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十上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上 (1)

1. 膠艾湯

(金匱),仲景云:婦人有漏下者,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,有妊娠忽下血者,假令妊娠腹中痛,為胞阻,膠艾湯主之。(此概言婦人下血,宜以膠艾湯溫補其血。而妊娠亦其一,但致病有不同。無端漏下者,此平日血虛而加客邪,半產後續下血不絕,此因失血血虛,而正氣難復。

若妊娠下血,因瘕者固有之。而兼腹中痛,則是因胞阻。阻者,阻其欲行之血,而氣不相順,非症痼害也。故同以膠艾湯主之,養陰補血,莫如四物。血妄行,必挾風而為痰濁。膠以騾皮為主,能去風,以濟水煎成,能澄濁。艾性溫而善行,能導血歸經。甘草以和之,使四物不偏於陰,三味之力也。

而運用之巧,實在膠艾。)

乾地黃(六兩),艾葉,當歸(三兩),芎藭,阿膠,芍藥(四兩),甘草(二兩),水五升,清酒三升,合煮,取二升,去渣,內膠令消盡。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不瘥更作,一方加乾薑二兩。(胡氏治胎動,無干姜。)嚴氏治胎動,經漏,腰痛,腹滿,搶心短氣,加黃耆。千金翼治從高墜下,損傷五臟吐血,及金瘡傷經內絕者,加乾薑。

又方阿膠一斤,蛤粉炒,艾葉數莖,亦名膠艾湯。(良方)治胎動不安,腰腹疼痛,或胎上搶心。去血腹痛,指迷方加秦艽。

白話文:

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張仲景說:婦女有陰道不正常出血的,有小產後持續出血不止的,有懷孕期間忽然出血的,如果懷孕時腹痛,是因為胎兒受阻所致,都可以用膠艾湯來治療。(這裡總體說明婦女出血的情況,都適合用膠艾湯來溫養補血。懷孕出血也是其中一種,但致病原因有所不同。無故陰道出血,這是平時血虛又加上外邪入侵;小產後持續出血不止,是因為失血導致血虛,正氣難以恢復。

如果是懷孕出血,因為有腫塊而引起的,本來就有。但同時腹痛,則是因為胎兒受阻。所謂「阻」,是阻礙了血液正常運行,導致氣血不順,並非嚴重的痼疾。所以都用膠艾湯治療,養陰補血,沒有比四物湯更好的了。血不正常妄行,必定夾雜著風邪和痰濁。阿膠主要成分是驢皮,能祛風;用水煎煮,能清除濁氣。艾葉性溫而善於運行,能引導血歸於正常經脈。甘草調和藥性,使四物湯不偏於陰,這三味藥材都有各自的功用。

而運用的巧妙,關鍵在於阿膠的功效。)

藥材:乾地黃(24克),艾葉,當歸(12克),川芎,阿膠,白芍(16克),甘草(8克)。用水1000毫升,清酒600毫升,一起煮,煮到剩400毫升,去渣,放入阿膠,使之完全溶解。每次溫服200毫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沒有好轉,再用此方,但可以加乾薑8克。(胡氏醫案治療胎動不安時,沒有加乾薑。)嚴氏醫案治療胎動不安、經血不止、腰痛、腹脹、心慌氣短,加黃耆。千金翼醫案治療從高處摔下,損傷五臟導致吐血,以及金瘡導致經脈斷絕的,加乾薑。

另外有一個方子:阿膠半斤,用蛤粉炒過,再加幾根艾葉,也叫膠艾湯。(出自《良方》)可以治療胎動不安,腰腹疼痛,或者胎動上搶心口。如果出血腹痛,指迷方中可以加入秦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