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二下 (6)
卷二下 (6)
1. 人參樗皮散
治臟毒挾熱下血,久痢膿血不止。(挾熱者,謂挾客熱及飲酒煎炒熏炙之熱也。久痢不止,氣虛滑脫也。)
人參,樗根白皮(東引者去粗皮醋炙),等分為末,米飲或酒調下。
人參之甘,以補其氣。樗皮之苦,以燥其濕。寒以解其熱,澀以收其脫。使虛者補,而陷者升,亦劫劑也,(初起勿用。)
白話文:
這個方劑 [人參樗皮散] 用於治療因臟腑積毒,兼有熱邪而引起的下血,以及長期痢疾導致膿血不止的情況。(這裡的「挾熱」指的是受到外來的熱邪,或是飲酒、吃煎炒熏烤等食物所產生的熱。「久痢不止」是因為氣虛導致滑脫。)
這個方子的組成是:人參、樗樹的根部白皮(選用向東生長的,去除粗糙外皮後用醋炙),將這兩味藥等比例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或酒調和服用。
人參的甘味,可以補益氣虛。樗皮的苦味,可以去除體內的濕邪。它的寒性可以解除熱邪,澀性則可以收斂固澀,制止滑脫。這樣一來,既可以補益虛弱,又可以使下陷之氣上升。這個方劑也是屬於一種攻邪的藥方(但病情初起時不宜使用)。
2. 玉關丸
治腸風血脫,崩漏不止,帶濁不固。諸藥難效者,宜用此方兼煎藥治之,及瀉痢滑泄不能止者。
白麵(炒熟四兩),枯礬,文蛤(醋炒黑二兩),北五味(一兩),訶子(二兩半生半熟),共為末,熟湯和丸,桐子大。以溫補脾腎等藥,隨證加減,煎湯送下,或人參湯亦可。如血熱妄行者,以涼藥送下。
白話文:
此藥方名為「玉關丸」,主要用於治療腸風下血、血崩不止、白帶混濁且難以固澀等症狀。如果其他藥物效果不佳,可以考慮使用此藥方,並配合煎煮的湯藥一同治療,也可用於治療腹瀉不止的狀況。
藥方組成:炒熟的白麵粉(四兩)、枯礬、用醋炒至黑色的文蛤(二兩)、北五味子(一兩)、半生半熟的訶子(二兩半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用溫開水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服用時,可以根據個人情況,選用溫補脾腎等相關藥物煎煮成湯,再用湯藥送服藥丸,也可以使用人參湯送服。如果體內血熱而導致出血,則應使用性質寒涼的藥湯送服。
3. 撲汗法
白朮,蒿本,川芎(各二錢半),米粉(兩半),為末,絹袋盛,周身撲之,治汗出不止。又方,龍骨牡蠣糯米等分,為末撲之。
白話文:
白朮、藁本、川芎(各二錢半),加上米粉(兩半),全部磨成粉末,用絲絹袋子裝起來,拍打全身,可以用來治療汗流不止的狀況。
另外有個方子,用龍骨、牡蠣、糯米等份磨成粉末,拍打在身上也有相同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