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二上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上 (18)

1. 妙香散

(王荊公),治夢遺失精,驚悸鬱結。(腎主藏精,心主藏神。邪火妄行,心腎不交。上實下虛,則夢中遺失。心虛神擾,故多驚悸。憂思氣滯,則成鬱結。)

白話文:

王荊公治療失精、驚悸及鬱結的醫案。(腎臟主掌精氣,心臟主掌精神。邪熱之火運行失常,導致心腎失調。上實下虛,就會在夢中失精。心虛導致精神混亂,因此容易驚悸。憂思導致氣機鬱滯,就會形成鬱結。)

山藥(薑汁炒二兩),人參,黃耆,遠志(炒),茯苓,茯神(一兩),桔梗(三錢),木香(二錢半),辰砂(另研),甘草(二錢),麝香(一錢),為末。每服二錢,酒下。

白話文:

山藥(與薑汁一起炒,二兩),人參,黃耆,遠志(炒過),茯苓,茯神(一兩),桔梗(三錢),木香(二錢半),辰砂(另研磨),甘草(二錢),麝香(一錢),研末。每次服藥二錢,用酒送服。

心,君火也。君火一動,相火隨之。相火寄於肝膽,腎之陰虛,則精不固。肝之陽強,則氣不固,(陽。即邪火也。),故精脫而成夢矣。山藥益陰清熱,兼能澀精。故以為君。人參黃耆,所以固其氣。遠志二茯,所以寧其神。神寧氣固,則精自守其位矣。且二茯下行利水,又以泄腎中之邪火也。

白話文:

心,是君主之火。君主之火一動,相火就會隨之而動。相火寄住在肝膽,腎陰虛,則精華不能固守。肝陽強盛,則氣不能固守,(陽氣,也就是邪火),所以精華脫離而形成夢。

山藥能夠滋陰清熱,並且可以收斂精華。所以作為君藥。人參、黃耆,用於固守氣。遠志、茯苓,用於安寧神志。神志安寧,氣固守,則精華就能夠守住自己的位置。而且茯苓能夠下行利水,又可以排除腎中的邪火。

桔梗清肺散滯,木香疏肝和脾。(行氣故疏肝。肝疏則木不剋土而脾和。)丹砂鎮心安魂,麝香通竅解鬱,二藥又能辟邪,亦所以治其邪感也。加甘草者,用以交和乎中,猶黃婆之媒嬰奼也。(黃婆,脾也。嬰兒奼女,心腎也。),是方不用固澀之劑,但安神正氣,使精與神氣相依,而自固矣。

白話文:

桔梗能清肺化痰,木香能理氣疏肝、和中。

(行氣所以能疏肝。肝氣疏通,木不剋土,脾臟則和順。)

丹砂能鎮心安神,麝香能通竅解鬱,這兩種藥還能辟邪,所以也能治療邪氣侵襲引起的疾病。

另外加入甘草,用來調和中焦,就像黃婆撮合嬰兒和奼女一樣。(黃婆,指的是脾臟。嬰兒奼女,指的是心臟和腎臟。)

這個方子不用固澀的藥物,主要是安神正氣,讓精氣和神氣相互依存,自然就能固摂精氣。

以其安神利氣,故亦治驚悸鬱結。(樓全善曰:夢遺屬鬱滯者居大半,庸醫不知其鬱,但用澀劑固脫,愈澀愈郁,其病反甚矣。)

白話文:

因為它具有安神理氣的作用,所以也能治療驚悸鬱結。(樓全善說:夢遺屬鬱滯的人佔大半,庸醫不知道他們的鬱滯,只用澀藥固脫,越澀越鬱結,他們的疾病反而更加嚴重了。)

2. 參茯白朮散

治脾胃虛弱,飲食不消,或吐或瀉。(土為萬物之母,脾土受傷,則失其健運之職,故飲食不消。兼寒則嘔吐,兼濕則濡泄也。飲食既少,眾臟無以稟氣,則虛羸日甚,諸病叢生矣。)

白話文:

治療脾胃虛弱,食物無法消化,或嘔吐或腹瀉。(土是萬物之母,脾土受傷,就會失去健運的功能,所以食物無法消化。兼有寒氣則會嘔吐,兼有濕氣則會腹瀉。飲食減少,各臟器無法得到足夠的能量,於是虛弱會日益嚴重,各種疾病也會接踵而來。)

人參,白朮(土炒),茯苓,甘草(炙),山藥,扁豆,薏仁,蓮肉(去心),陳皮,砂仁,桔梗為末。每三錢,棗湯或米飲調服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朮(用土炒過的)、茯苓、甘草(炙過的)、山藥、扁豆、薏仁、蓮肉(去掉蓮子心)、陳皮、砂仁、桔梗等藥材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棗湯或米湯調服。

治脾胃者,補其虛,除其濕,行其滯,調其氣而已。參朮苓草,山藥薏仁,扁豆蓮肉,皆補脾之藥也。然茯苓山藥薏仁,理脾而兼能滲濕。砂仁陳皮,調氣行滯之品也。合參朮苓草,暖胃而又能補中。(陳皮砂仁。入補藥而宣滯。),桔梗苦甘入肺,能載諸藥上浮,又能通天氣於地道。(肺和則天氣下降。)使氣得升降而益和,且以保肺,防燥藥之偕上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脾胃疾病的方法,是補虛、除濕、行滯、調氣。比如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藥、薏仁、扁豆、蓮子等,都是補脾的藥物。但是,茯苓、山藥、薏仁除了能補脾外,還能除濕。砂仁、陳皮,是能夠理氣和行滯的藥物。再將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合用,就可以溫暖胃部,又能補益身體中央。陳皮、砂仁,用在補藥中,也能夠宣揚氣滯。桔梗味甘苦,入肺,可以讓其他藥往上浮,也能使肺氣與胃氣相通。使氣可以上下往來而更和順,同時又能保護肺部,防止燥性藥物一起上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