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三上 (11)
卷三上 (11)
1. 麻桂飲
(景岳),治傷寒瘟疫,陰暑痎瘧。凡陰寒氣勝,而邪有不能散者,非此不可。無論諸經四季,凡有是證,即宜是藥,勿謂夏月不可用也。不必厚蓋,但取津津微汗,透出為度。此實麻黃桂枝之變方,而其神效,則大有同於二方者,不可不為細察。
官桂(一二錢),當歸(三四錢),炙甘草(一錢),麻黃(二三錢),陳皮(隨宜用或不用),水一盞半,加生薑五七片,或十片煎八分,去浮沫,不拘時服。若陰氣不足者,加熟地三五錢。若元氣大虛,陰邪難解者,當以大溫中飲,更迭為用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(麻桂飲),是張景岳創製的,用來治療傷寒、瘟疫、陰暑、瘧疾等疾病。凡是體內陰寒之氣過盛,導致邪氣無法發散的情況,就必須使用這個方子。不論是哪個經絡的病症,也不論是哪個季節發病,只要符合這種陰寒氣盛、邪氣無法發散的證狀,就應該使用這個方子,不要認為夏天就不能用。服用後,不需要蓋很厚的被子,只要能微微出汗,讓邪氣透出體外即可。這個方子其實是從麻黃湯和桂枝湯變化而來,它的神奇療效,與麻黃湯和桂枝湯有許多相似之處,不可不仔細研究。
藥方組成:肉桂(12錢)、當歸(34錢)、炙甘草(1錢)、麻黃(23錢)、陳皮(可加可不加,隨情況調整),加水一碗半,放入生薑五到七片,或十片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浮沫,不拘泥於時間服用。如果體內陰氣不足,可以加入熟地黃三到五錢。如果元氣極度虛弱,陰邪難以解除,應當與大溫中飲交替使用。
2. 大溫中飲
(景岳),凡患陽虛傷寒,及一切四時勞倦,寒疫陰暑之氣。身雖熾熱,時猶畏寒,即在夏月,亦欲衣被蓋,或喜熱湯,或兼嘔惡泄瀉。但六脈無力,肩背怯寒,邪氣不能外達等證,此元陽大虛,正不勝邪之候。若非峻補托散,則寒邪日深,必至不救。溫中自可散寒,即此方也。
服後畏寒悉除,覺有躁熱,乃陽回作汗佳兆,不可疑之畏之。此外凡以素稟薄弱之輩,或感陰邪寒疫,發熱困倦,雖未見如前陰證,而熱邪未甚者,但於初感時,即速用此飲,連進二三服。無不隨藥隨愈,真神劑也。此方宜與理陰煎麻桂飲相參用。
熟地(三五七錢),於白朮(三五錢),當歸(三五錢。如泄瀉者不宜用,或山藥代。),人參(二三錢。甚者一兩,或不用。),甘草(一錢),麻黃(一二三錢),柴胡(二三錢),乾薑(炒熱一二錢。或用煨姜三五片。),水二盞,煎八分,去浮沫。溫服,或略蓋,取微汗。
如氣虛,加黃耆二三錢,如寒甚陽虛者,加附子一二錢。如肚腹泄瀉,宜少減柴胡,加防風細辛亦可。此方惟氣血兩虛而重感寒邪者宜之,非正傷寒治法。
白話文:
(張景岳說)凡是患有陽氣虛弱導致的傷寒,以及各種因勞累、疲倦、寒冷疫病、陰暑等引起的病症。雖然身體發熱,但時常會感到畏寒,即使在夏天也想蓋被子,或者喜歡喝熱湯,有時還會出現噁心嘔吐、腹瀉等情況。如果脈象虛弱無力、肩背發冷,邪氣無法向外散發,這些都是元陽嚴重虛弱,正氣無法抵擋邪氣的表現。如果不用強力的補藥來扶正祛邪,寒邪就會日益加深,最終會危及生命。用溫熱藥來溫養中焦脾胃,自然就能驅散寒邪,這個方子就是為此而設的。
服用後如果畏寒症狀完全消失,並且感覺到身體有躁熱感,這是陽氣恢復、即將出汗的好兆頭,不必懷疑或害怕。此外,對於那些原本體質就虛弱的人,或是感染了陰寒邪氣、寒冷疫病,出現發熱、疲倦等症狀,雖然沒有像前面說的那樣屬於陰證,但熱邪也不太嚴重的情況,只要在剛開始發病的時候,立刻服用這個藥飲,連續喝兩到三劑,幾乎都能藥到病除,真是神奇的藥劑。這個方子應該與理陰煎、麻桂飲等方劑配合使用。
熟地(三到七錢)、炒白朮(三到五錢)、當歸(三到五錢,如果有腹瀉則不宜使用,可用山藥代替)、人參(二到三錢,嚴重者可用一兩,或者不用)、甘草(一錢)、麻黃(一到三錢)、柴胡(二到三錢)、乾薑(炒熱一到二錢,或用煨過的生薑三到五片)。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,去除浮沫,溫熱服用,可以稍微蓋著被子,以微微出汗為佳。
如果氣虛,可以加入黃耆二到三錢;如果寒邪嚴重、陽氣虛弱,可以加入附子一到二錢。如果出現腹瀉,應該稍微減少柴胡的用量,加入防風、細辛也可以。這個方子只適用於氣血兩虛又同時感受寒邪的人,不是治療正傷寒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