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四下 (4)
卷四下 (4)
1. 芍藥枳實丸
治食積痞滿,及小兒腹大脹滿,時常疼痛,脾胃不和等證,此方較枳朮丸其效更神。
白話文:
治療飲食積滯、痞滿,及小兒腹部脹滿,時常疼痛,脾胃不協調等症狀,此方比枳朮丸的效果更神奇。
白朮(麵炒),赤芍藥(酒炒二兩),枳實(麩炒),陳皮(一兩),荷葉湯煮黃老米糊為丸,桐子大,米飲或滾白湯任下百餘丸。如臟寒,加炒黃乾薑一二兩。如脾胃虛,加人參一二兩。
白話文:
白朮(在鍋中炒至表面呈白色),赤芍藥(用酒炒二兩),枳實(用麩皮炒),陳皮(一兩),將荷葉煮水,用煮好的荷葉水煮黃老米,做成糊狀後做成丸狀,丸的大小如同桐子般,可以用米湯或滾燙的白開水服用,每次服用量在一百粒左右。如果身體是寒性體質,可加入炒過的黃乾薑一二兩。如果脾胃虛弱,可加入人參一二兩。
2. 痞氣丸
(東垣),治脾積,在於胃脘,大如盤,久不愈,令人四肢不收。或發黃疸,飲食不為肌膚。(金匱曰:堅而不移者名積,為臟病。推移不定者名聚,為腑病。按痞病由陰伏陽蓄,氣血不運而成。處心下,位中央,填塞痞滿,皆土病也。與脹滿有輕重之分。痞惟內覺滿悶,脹滿則外有脹急之形也。
白話文:
東垣派治療脾積,在於胃脘附近,積聚像盤子那麼大,長時間都無法治癒,會使人的四肢無法伸展。或者出現黃疸,飲食不長肉。金匱要略記載:堅硬而不移動的叫做積,是臟腑的疾病。可以移動的叫做聚,是腑的疾病。依據痞病是陰氣潛藏,陽氣蓄積,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。位於心下,位置在中央,塞滿了痞滿,都是屬於土病。與脹滿有輕重之分。痞病只有內在的感覺悶悶的,脹滿則在外面有脹急的症狀。
有中氣虛衰,不能運化精微而成痞者。有飲食痰積,不能施化而成痞者。有濕熱太甚,上乘心下而成痞者。古方用黃連黃芩枳實之苦以泄之,厚朴半夏生薑之辛以散之,人參白朮之甘苦溫以補之,茯苓澤瀉之淡以滲之。惟宜上下分消其氣,果有內實之證,庶可略施疏導。世人苦於痞塞,喜用利藥,暫時通快。
藥過滋甚,皆由不察中氣不暈所致爾。)
白話文:
有由於中氣虛衰,不能運化精微而形成痞塞的。有由於飲食過度,痰液積聚,不能消散而形成痞塞的。有由於濕熱太過,上侵心下而形成痞塞的。古代的方劑用黃連、黃芩、枳實的苦味來洩散,用厚朴、半夏、生薑的辛味來散開,用人參、白朮的甘苦溫味來補益,用茯苓、澤瀉的淡味來滲洩。只宜上下分清,消除其氣,如果確實有內部實證,還可以稍微施以疏導。世人苦於痞塞,喜歡用利藥,暫時通快。
黃連(八錢),厚朴(五錢),吳茱萸(三錢),白朮(土炒),黃芩(二錢),茵陳(酒炒),乾薑(炮),砂仁(錢半),人參,茯苓,澤瀉(一錢),川烏(炮),川椒(炒五分),桂,巴豆霜(四分),蜜丸,燈草湯下。黃連瀉熱燥濕,治痞君藥。(仲景治痞滿,諸瀉心湯皆用之。
白話文:
-
黃連(八錢):黃連瀉熱燥濕,治痞君藥。
-
厚朴(五錢):厚朴入肺經,具有宣肺散寒、化痰降氣的作用。
-
吳茱萸(三錢):吳茱萸入脾胃經,具有溫中散寒、止痛健胃的作用。
-
白朮(土炒):白朮入脾胃經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的功效。
-
黃芩(二錢):黃芩入肺經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作用。
-
茵陳(酒炒):茵陳入肝經,具有疏肝清熱、利濕退黃的作用。
-
乾薑(炮):乾薑入脾胃經,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通脈的作用。
-
砂仁(錢半):砂仁入脾胃經,具有溫中止瀉、行氣化濕的作用。
-
人參:人參入肺胃經,具有補氣益血、生津止渴的作用。
-
茯苓:茯苓入心腎經,具有健脾益氣、利水滲濕的作用。
-
澤瀉(一錢):澤瀉入腎經,具有利水滲濕、清熱通淋的作用。
-
川烏(炮):川烏入腎經,具有溫腎散寒、止痛的作用。
-
川椒(炒五分):川椒入肺經,具有溫中散寒、止痛解毒的作用。
-
桂:桂入肺腎經,具有溫中散寒、通陽止痛的作用。
-
巴豆霜(四分):巴豆霜入大腸經,具有瀉下攻積、破氣消痞的作用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研成細粉,用蜜糖丸成丸藥,以燈草湯送服。
)厚朴砂仁,行氣而散滿。茵陳苓瀉,利水以實脾,黃芩清肺而養陰,椒萸燥脾而逐冷。薑桂川烏,補命火以生脾土,而薑桂又能去瘀生新。(脾無積血,心下不痞。)巴豆能消有形滯積,為斬關奪門之將,藉之以為先驅。加參朮者,以補脾元正氣,正旺然後可以去邪也。(潔古曰:養正積自除。
白話文:
去除吳茱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茵陳、川椒、砂仁,加入菖蒲、茯神、丹參、紅豆,命名為伏梁丸。治療心積:從肚臍之上到心下,其大小如同手臂,令人心煩意亂。去除吳茱、砂仁、桂枝、術、黃芩、澤瀉,加入柴胡、莪朮、皁角、昆布、甘草,命名為肥氣丸。治療肝積:位於左脅下,有頭有腳,令人咳嗽,瘧疾不斷。去除吳茱、白朮、砂仁、黃芩、茵陳、澤瀉,加入紫菀、桔梗、天冬、白蔻、清皮、陳皮、三稜,命名為息賁丸。
淡薑湯下,治肺積,在右脅下,令人灑淅寒熱,喘咳發肺癰,秋冬黃連減半。除吳茱白朮砂仁人參乾薑川椒黃芩茵陳,加菖蒲丁香附子苦楝延胡獨活全蠍,名賁豚丸,淡鹽湯下。治腎積,發於小腹,上至心下,若豚狀,上下無時,令人喘咳骨痿,及男子七疝,女子瘕聚帶下。(此東垣五積方也,雖有破滯削堅之藥,多借人參之力,贊助成功。
經曰:大積大聚,其可犯也,衰其大半而止,過者死。)
白話文:
「淡薑湯」具有治療肺積和減緩咳嗽的功效。症狀集中在右脅下,會讓人感到寒熱交錯、氣喘和咳嗽,甚至引起肺癰。在秋冬服用時,黃連的用量應減半。
除了「淡薑湯」之外,還可以參考「賁豚丸」。此丸藥的成分包括吳茱萸、白朮、砂仁、人蔘、乾薑、川椒、黃芩、茵陳、菖蒲、丁香、附子、苦楝、延胡索、獨活、全蠍。服用時,應以淡鹽湯送服。
「賁豚丸」主治腎積。症狀從小腹開始,逐漸蔓延至心下,像豬的形狀一樣,疼痛不定時發生,讓人喘咳不止、骨瘦如柴。此藥對男子的七種疝痛和女子的瘕聚帶下也有效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「東垣五積方」中含有化瘀堅之藥,但更多的則是藉由人參作為輔助,使其藥效更為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