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一上 (2)
卷一上 (2)
1. 補中益氣湯
(東垣),治煩勞內傷,身熱心煩,頭痛惡寒,懶言惡食,脈洪大而虛,氣短而渴;或陽虛自汗。(宜本湯加麻黃根浮小麥,升柴俱宜蜜水炒過。)或氣虛不能舉元,致瘧痢脾虛,久不能愈,一切清陽下陷,中氣不足之證。
白話文:
(東垣),治療由於過度疲勞而傷害到內臟,導致身體發熱、心煩躁、頭痛怕冷、懶得說話不想吃飯,脈搏洪大但虛弱、氣短想喝水;或是因為陽虛而自汗。
(應該使用這個湯藥,加上麻黃根、浮小麥,升麻都可以用蜂蜜水炒過。)或者因為氣虛不能將陽氣升起,導致瘧疾或痢疾,脾虛很長時間不能痊癒,所有的清陽之氣都下降了,這類中氣不足的證狀。
黃耆(蜜炙錢半),人參,甘草(炙一錢),白朮(土炒),陳皮(留白),當歸(五分),升麻,柴胡(三分),薑三片。棗二枚,〔東垣原方。黃耆只有一錢,其餘各三分。立齊常用參耆錢半,白朮當歸一錢,陳皮七分,升柴五分。如病甚者,參耆或三錢五錢,隨證加用。
白話文:
黃耆(以蜂蜜炙過的錢半),人參,甘草(炙過的、一錢),白朮(在土裡炒過的),陳皮(留下白色的部分),當歸(五分),升麻,柴胡(三分),薑三片。棗子二枚,〔東垣的原方中。黃耆只有一錢,其餘各三分。李立齋常用參耆錢半,白朮當歸一錢,陳皮七分,升柴五分。如果病情嚴重,參耆或者三錢五錢的增量,根據病情適當加量使用。
(東垣取輕清上升,故數分少。立齊每以濟危急,故隨證加多)高鼓峰曰:凡六經內傷感證,及暑月勞倦發熱,汗出不止者,但用本方加白芍一錢。痢疾腹痛已除,瀉猶未止,是脾氣下陷也,加酒炒白芍三錢。瘧疾發久,形體尪羸,胃中有痰飲者,加半夏一錢。或內有火熱,可加黃芩一錢。
白話文:
(東垣主張使用輕清的藥物,使藥物上行,因此藥量少。立齋每次都用來搶救危重病人,因此根據症狀增加藥量。)高鼓峯說:凡是六經內傷感受感邪的症狀,以及暑月勞累導致發熱,汗出不止的患者,只需在原方中加入白芍一錢即可。痢疾腹痛已經消除,但腹瀉還沒有停止,這是脾氣下陷造成的,需要加入酒炒白芍三錢。瘧疾發作時間很長,身體虛弱,胃中有痰飲的患者,需要加入半夏一錢。或者體內有火熱,可以加入黃芩一錢。
凡婦女胎前氣虛,以致胎動不安,小產崩漏,或產後血虛發熱,但加酒炒白芍二錢。此方凡屬中宮虛損,病後失調,無不相宜。倪氏曰:七情內傷,脾胃先病,治先脾土,此方是也。如血不足加當歸,精神短少加人參五味,肺熱咳嗽去人參,干嗌加葛根。(風藥多燥,葛根獨能止渴者,以其能升胃中清氣,入肺而生水爾。
白話文:
如果婦女在懷孕前氣虛,往往會導致胎兒胎動不安、小產或產後血虛發熱等症狀,這種情況下,可以在藥方中加入炒白芍二錢。此藥方適用於治療因中宮虛損、病後失調而引起的各種症狀。倪氏說,如果疾病是由七情內傷引起的,那麼首先要治療脾胃的疾病。這種藥方就是基於這個原則。如果患者血虛,可以加入當歸;如果精神短少,可以加入人參和五味子;如果肺熱咳嗽,則去除人參;如果口乾舌燥,則加入葛根。
(風藥大多具有燥性,而葛根卻能夠止渴。這是因為葛根能夠升胃中清氣,進入肺部而生水。)
)頭痛加蔓荊子,痛甚加川芎,腦痛加藁本細辛。風濕相搏,一身盡痛,加羌活防風。有痰加半夏生薑,胃寒氣滯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。腹脹加枳實厚朴木香砂仁,腹痛加白芍甘草。熱痛加黃連,能食而心下痞加黃連。咽痛加桔梗,有寒加肉桂,濕勝加蒼朮。陰火加黃柏知母,陰虛去升柴,加熟地山茱山藥,大便秘加酒煨大黃。
白話文:
-
頭痛加入蔓荊子,疼痛嚴重者加入川芎,腦痛加入藁本和細辛。
-
風濕相搏,全身疼痛,加入羌活和防風。
-
有痰加入半夏和生薑,胃寒氣滯加入青皮、蔻仁、木香和益智。
-
腹脹加入枳實、厚朴、木香和砂仁,腹痛加入白芍和甘草。
-
熱痛加入黃連,能夠飲食而心下痞結加入黃連。
-
咽痛加入桔梗,有寒加入肉桂,濕盛加入蒼朮。
-
陰火加入黃柏和知母,陰虛去掉升柴,加入熟地、山茱和山藥,大便祕結加入酒煨大黃。
咳嗽,春加旋覆款冬,夏加麥冬五味,秋加麻黃黃芩,冬加麻黃。不去根節,天寒加乾薑。泄瀉去當歸,加茯苓蒼朮益智。如冬月惡寒發熱無汗,脈浮而緊加麻黃,若脈浮而緩有汗加桂枝芍藥。(東垣此方,原為感證中有內傷一種。故立此方以補傷寒書之所未及,非補虛方也。
今感證家多不敢用,而以為調理補虛服食之藥,則謬矣。調理補虛,乃通其意而轉用之者爾。)
白話文:
咳嗽時,在春季加入旋覆花和款冬花,夏季加入麥冬和五味子,秋季加入麻黃和黃芩,冬季加入麻黃。如果不根治,天冷時再加入乾薑。腹瀉時去除當歸,加入茯苓、蒼朮和益智。如果在冬季出現惡寒、發熱、無汗,脈浮而緊的症狀,則加入麻黃;如果脈浮而緩、有汗的症狀,則加入桂枝和芍藥。(東垣這張處方,原本是針對感冒證中有內傷的一種情況。因此制定了這個處方來補充《傷寒論》中所欠缺的內容,而不是補虛的處方。
肺者氣之本,黃耆補肺固表為君。脾者肺之母,(土能生金,脾胃一虛,肺氣先絕。)人參甘草,補脾益氣和中瀉火為臣。(東垣曰:參耆甘草,瀉火之聖藥。蓋煩勞則虛而生熱,得甘溫以益元氣,而虛熱自退,故亦謂之瀉。)白朮燥濕強脾,當歸和血養陰為佐,(補陽宜兼和陰。
白話文:
肺是氣的根本,黃耆可以補肺固表,所以是君藥。脾是肺的母親,(土能生金,脾胃虛弱,肺氣就會先衰竭。)人參和甘草可以補脾益氣、和中瀉火,所以是臣藥。(東垣說:人參、黃耆和甘草是瀉火的神聖藥物。因為勞累則虛而生熱,得到溫和的甘味以增益元氣,虛熱自然退去,所以也稱之為瀉火。)白朮可以燥濕強脾,當歸可以和血養陰,所以是佐藥。(補陽應該兼顧和陰。)
不然則已亢。)升麻以升陽明清氣,(右升而復其本位。)柴胡以升少陽清氣,(左旋而上行。)陽升則萬物生,清升則濁陰降。加陳皮者,以通利其氣。(陳皮同補藥則補,獨用則瀉脾。)生薑辛溫,大棗甘溫,用以和營衛,開腠理,致津液。諸虛不足,先建其中。中者何,脾胃是也。
白話文:
否則,就不會亢奮了。)升麻用來提升陽明清氣,(右旋而復其本位。)柴胡用來提升少陽清氣,(左旋而上行。)陽氣上升則萬物生長,清氣上升則濁陰下降。加入陳皮,以通利氣機。(陳皮與補藥同用則補,單獨使用則瀉脾。)生薑辛溫,大棗甘溫,用來和營衛,開腠理,致津液。各種虛症不足,先補益脾胃。脾胃是人體的中心。
加炒芩神麯,名益胃升陽湯。治婦人經水不調,或脫血後食少水瀉。(東垣曰:脫血益氣,古聖之法也,故先補胃以助生髮之氣。)去白朮,加草蔻神麯半夏黃柏,名升陽順氣湯。治飲食勞倦所傷,滿悶短氣,不思食,不知味,時惡寒。(東垣曰:升麻柴胡,味薄性陽,引脾胃清氣行於陽道,以滋春氣之和。
白話文:
加入炒芩、神麯,分別稱為益胃升陽湯,用於治療女性經水不調,或者脫血後,飲食減少腸胃虛弱的情況。(東垣說:脫血而後補氣,是古聖先賢的方法,所以要先補養腸胃,來幫助生髮之氣的生長。)去掉白朮,加入草蔻、神麯、半夏、黃柏,分別稱為升陽順氣湯,用於治療飲食過多、勞累過度而引起的傷損,出現滿悶、呼吸短促、不想吃東西、味覺喪失,有時還會有怕冷的症狀。(東垣說:升麻、柴胡藥性溫和偏陽,用來引導脾胃中的清氣在陽經運行,以滋養春氣的和緩。)
又引參耆甘草上行,充實腠理,使衛外為固。凡補脾胃之藥,多以升陽補氣名之者此也。又曰:但言補之以辛甘溫熱之劑,及味之薄者,諸風藥是也。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,此便是瀉秋收冬藏之藥也。在人之身,乃肝心也。但言瀉之以酸味寒涼之劑,並淡味滲泄之藥,此助秋冬之沉降者也,此便是瀉春生夏長之藥也。在人之身,肺腎是也。
白話文:
另外又運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這些藥物,使氣向上升發,充實肌膚之間的空隙,使衛氣更為堅固。凡是補益脾胃的藥物,大多數以增補陽氣來稱呼,就是這個道理。另外說:如果只談以辛甘溫熱的藥劑,以及藥味淡薄的藥物來補益,這些就是治療各種風證的藥物。這是輔助春季和夏季陽氣上升發散的藥物,這便是瀉除秋季收斂和冬季收藏的藥物。在人體中,就是肝臟和心臟。如果只談以酸味寒涼的藥劑,以及淡味而具有滲泄作用的藥物來瀉除,這些就是輔助秋季和冬季斂藏下行的藥物,這便是瀉除春季生長和夏季增長的藥物。在人體中,就是肺臟和腎臟。
吳鶴皋曰:升柴辛甘升其清,清升則陽氣順矣。柏皮苦寒降其濁,濁降則陰氣順矣。參耆當歸甘草補其虛,虛補則正氣順矣。半夏陳皮利其膈,膈利則痰氣順矣,豆蔻神麯消其食,食消則穀氣順矣。)加蒼朮倍分,半夏黃芩益智各三分,名參朮益胃湯。治內傷勞倦,燥熱,短氣,口渴無味,大便溏黃。
白話文:
吳鶴皋說:升麻、柴胡辛甘,升發清氣,清氣升發,則陽氣通暢。柏皮苦寒,降濁氣,濁氣下降,則陰氣通暢。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甘草甘味,補益虛弱,虛弱補足,則正氣通暢。半夏、陳皮利於隔膜,隔膜通利,則痰氣通暢。豆蔻、神曲消食,飲食消化,則穀氣通暢。加入蒼朮倍量,半夏、黃芩、益智各三分,名稱為參朮益胃湯。治療內傷勞倦,燥熱,氣短,口渴無味,大便溏黃。
除當歸白朮,加木香蒼朮,名調中益氣湯。治脾胃不調,胸滿肢倦,食少短氣,口不知味,及食入反出。加白芍五味,亦名調中益氣湯。(以上俱東垣方)治氣虛多汗,余治同前。(本方純用甘溫,所謂勞者溫之,損者溫之。此加白芍五味之酸,以收耗散之氣。有發有收,此東垣別開一路,以廣補中之妙者乎。
白話文:
除了當歸白朮之外,再加入木香蒼朮,藥方稱為「調中益氣湯」。用來治療脾胃失調,胸悶肢體倦怠,食慾不振氣短,口裡沒有味道,還有食物吃進去又吐出來的情形。加入白芍五味,藥方也叫做「調中益氣湯」。(以上都是出自東垣的藥方)用來治療氣虛多汗,其他治療方法跟前面一樣。(本方藥物都是甘味溫熱的,所謂「勞者溫之,損者溫之」。這裡加入白芍五味的酸味,用來收斂耗散的氣。有發散也有收斂,這是東垣另闢蹊徑,用來擴展補中藥方的妙用吧。
)加羌活防風細辛川芎,名調營養衛湯。(節庵)治勞力傷寒,頭痛身熱,惡寒微渴,汗出身痛,脈浮無力。加白芍細辛川芎蔓荊,名順氣和中湯。(寶鑑)治清陽不升,頭痛惡風,脈弦微細。加黃柏生地,名補中益氣加黃柏生地湯。治陰火乘陽,發熱晝甚,自汗短氣,口渴無味。
白話文:
-
()加羌活、防風、細辛、川芎,湯名為「調營衛湯」。(出自「節庵」)適用於治療勞役後外感風寒,出現頭痛、身熱、惡寒、微渴、汗出、全身痠痛,脈象浮而無力的症狀。
-
加白芍、細辛、川芎、蔓荊,湯名為「順氣和中湯」。(出自「寶鑑」)適用於治療陽氣不升,頭痛、惡風,脈象弦而微細的症狀。
-
加黃柏、生地,湯名為「補中益氣加黃柏生地湯」。適用於治療陰火乘陽,導致發熱、白天症狀加重,自汗、氣促,口渴無味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