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三上 (10)
卷三上 (10)
1. 川芎茶調散
(局方),治諸風上攻,正偏頭痛,惡風有汗,憎寒壯熱,鼻塞痰盛,頭暈目眩。(正偏頭痛者,風中於腦,作止無時也。中風,故有汗惡風。風邪在表,故憎寒壯熱。風寒傷於皮毛,腠理密緻,不得泄越,氣並於鼻,故鼻塞。火升故痰盛,痰熱上攻,故頭暈目眩。)
白話文:
此藥方可用於治療各種風病上攻引起的頭痛,包括偏頭痛和一般的頭痛。症狀包括怕風、出汗、怕冷、發燒、鼻塞、痰多、頭暈目眩。
(頭痛的原因)頭痛是由於風邪侵襲腦部,時發時止,反覆發作。中風時,因為邪毒在體內,所以會怕風、出汗。風邪在體表,所以會怕冷、發燒。風寒侵襲皮毛,腠理閉塞,邪氣不能宣洩,所以鼻塞。同時,肺火上炎,所以痰多,痰熱上攻,所以頭暈目眩。
薄荷(八錢),芎藭,荊芥(四錢),甘草(炙),羌活,白芷(二錢),防風(錢半),細辛(一錢)每三錢,茶調服。一方加菊花(一錢)殭蠶(三分)名菊花茶調散,治頭目風熱。(菊花清熱明目。殭蠶消風化痰。)
白話文:
薄荷(八錢),川芎、荊芥(四錢),炙甘草,羌活,白芷(二錢),防風(錢半),細辛(一錢),每三錢,用茶湯送服。一方另外加入菊花(一錢)殭蠶(三分),稱為菊花茶調散,用於治療頭目風熱。(菊花清熱明目。殭蠶化痰息風。)
羌活治太陽頭痛,白芷治陽明頭痛,川芎治少陽頭痛,細辛治少陰頭痛,防風為風藥卒徒,皆能解表散寒。以風熱在上,宜於升散也。頭痛必用風藥者,以巔頂之上,惟風可到也。薄荷荊芥,並能消散風熱,清利頭目,故以為君。(辛香輕清,能入肝經氣分,而搜風熱,肝風散,則頭目清明。
白話文:
羌活可以治療太陽經頭痛,白芷可以治療陽明經頭痛,川芎可以治療少陽經頭痛,細辛可以治療少陰經頭痛,防風是風藥中的卒徒,都可以解表散寒。因為風熱在上面,所以應該升散。頭痛一定要用風藥,因為巔頂之上,只有風可以到達。薄荷和荊芥都可以消散風熱,清利頭目,所以作為君藥。(辛香輕清,能入肝經氣分,而搜風熱,肝風散,則頭目清明。)
)同諸藥上行,以升清陽,而散鬱火。(清陽不升。則濁陰上干。故頭痛。)加甘草者,以緩中也。用茶調者,茶能上清頭目也。(凡頭痛用羌防芎芷辛溫等藥,由風木虛,土寡於畏,壅塞而成痛,故用此助肝以升散之也。若服辛散藥反甚者,則宜用酸澀收而降之,乃愈。)
白話文:
與各種藥物一起上行,升清陽,分散鬱火。(清陽不升,則濁陰上行,所以會頭痛。)加甘草來舒緩中氣。用茶來調和,因為茶可以清除頭目的鬱結。(凡頭痛用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芷草、辛溫等藥物,是由於風木虛弱,土寡於畏,於是造成壅塞而疼痛,因此用此藥來幫助肝氣升散。如果服用辛散藥物之後反而更嚴重,那麼就應該用酸味和澀味來收斂和降下,才能痊癒。)
2. 再造散
(節庵),治陽虛不能作汗。(陶節庵曰:治頭痛項強,發熱惡寒無汗。服發汗藥一二劑,汗不出者,為陽虛不能作汗,名曰無陽證。庸醫不識,不論時令,遂用麻黃重藥,劫取其汗,誤人多矣。此方必脈證中有虛寒之實據,方可用也。)
白話文:
(節庵方),是治療陽虛不能發汗的方劑。(陶節庵說:治療頭痛、頸項強直、發熱、畏寒而無汗。服用發汗藥一、二劑後,汗不出的人,是陽虛不能發汗,俗稱無陽症。庸醫不認識這種證候,不考慮時令,就用麻黃等重藥,勉強發汗,因此誤人很多。這個方劑必須在脈證中有虛寒的確實證據時,才能使用。)
人參,黃耆,桂枝,甘草,附子(炮),細辛,羌活,防風,川芎,煨薑,棗二枚。加炒芍藥一撮煎。
白話文:
人參、黃耆、桂枝、甘草、附子(炮製過)、細辛、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烤過的生薑,紅棗兩顆。再加入炒過的芍藥,一起煎煮成藥物。
經曰:陽之汗,以天地之雨名之。汗之無汗,邪盛而真陽虛也。故以參耆甘草薑桂附子,大補其陽,而以羌防芎細,發其表邪。加芍藥者,散中有收,且能滋調營衛,為諸陽藥取汗之助也。(節庵曰:人第知參耆能止汗,而不知其能發汗,以在表藥隊中,則助表藥而解散也。東垣丹溪治虛人感冒,多用補中益氣,加表藥,即同此意。)
白話文:
醫書上說:陽性的汗液,可以用天地之間的雨水來形容。當一個人沒有汗液的時候,說明邪氣太盛,真正的陽氣衰弱了。所以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生薑、桂枝、附子來大補陽氣,同時用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細辛來解表邪氣。加用芍藥,既能兼顧散中取收,又能滋養和調節營衛之氣,起到幫助諸陽藥發汗的作用。(節庵說:人們只知道人參、黃耆能止汗,卻不知道它們也有發汗的作用,這是因為它們與解表藥物一起使用時,就會幫助解表藥物解散邪氣。東垣和丹溪治療虛人感冒,多用補中益氣湯,加上解表藥物,就是這個意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