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三上 (6)
卷三上 (6)
1. 柴葛解肌湯
(節庵制此以代葛根湯),治太陽陽明合病,頭目眼眶痛,鼻乾不眠,惡寒無汗,脈微洪。(太陽脈起目內眥,上額,交巔。陽明脈上至額顱,絡於目。風寒上干,故頭痛,目痛,眶痛也。惡寒無汗,屬太陽。鼻乾不眠,屬陽明。脈洪,將為熱也。節庵曰:此陽明在經之邪,若在腑病,另有治法。)
白話文:
節庵製作此方用來代替葛根湯,治療太陽陽明合病,症狀有頭痛、眼眶痛、鼻子乾澀、失眠、惡寒但沒有汗,脈搏微弱而洪大。(太陽經脈的起始點在眼睛內眥,向上行至額頭,交會於頭頂。陽明經脈則向上行至額頭和顱骨,並連結至眼睛。風寒上侵,因此頭痛、眼睛痛、眼眶痛。惡寒但沒有汗,是太陽經的症狀。鼻子乾澀、失眠,是陽明經的症狀。脈搏洪大,即將化熱。節庵說:這是陽明經脈中的邪氣,如果是腑臟中發生病變,則有其他的治療方法。)
柴胡,葛根,羌活,白芷,黃芩,芍藥,桔梗,甘草,加薑棗石膏一錢煎。無汗,惡寒甚者,去黃芩。
寒邪在經,故以羌柴芷葛散之,寒將為熱,故以黃芩石膏桔梗清之。(三藥並泄肺熱,)以芍藥甘草和之也。
白話文:
柴胡、葛根、羌活、白芷、黃芩、芍藥、桔梗、甘草,再加入薑棗石膏一錢煎煮服用。如果沒有出汗,而又很怕冷的,則去掉黃芩。
2. 柴胡升麻湯
(局方),治少陽陽明合病,傷風,壯熱惡風,頭痛體痛,鼻塞咽乾,痰盛咳嗽,唾涕稠黏。及陽氣鬱遏,元氣下陷,時行瘟疫。(劉宗厚曰:傷風一證,仲景與傷寒同論,雖有麻黃桂枝之分,至於傳變之後,亦未嘗悉分之也。諸家皆與感冒四氣,並中風條混治。惟陳無擇別立傷風一方,在四淫之首。
白話文:
(局方),用於治療少陽陽明合病,傷風、壯熱惡風、頭痛體痛、鼻塞咽乾、痰多咳嗽、唾液黏稠。以及陽氣鬱遏、元氣下降、時行瘟疫。(劉宗厚說:傷風一種疾病,仲景與傷寒同論,雖然有麻黃桂枝之分,但至於傳變之後,也未曾徹底區分。諸家都與感冒四氣和中風條混治。只有陳無擇另立傷風一方,排在四淫之首。
且依傷寒以太陽為始,分注六經,可謂詳密。但風本外邪,諸方例用解表發表,然受病之源,亦有不同。若表虛受風,專用發表之藥,必致汗多亡陽之證。若內挾痰熱而受風,亦宜內外交治,不可專於解表也。或曰:此雲表虛,與傷寒中風表虛同歟。予曰:不同也。彼以太陽中風,而於有汗無汗分虛實。
白話文:
太陽為傷寒的開始,依序詳細分述六經病的內容,堪稱詳細。但風本為外來的邪氣,所有的藥方都採用解表發汗的方式治療,然而生病的來源,也有不同。如果表氣虛弱而受到風邪,只使用發汗的藥物,必定會導致多汗而陽氣耗盡的症狀。如果內部挾有痰熱而受到風邪,也應該從內部和外部同時治療,不能只專注於解表的方法。或許有人會問:這種情況是指表氣虛弱,和傷寒中風導致的表氣虛弱一樣嗎?我會說:不一樣。傷寒中風是指太陽經受到風邪,而有出汗或沒有出汗來區分虛實。
實者加麻黃,虛者加葛根,俱解表也。此雲表虛者,當固守衛氣,而散風者也。)
白話文:
如果患者身體實熱,則添加麻黃,如果虛弱就添加葛根,共同具有發散外表的功用。這裡所說的虛證表症的患者,應當固守衛氣,而散發風邪。
柴胡,前胡,黃芩,升麻,葛根,桑皮,荊芥,赤芍,石膏,加薑三片,豉廿粒,陽明而兼少陽,則表裡俱不可攻,只宜和解。(在經宜和。)柴胡平少陽之熱,升葛散陽明之邪。(三藥皆能升提清陽。)前胡消痰下氣,而解風寒。桑皮瀉肺利濕,而止痰嗽。荊芥疏風熱而清頭目,赤芍調營血而散肝邪。
白話文:
柴胡、前胡、黃芩、升麻、葛根、桑皮、荊芥、赤芍、石膏,再加入三片薑和二十粒豉,如果陽明和少陽都有問題,那麼就不能攻表也不能攻裡,只能和解。(在經絡上宜和解。)柴胡平息少陽的熱,升麻和葛根散去陽明的邪氣。(三種藥都能升提清陽之氣。)前胡化痰理氣,解除風寒。桑皮清肺利濕,止咳平喘。荊芥疏散風熱、清頭明目,赤芍調和營血、祛散肝臟的邪氣。
黃芩清火於中上二焦,石膏瀉熱於肺胃之部。(風壅為熱,故以石膏辛寒為君。)加薑豉者,取其辛散而升發也。
白話文:
黃芩能清肺胃之火,石膏能清肺胃之熱。(風邪壅滯化熱,所以用辛寒的石膏為主藥。)加上薑和豉,取其辛散而升發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