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四下 (2)
卷四下 (2)
1. 平胃散
(局方),治脾有停濕,痰飲痞膈,宿食不消,滿悶嘔瀉。(土濕太過,木邪乘不勝而侮之。脾虛不能健運,故有痰食留滯中焦,致生痞滿諸證。胃寒則嘔,濕盛則瀉。)及山風瘴霧,不服水土。(嵐瘴水土之病,亦由胃虛,故易感也。)
蒼朮(泔浸二錢),厚朴(薑製),陳皮(去白),甘草(炙一錢),加薑棗煎。傷食加神麯麥芽,或枳實。濕勝加五苓,痰多加半夏。脾倦不思食加參耆,痞悶加枳殼木香。大便秘加大黃芒硝,小便赤澀加苓澤。傷寒頭痛加蔥豉,取微汗。
蒼朮辛烈,燥濕而強脾。厚朴苦溫,除濕而散滿。(苦降能瀉實滿,辛溫能散濕滿。)陳皮辛溫,利氣而行痰。甘草中州主藥,能補能和為使。泄中有補,務令濕土底於和平也。(景岳曰:平胃者,欲平治其不平也。此為胃強邪實者設,故其性味從辛從燥從苦,而能消能散,惟有滯有濕有積者宜之。
今見方家,每以此為常服健脾之劑,動輒用之,而不察其可否,其誤甚矣。)
合二陳加藿香,名除濕湯。治傷濕腹痛,身重足軟,大便溏瀉。加藁本枳殼桔梗,名和解散。(局方)治四時傷寒頭痛,煩躁自汗,咳嗽吐利。加藿香半夏,名藿香平胃散,又名不換金正氣散。(局方)治胃寒,腹痛嘔吐,及瘴疫濕瘧。再加人參茯苓草果生薑烏梅,名人參養胃湯。
治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,夾食停痰,嵐瘴瘟疫,或飲食傷脾,發為痎瘧。(老瘧也。)加麥芽炒曲,名加味平胃散。治宿食不消,吞酸噯臭。除蒼朮加木香草蔻乾薑茯苓,名厚朴溫中湯。治脾胃虛寒,心腹脹滿,及秋冬客寒犯胃,時作疼痛。(散以辛熱,佐以苦甘,滲以甘淡,氣溫胃和,痛自止矣。
)本方一兩加桑白皮一兩,名對金飲子。治脾胃受濕,腹脹身重,飲食不進,肢酸膚腫。
白話文:
平胃散
這是出自《局方》的方子,主要治療脾胃因為濕氣停滯,導致痰飲阻塞、消化不良、胸腹脹滿、噁心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(因為土的濕氣太重,木氣就會過於強盛而反過來欺侮土氣。當脾胃虛弱,無法正常運作,就會有痰和食物停留在中焦,進而產生胸腹脹滿等各種症狀。胃部寒冷就會導致嘔吐,濕氣過重就會導致腹瀉。)另外,也可用於治療因為水土不服而引起的山區瘴氣疾病。(會罹患瘴氣或水土不服的疾病,也是因為胃氣虛弱,所以容易受到感染。)
方子組成: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過,兩錢)、厚朴(用薑製過)、陳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)、甘草(炙烤過,一錢)。加薑、棗一起煎煮。如果因為飲食積滯導致的消化不良,可以加入神麯、麥芽,或枳實。如果濕氣太重,可以加入五苓散。如果痰多,可以加入半夏。如果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,可以加入人參、黃耆。如果胸腹脹滿,可以加入枳殼、木香。如果大便乾結,可以加入大黃、芒硝。如果小便顏色赤黃且排尿不順暢,可以加入茯苓、澤瀉。如果是因為傷寒引起的頭痛,可以加入蔥、豆豉,使其微微發汗。
蒼朮性味辛辣,能乾燥濕氣並強健脾胃。厚朴性味苦溫,能去除濕氣並消除脹滿。(苦味可以使實脹下降,辛溫可以疏散濕氣引起的脹滿。)陳皮性味辛溫,能疏理氣機並化解痰。甘草是中焦的主藥,能補氣也能調和藥性,作為使藥。在瀉的同時也兼具補益的作用,目的是使濕土達到平和的狀態。(張景岳說:平胃散的目的就是要治療胃部的不平和。這個方子是針對胃氣強盛但邪氣也很實的人而設計的,所以藥性偏辛、偏燥、偏苦,能消能散,適合有停滯、有濕氣、有積食的人。)
現在很多醫生,都把這個方子當成健脾的常用藥,動不動就使用,而沒有仔細考慮是否合適,這是非常錯誤的。
除濕湯
把平胃散和二陳湯、藿香合用,就叫做除濕湯。可以治療因為濕氣引起的腹痛、身體沉重、雙腳無力、大便稀溏等症狀。
和解散
把平胃散加藁本、枳殼、桔梗,就叫做和解散。(出自《局方》)可以治療四季傷寒引起的頭痛、煩躁不安、自汗、咳嗽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藿香平胃散(又名不換金正氣散)
把平胃散加藿香、半夏,就叫做藿香平胃散,又叫做不換金正氣散。(出自《局方》)可以治療胃部寒冷引起的腹痛、嘔吐,以及瘴疫、濕瘧等疾病。
人參養胃湯
把平胃散再加入人參、茯苓、草果、生薑、烏梅,就叫做人參養胃湯。
加味平胃散
可以治療外感風寒、內傷生冷食物、夾雜食物停滯、痰飲、山區瘴氣、瘟疫,或是因為飲食傷脾而導致的瘧疾(老瘧疾)。把平胃散加入麥芽、炒過的曲,就叫做加味平胃散。可以治療宿食不消、吞酸、噯氣等症狀。
厚朴溫中湯
把平胃散的蒼朮去掉,加入木香、草豆蔻、乾薑、茯苓,就叫做厚朴溫中湯。可以治療脾胃虛寒、心腹脹滿,以及秋冬季節外來寒邪侵犯胃部引起的時常發作的疼痛。(用辛熱藥散寒,佐以苦甘藥,滲以甘淡藥,能使胃氣溫和,疼痛自然就會停止。)
對金飲子
在平胃散的基礎上,加入相同份量的桑白皮,就叫做對金飲子。可以治療脾胃受濕引起的腹部脹滿、身體沉重、飲食不進、肢體酸痛、皮膚腫脹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