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二上 (17)
卷二上 (17)
1. 補肺阿膠散
(錢乙),治肺虛有火,嗽無津液而氣哽者。(火盛則津枯,津枯則氣哽。)
白話文:
錢乙治療肺虛且有火熱症狀,咳嗽無痰液且氣息不暢的情況。(當體內火氣旺盛時,會導致津液枯竭;津液不足則會造成呼吸困難。)
阿膠(蛤粉炒兩半),兜鈴(焙),甘草(炙),牛蒡子(炒香一兩),杏仁(去皮尖七錢),糯米(一兩)
白話文:
-
阿膠:蛤粉炒至一半。
-
兜鈴:焙製。
-
甘草:炙製。
-
牛蒡子:炒香,重量為一兩。
-
杏仁:去除表皮、尖端,重量為七錢。
-
糯米:重量為一兩。
馬兜鈴清熱降火,(兜鈴象肺,故入肺。),牛蒡子利隔滑,痰(潤肺解熱。故治火嗽。),杏仁潤燥散風,阿膠清肺滋腎,益血補陰。氣順則不哽,液補則津生,(阿膠補血液。),火退而嗽寧矣。土為金母,故加甘草糯米以益脾胃。(時珍曰:補肺阿膠散用馬兜鈴,非取其補肺,取其清熱降氣,而肺自安也。其中阿膠糯米,乃補肺之正藥。)
白話文:
馬兜鈴可以清熱降火,因為它的形狀像肺,所以可以入肺。牛蒡子可以利膈滑痰,並且可以潤肺解熱,所以可以治療火嗽。杏仁可以潤燥散風,阿膠可以清肺滋腎,並且可以益血補陰。氣順則不哽,液補則津生,阿膠可以補血液。火退而咳嗽就可以平息。土是金的母親,所以加入甘草和糯米來增益脾胃。(李時珍說:補肺阿膠散使用馬兜鈴,並不是取它的補肺功效,而是取它的清熱降氣功效,使肺部不受影響。其中的阿膠和糯米,纔是補肺的正藥。)
2. 紫菀湯
(海藏),治肺傷氣極,勞熱久嗽,吐痰吐血,(氣極,六極之一也。肺主氣,元氣虛,則陰火盛,壯火食氣,故成氣極。火炎肺系,故久嗽不已,甚則逼血上行也。),及肺痿變癰。
白話文:
(海藏)藥,可以用來治療肺的傷勢十分嚴重,勞累以及長期咳嗽,咳出痰和血,(氣極是指六種極之一,肺主氣,元氣虛,陰火就會旺盛,壯火剋制肺氣,因此變成氣極,元火灼傷肺系,所以長期咳嗽不斷,嚴重的話會逼使血液往上行)。以及肺痿發展成膿腫。
紫菀(洗淨炒),阿膠(蛤粉炒成珠),知母,貝母(一錢),桔梗,人參,茯苓,甘草(五分),五味(十二粒)
白話文:
紫菀(洗淨後炒至乾燥)、阿膠(與蛤粉炒成珠狀)、知母、貝母(一錢的份量)、桔梗、人參、茯苓、甘草(五分)、五味子(十二粒)。
勞而久嗽,肺虛可知。即有熱證,皆虛火也。海藏以保肺為君,故用紫菀阿膠。(二藥潤肺補虛,消痰止嗽。)以清火為臣,故用知母貝母。(二藥辛寒,潤燥消痰。)以參苓為佐者,扶土所以生金,以甘桔為使者,載藥上行脾肺。(桔梗載諸藥上行而能清肺,甘草輔人參補脾。)五味滋腎家不足之水,收肺家耗散之金,久嗽者所必收也。
白話文:
長時間勞累引起的久咳,肺虛是顯而易見的。即使有熱證,那也是虛火。海藏中提到以養肺作為君藥,因此使用紫菀和阿膠。(這兩種藥可以滋潤肺部,補虛,化痰止咳。)以清火作為臣藥,因此使用知母和貝母。(這兩種藥辛寒,滋潤燥熱,消除痰液。)以參苓作為佐藥,補土可以生金。以甘桔作為使藥,使藥物上升到脾肺。(桔梗可以使其他藥物上升到肺部,並且可以清肺。甘草輔助人參,可以補脾。)五種藥材滋養腎臟家不足的水,收斂肺部耗散的金,久咳的人所必須服用。
3. 王母桃
(景岳),培補脾腎,功力最勝。
白朮(味甘者佳。苦者勿用,米泔浸一宿,切片炒,),大懷熟(蒸搗二味等分),何首烏(九蒸),巴戟(甘草湯浸剝炒),枸杞三味減半,上為末,煉蜜丸,龍眼大,每服三四丸。飢時嚼服,滾湯送下。或加人參,其功尤大。
白話文:
白朮(味道甘甜的品質較佳,苦的味道不能用,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切成薄片後炒),大懷熟(將兩種藥材蒸熟後搗碎,分量相等),何首烏(九次蒸),巴戟(用甘草湯浸泡後剝皮炒),枸杞三味減半,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龍眼,每次服用三四丸。在飢餓的時候嚼服,用滾燙的湯送服。或者可以添加人參,效果會更好。
4. 玉屏風散
治自汗不止,氣虛表弱,易感風寒。(陽也者,衛外而為固也。陽虛則不能衛外,故津液不固而易泄,且畏風也。此與傷風自汗不同,彼責之邪實,此責之表虛,故補瀉各異。)
白話文:
治療自汗不止,是因氣虛表弱,容易感受風寒。
陽氣有守護身體外表的任務,陽氣不足就無法保護身體,導致體液不固定而容易洩漏,而且害怕風。這和外感風邪引起的自汗不同,風邪引起的自汗是邪氣的困擾,而氣虛引起的自汗則是正氣的不足,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。
黃耆(炙),防風(一兩),白朮(炒二兩),為末。每服三錢。
白話文:
黃耆(經炙烤過的)、防風(一兩)、白朮(炒過的,二兩),一起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。
黃耆補氣,專固肌表,故以為君。白朮益脾,脾主肌肉,故以為臣。防風去風,為風藥卒徒,而黃耆畏之,故以為使。以其益衛固表,故曰玉屏風。(李東垣曰:黃耆得防風而功益大,取其相畏而相使也。準繩曰:卒中偏枯之證,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,故黃耆為必用之君藥,防風為必用之臣藥,黃耆助真氣者也,防風載黃耆助真氣以周於身者也,亦有治風之功焉。許胤宗治王太后中風口噤,煎二藥熏之而愈,況服之乎?)
白話文:
-
黃耆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,專門用來固護肌表,所以用作君藥。
-
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,脾主肌肉,所以用作臣藥。
-
防風具有祛風的作用,並且能幫助黃耆發揮作用,而黃耆也畏懼防風,所以用作使藥。
-
由於它們能夠益氣固表,所以被稱為玉屏風。(李東垣說:黃耆與防風一起使用,功效會更好,因為它們互相畏懼,但又可以互相促進作用。準繩說:中風偏枯的症狀,大多是因正氣不足而引起,所以黃耆是必用的君藥,防風是必用的臣藥,黃耆可以幫助正氣,防風可以幫助黃耆把正氣輸布到全身,防風也有治療風的功效。許胤宗曾經用黃耆和防風煎湯燻治王太后的中風口噤,得到了很好的效果,如果服用它們的效果就更好了。)
前藥等分煎,名黃耆湯。潔古用代桂枝,治春夏發熱有汗,脈微弱,惡風寒者。惡風甚,加桂枝。又用川芎蒼朮羌活等分,名川芎湯,以代麻黃。治秋冬發熱無汗,惡風寒者。惡寒甚,加麻黃。
白話文:
將前面的藥物等份煎煮,稱為黃耆湯。潔古將此湯替代桂枝,用來治療春夏發熱有汗、脈搏微弱、怕冷怕風的疾病。如果怕冷的症狀嚴重,可以加入桂枝。此外,潔古還將川芎、蒼朮、羌活等藥物等份煎煮,稱為川芎湯,以代替麻黃湯。川芎湯用來治療秋冬發熱無汗、怕冷怕風的疾病。如果怕冷的症狀嚴重,可以加入麻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