況。如果去除山楂,加入半夏、青皮、木香、砂仁、草蔻、乾薑、炙甘草、茯苓、豬苓和澤瀉,用蒸過的餅做成藥丸,就成了「寬中進食丸」,可以補養脾胃,增進食慾。(這是東垣的配方)
2. 解肝煎
治暴怒傷肝,氣逆脹滿,陰滯等證。如兼肝火者,宜化肝煎。(方見瀉火門)
陳皮,半夏,厚朴,茯苓(一錢五分),酥葉,芍藥(一錢),砂仁(七分),加煨姜三五片。如脅肋脹痛加白芥子一錢。胸膈氣滯,加枳殼香附藿香之屬。
白話文:
治療因突然暴怒而損傷肝臟,導致氣機逆亂、腹部脹滿、以及陰氣鬱滯等症狀。如果同時有肝火旺盛的情況,應該使用化肝煎(藥方在瀉火門)。
藥方組成:陳皮、半夏、厚朴、茯苓(各五克),紫蘇葉、芍藥(各三克),砂仁(二克),再加入煨過的生薑三到五片。如果脅肋部位脹痛,可以加入白芥子三克。如果胸膈部位氣機鬱滯,可以加入枳殼、香附、藿香等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