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三上 (1)
卷三上 (1)
1. 桂枝湯
(仲景),治太陽中風,陽浮而陰弱,發熱,頭痛,自汗,惡風,惡寒,鼻鳴,乾嘔。及陽明病,脈遲,汗出多,微惡寒者,表未解也,可發汗。(脈遲汗多,屬陽明證,以微惡寒,尚兼太陽,仍當從外解肌,斷其入胃腑之路。)
白話文:
(張仲景)治療太陽中風,陽氣浮越而陰氣衰弱,發熱,頭痛,自汗,怕風,怕冷,鼻鳴,乾嘔。以及陽明病,脈搏遲緩,汗出很多,微惡寒的人,是表邪未解,可以使用發汗的方法。(脈搏遲緩,汗出很多,屬於陽明證,但有微惡寒,兼有太陽證,所以仍應從外解肌,防止邪氣進入胃腑。)
桂枝,芍藥,生薑(三兩),甘草(二兩炙),大棗(十二枚),熱服,須臾啜稀熱粥以助藥力,溫覆取微似汗,不可令如水淋漓。汗出病瘥,停後服。服一劑盡,病證猶在者,更作服。(喻嘉言曰:妙用全在啜稀熱粥以助藥力,殼氣內充,則邪不能入。面熱啜以繼藥之後,則邪不能留,法中之法若此。
白話文:
桂枝、芍藥、生薑(三兩)、炙甘草(二兩)、大棗(十二枚),藥材混合後煎煮成藥湯,趁熱服用。過一會兒,喝一些稀熱粥,以幫助藥效發揮。溫暖身體,蓋好被子,直到微微出汗,但不要大汗淋漓。如果出汗後,病情好轉,就停止服用。如果服用一劑後,病情仍然存在,可以繼續服用。喻嘉言說:妙用全在喝稀熱粥以幫助藥效,身體內部能量充足,邪氣就不能侵入。面部發熱後喝粥以延續藥效,那麼邪氣就不能停留,這是治療方法中的方法。
世傳方書,無此四字,駸失初意。更有已透微似之汗,蓋覆強逼,致令大汗淋漓者,總不知解肌為何義爾。所以服桂枝時,要使周身縶縶然似乎有汗者,無非欲其皮毛間竅暫開而邪散也。然恐藥力易過,又借熱粥以助其暖。如此一時之久,肌竅不致速閉,則外受之邪,盡從外解,允為合法矣。
白話文:
傳統流傳的醫書方劑中,沒有「解肌」這兩個字,這使人誤解了它的本意。更有些人已經使人微微見汗了,還用棉被捂住身體,強逼著出透汗,結果大汗淋漓,卻不知道「解肌」的真正含義。所以服用桂枝湯時,應該使周身微微出汗,目的是要使皮毛之間的腠理暫時開通,使邪氣得以散發出去。但又怕藥效太過,所以用熱粥來幫助溫暖身體。這樣維持一段時間,腠理就不會很快閉合,外受的邪氣就能從體表散發出去,這纔是合乎正理的。
不識此意,汗時不失之太過,即失之不及。太過則邪未入而先擾其營,甚則汗不止而亡陽。不及則邪欲出而早閉其門,必至病不除而生變矣。)
白話文:
不懂得這個道理,發汗時有時過度,有時不足。過度就會導致邪氣未進先擾亂了營衛之氣,嚴重的時候汗不止而陽氣耗竭。不足就會導致邪氣想要出來卻被關閉了門路,必然會導致疾病不去,反而發生變化。
周揚俊曰:風既傷衛,則衛氣疏,不能內護於營,而汗自出矣。汗者,血之液也。桂枝,血分藥也。苟非以血藥入透營分,和營散邪。芍藥護營固里,則不但外邪不出,且必內入而為腑患。然後知和營則外邪出,邪出則衛自密,更不必用固表之藥,而汗自止矣。加白朮川芎羌活防風飴糖,名疏邪實表湯,(節庵)治同。
白話文:
周揚俊說:風邪侵犯了衛氣,衛氣就變得疏鬆,不能夠保護營氣,所以汗就會自動流出。汗液,是血液的液體。桂枝,是屬於血分的藥物。如果不使用血藥來深入營分,和解營氣,驅散邪氣。芍藥保護營氣,固護裡部,那麼不僅外邪不會排出,而且一定會內入而成為腑臟的疾病。然後知道和解營氣,那麼外邪就會排出。邪氣排出,則衛氣就會緻密,不再需要使用固表藥物,汗液也會自然止住。加入白朮、川芎、羌活、防風、飴糖,名稱為疏邪實表湯,(節庵)的治療方法也相同。
去芍藥薑棗,名桂枝甘草湯。(仲景)治發汗過多,叉手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。加附子,名桂枝加附子湯。(景仲)治太陽病發汗,逐漏不止,惡風,小便難,四肢微急,難以屈伸。(方中行已,此亦太陽中風誤汗之變證。夫固表斂汗,無出桂枝有矣。而欲復陽益氣,所以有附子之加焉。
白話文:
去除芍藥、生薑、大棗,稱為「桂枝甘草湯」(出自仲景方劑)。用於治療發汗過多,雙手交叉環抱胸前冒冷汗,心悸,想要用手按胸的情況。加入附子,稱為「桂枝加附子湯」(出自仲景方劑)。用於治療太陽病發汗過多,容易感冒,小便困難,四肢有些僵硬,難以屈伸的情況。(方中行已經說過了,這也是太陽病中風時誤發汗的變證。固表斂汗,沒有比桂枝湯更好的了。而想要補充陽氣,所以加上了附子。
惡風為陽虛。小便難為膀胱腑傷,拘急難以屈伸,因無津液以養,此本桂枝證也。誤用麻黃,勢必至大汗而亡陽,人身津液有幾,堪漏而無已耶,故以附子入桂枝中,為固表回陽上劑。)去芍藥加附子,名桂枝附子湯。(仲景)治傷寒八九日,風濕相搏身體煩疼,不能轉側,不嘔不渴,脈浮虛而澀。
白話文:
怕風是陽虛。小便困難是膀胱受損,屈伸困難是因為沒有津液來滋養,這是桂枝湯的根源。錯誤地使用麻黃,必定會大汗淋漓而失去陽氣,人體的津液有多量,能經得起不斷的消耗和漏失嗎?所以把附子加入桂枝中,作為固表回陽的常用處方。去掉芍藥加上附子,命名為桂枝附子湯。(仲景)治療傷寒八九天,風濕相互搏擊,全身疼痛,不能轉側,不嘔吐不口渴,脈搏浮虛而澀。
再加芍藥生薑各一兩,人參三兩,名桂枝新加湯。(仲景)治傷寒汗後,身痛,脈來沉遲。(喻嘉言曰:傷寒誤發汗後,身反疼痛者,乃陽氣暴虛,邪不能盡出所致。況脈見沉遲,更無疑矣。若尺遲乃素虛,此則六部皆然,為發汗新虛,故於桂枝方中,加芍薑以去邪,人參以輔正。
白話文:
加入芍藥生薑各一兩,人參三兩,稱作桂枝新加湯。(仲景)用於治療傷寒出汗後,身體疼痛,脈搏微弱和緩慢。(喻嘉言說:傷寒誤發汗後,身體反而疼痛,是因為陽氣突然虛弱,邪氣不能完全排出所致。況且脈象微弱和緩慢,就更加無疑了。尺脈遲緩是天生虛弱,而這是在發汗後纔出現的虛弱,因此在桂枝湯中,加入芍藥和生薑來驅邪,加入人參來輔佐正氣。)
仲景意中,明明桂枝湯不欲與參並用,以桂枝能解肌表之邪,人參反固肌表之邪。然在誤汗後,正氣虛微,餘邪不解,有不得不並用之勢。人參尚主半表。故曰新加。加芍藥者,以誤汗而陽虛邪湊,恐陽孤無偶,和以芍藥,俾不至散亂也。)加芍藥一倍,名桂枝加芍藥湯。(仲景)治太陽誤下,腹滿時痛,屬太陰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的本意中,明確的表示桂枝湯不應該與人參一起服用,因為桂枝能夠疏散表面的邪氣,而人參卻能固表,與桂枝的功能相反。但是在誤服汗藥後,人體的正氣疲弱,邪氣沒有散盡,這時候不得不使用桂枝和人參同時服用。人參主要作用在半表半裡的部位。所以說才稱之為新加。加上芍藥的原因是誤服汗藥後,人體陽氣虛弱,邪氣聚集,擔心陽氣孤獨,所以使用芍藥來調和,避免陽氣過度分散。芍藥的用量是桂枝的一倍,此方稱為桂枝加芍藥湯。(仲景)用來治療太陽病誤服汗藥後,腹脹、時常疼痛,症狀屬於太陰病的範疇。
(喻嘉言曰:太陽病之誤下,其變皆在胸脅以上,此而腹滿時痛,則其邪已入陰位,所以屬太陰也。仍用桂枝解肌之法,以升舉陽邪,但倍芍藥以收太陰之逆氣。本方不增一味,斯為神爾。)去桂加茯苓白朮,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。(仲景)治服桂枝湯,或下之,仍頭項強痛,翕翕發熱,無汗心下滿微痛,小便不利。
白話文:
(喻嘉言說:太陽病的誤下,其變證都在胸脅以上,這個腹滿時時疼痛,那麼邪氣已經進入陰位了,所以屬於太陰。仍然採用桂枝解肌的方法,以升舉陽邪,但加倍芍藥來收太陰的逆氣。本方不增加一種藥物,這就神妙了。)去掉桂枝加入茯苓、白朮,就叫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。(仲景)治服用了桂枝湯,或者下泄了,仍然頭項僵硬疼痛,肌肉收縮發熱,沒有汗水,心下滿滿的微微疼痛,小便不利。
(喻嘉言曰:服桂枝湯,治風而遺其寒,所以不解而證變。設更下之,則邪勢乘虛入里,益誤矣。在表之風寒未除,而在裡之水飲上逆,故變五苓兩解表裡之法,而用茯苓白朮為主治。去桂枝者,以已誤不可復用也。然桂枝雖不可用,其部下諸屬皆所必需。倘並不用芍藥以收陰,甘草薑棗以益虛而和脾胃,何以定誤汗誤下之變耶。
白話文:
喻嘉言說:服用桂枝湯,治療風寒,卻忽略了體內的寒氣,因此病情無法解除,反而發生變化。如果再服用瀉下藥,邪氣就會乘虛進入體內,更加不利。表面的風寒尚未去除,體內的飲水又向上逆流,所以要用五苓散來治療表裡之間的疾病,以茯苓和白朮為主藥。不再使用桂枝,是因為已經用錯藥,不能再用了。雖然桂枝不能用,但它部下的其他藥物都是必需的。如果不用芍藥來收斂陰氣,不服用甘草、生薑、大棗來益氣養脾胃,怎麼能讓誤汗、誤下的副作用得到控制呢?
故更一主將,而一軍用命,甚矣。仲景立方之神也。)加厚朴杏仁,名桂枝加厚朴杏仁湯。(仲景)治太陽病,下之微喘,表未解也。(微喘,邪猶在中上,略為上逆,故但疏利其氣而已。均入桂枝湯者,以表均未解也。厚朴杏仁,為下氣散結之聖藥。蓋誤下則引邪入里,即入不復外出,利其下行,散其熱結,而喘自止矣。
白話文:
所以更換一位主將,而一軍用命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仲景立方之神妙也。)加入厚朴杏仁,取名桂枝加厚朴杏仁湯。(仲景)治療太陽病,下利微喘,是表證未解。(微喘,邪氣仍在中上,略微向上逆行,所以只要疏利其氣就好。桂枝湯中都加入這些藥物,是因表證均未解。厚朴杏仁,是下氣散結的聖藥。蓋因誤下而使邪氣入裡,即使進入也無法再外出,疏利其下行,散去其熱結,喘就會停止了。
然即非誤下而喘,亦宜用此湯。故仲景原文,復申言此湯也。)去芍藥生薑,加茯苓,名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,甘瀾水煎。(仲景)治汗後臍下悸,欲作奔豚。(喻嘉言曰:汗本心之液,發汗後臍下悸者,心氣虛而腎氣發動,腎邪欲上凌心,故臍下先悸。取用茯苓桂枝,直趨腎界,預伐其邪,所謂上兵伐謀也。
白話文:
即使不是因為錯誤地服用了藥物導致的喘息,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使用這種湯方。因此,張仲景在原文中再次強調了這個湯方的用途。
去除芍藥和生薑,加入茯苓,稱為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,需要用甘瀾水來煎煮。
張仲景用這個湯方治療汗後肚臍下方的悸動,即想要發作奔豚的情況。
喻嘉言說:汗是心的液體,發汗後肚臍下方出現悸動,是因為心氣虛弱,腎氣開始活動,腎部的邪氣想要上衝心部,所以先在肚臍下方引起悸動。使用茯苓桂枝,可以直接進入腎部,預防並抵禦邪氣,這就是所謂的「上兵伐謀」策略。
)合麻黃,名桂麻各半湯。(仲景)仲景曰:太陽病,得之八九日,如瘧狀,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不嘔渴,清便,一日二三度發,脈微緩者,為欲愈也。脈微而惡寒者,此陰陽俱虛。不可更發汗,更吐下也。面色反有熱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不能得小汗出,身必養,宜桂枝麻黃各半湯。
白話文:
用肉桂和麻黃各一半的比例合起來煮成湯。(仲景)仲景說:太陽病,得了八九天,像瘧疾的樣子,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不嘔吐、不口渴,大便清利,一天發作兩三次,脈搏微弱緩慢的,這是將要好的徵兆。脈搏微弱而惡寒的,這是陰陽兩虛。不能再發汗,也不能再吐下。面色還有熱色,還沒有要好的徵兆,因為不能出小汗,身體一定要調理,應該用肉桂和麻黃各一半的比例煮成湯。
二分,合麻黃湯一分,名桂枝二麻黃一湯。(仲景)治服桂枝湯,大汗出,脈洪大者,與桂枝湯如前法。若形如瘧,日再發者,汗出必解。(喻嘉言曰:此亦風多寒少之證。服桂枝湯,治風而遺其寒,汗反大出,脈反洪大,似乎風邪再襲,故重以桂枝湯探之。若果風邪之故,立解矣。
白話文:
「對於使用桂枝湯治療後出現大量出汗,並且脈象呈現洪大的患者,應當按照先前的方法再次使用桂枝湯。如果患者症狀類似瘧疾,每天發作兩次,那麼汗出之後症狀必定會得到緩解。
(喻嘉言解釋說:這也是風邪較多而寒邪較少的情況。服用桂枝湯後,只針對風邪進行治療而忽略了寒邪,結果反而導致大量的出汗,脈象也變得洪大,似乎是風邪再度侵襲,因此再次使用桂枝湯來探查病情。如果真的是風邪所致,應該馬上就能見效。)
對於這種情況,我們還可以使用一個混合方劑,將桂枝湯的比例設為二分,加上麻黃湯的比例為一分,這個混合方劑被稱為『桂枝二麻黃一湯』。」
請注意,這裡提到的「桂枝湯」和「麻黃湯」是中醫裡的經典方劑,而「桂枝二麻黃一湯」則是由兩者按比例混合而成的新方劑。
若形如瘧,日再發,則邪本欲散,又且淺而易散。其所以不散者,終為微寒所持,故略兼治寒,而汗出必解也。)二分,合越婢一分,名桂枝二越婢一湯。(仲景)治太陽病,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脈微弱者。此無陽也,不可復發其汗。(喻嘉言曰:此亦風多寒少之證。無陽二字,仲景言之不一,乃亡津液之通稱也,故以不可更汗為戒。
白話文:
如果病症像是瘧疾一樣,每天發作兩次,那麼邪氣本已想散去,而且邪氣淺而易散。之所以沒有散去,是因為還受到輕微的寒邪所影響,所以治療時略微兼顧治療寒邪,出汗後疾病一定會緩解。二分的桂枝,加越婢一半分,叫做桂枝二越婢一湯。(出自傷寒論,仲景所著)用於治療太陽病,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脈搏微弱的。這是因為陽氣不足的緣故,所以不能再次發汗。(喻嘉言說:這也是風邪多而寒邪少的證狀。仲景多次說明瞭”無陽“二字,實際上是體內沒有液體的總稱,所以告誡不要讓病人再次出汗。
然非汗則風寒終不解,惟取桂枝之二以治風,越婢之一以治寒,乃為合法。越婢者,石膏之辛涼也。胃得之乃熱化津生,以此兼解其寒也。)倍芍藥,加黃耆,名桂枝加黃耆湯。(金匱)仲景云:黃汗之病,兩脛自冷,假令發熱,此屬歷節。食已汗出,又身當暮盜汗出者,此營氣也。
白話文:
然而如果不發汗,那麼風寒就不會徹底解除,只有取桂枝的兩倍來治療風,再取越婢湯的一倍來治療寒,纔是合法的。越婢湯,就是石膏的辛涼性味。胃得到它之後就會產生熱量而生津液,因此可以兼而解除寒症。)加倍芍藥,再加入黃耆,就叫桂枝加黃耆湯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仲景說:黃汗病,兩條小腿自覺寒冷,即使發燒,也屬於歷節。吃飯後出汗,或是在傍晚盜汗的,這是營氣導致的。
若汗出已,反發熱者,久久身必甲錯。發熱不止者,必生惡瘡。若身重,汗出已,輒輕者,久久必身瞤,瞤即胸中痛。又從腰以上汗出,下無汗,腰髖弛痛,如有物在皮中狀,劇者不能食,身疼重,煩躁,小便不利,此為黃汗,桂枝加黃耆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已經出汗,反而發熱,持續很久身體必定痠痛。發熱不止,必定會長出惡瘡。如果身體沉重,已經出汗就變輕了,持續很久身體必定麻木,麻木就是胸中疼痛。另外,從腰部以上出汗,腰部以下不流汗,腰髖部放鬆疼痛,就像皮膚裡面有東西一樣,嚴重的不能吃東西,身體疼痛沉重,煩躁,小便困難,這是黃汗證,用桂枝加黃耆湯治療。
除甘草,加黃耆三兩,名桂枝五味湯。(金匱)仲景曰:血痹,陰陽俱微,寸口關上微,尺中小緊,外證身體不仁,如風痹狀,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。(徐忠可曰:陰陽,寸口人迎也。總是大概皆澀微,此獨去澀字,以微脈為主爾。尺中小緊,謂細尋之有小緊者,此病邪直入之形,正如明堂篇測病法所謂下銳下向也。
白話文:
除了甘草,再加入三錢的黃耆,此方稱作「桂枝五味湯」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
仲景說:血痹,是陰陽兩虛的疾病,寸口脈和關上脈皆微弱,尺中脈略緊,外證是身體沒有知覺,類似風痹的症狀,可以用黃耆桂枝五味湯治療。(徐忠可說:陰陽,指寸口脈和人迎脈。其脈狀皆澀微,唯此獨去「澀」字,以「微脈」為主。尺中脈略緊,是指細細尋檢,有略緊的脈象,這是病邪直入的徵象,正如明堂篇所說的測病法:「下銳下向」。)
然此由全體風濕血相搏,痹其陽氣,使之不仁,故以桂枝壯氣行陽,芍藥和陰,薑棗以和上焦營衛,協力驅風,則病原拔,而所入微邪,亦為強弩之末矣。立法之意,重在引陽,故嫌甘草之緩,不若黃耆之強有力爾。)加栝蔞根,名栝蔞桂枝湯。(金匱)仲景曰:太陽病,其證備,身體強兒兒然,脈反沉遲,此為痙,栝蔞桂枝湯主之。
白話文:
這是由全身的風濕邪氣互相搏擊,阻礙了陽氣的運行,導致肢體麻木不仁。因此,使用桂枝來增強氣血、促進陽氣運行,芍藥來調和陰氣,薑棗來調理上焦的營衛之氣,共同驅除風邪。這樣,病原就可以被拔除,而侵入體內的細微邪氣,也會像強弩之末一樣,沒有力量了。制定此方劑的意圖,在於振奮陽氣,所以不喜歡甘草的緩和作用,而喜歡黃耆的強勁有力。加上栝蔞根,就是著名的栝蔞桂枝湯。(《金匱要略》)仲景說:太陽病,症狀具備,身體強直,脈象卻反而是沉弱遲緩,這就是痙攣,用栝蔞桂枝湯來治療。
加龍骨牡蠣,名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。(金匱)治男子失精,女子夢交。(徐忠可曰:陰虛之人,大概當助腎,故以桂枝芍藥,通陽固陰,甘草薑棗,和中上焦之營衛,使陽能生陰,而以安腎寧心之龍骨牡蠣,為補陰之主。)
白話文:
加上龍骨牡蠣,藥方名稱為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。(《金匱要略》)用於治療男性遺精,女性夢交。(徐忠可說:陰虛的人,大概應該補腎,所以用桂枝和芍藥來通陽固陰,甘草和薑棗來和胃補氣,使陽氣能夠生陰氣,而用龍骨和牡蠣來安神補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