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二上 (6)
卷二上 (6)
1. 大補元煎
(景岳),治男婦氣血大壞,精神失守,急劇等證。此迴天贊化,救本培原,第一要方。本方與前右歸飲,出入互用。
人參(補氣補陽,以此為主,少則用一二錢,多則用一二兩。),熟地(補精補陰,以此為主。少則用三四錢,多則用一二兩。),山藥(炒),杜仲(二錢),當歸(二三錢,若泄瀉者去之。),萸肉(一錢,如畏酸吞酸者去之),枸杞(二三錢),甘草(炙一二錢),如元陽不足多寒者,加附子肉桂炮姜之屬。隨宜用之。
如氣分偏虛者,加黃耆白朮。胸口多滯者,不必用。如血澀者,加川芎,去萸肉。如滑泄者,加五味故紙之類。
白話文:
這帖藥方名為「大補元煎」,是明代醫家張景岳所創,主要用於治療男女因氣血嚴重虧虛導致的精神渙散、病情急劇惡化的情況。這是一個能夠扭轉乾坤、培補元氣的非常重要的藥方,可以和之前的「右歸飲」互相調整使用。
藥方組成如下:
- 人參:主要用來補氣補陽,用量可根據情況調整,一般用一到二錢,嚴重時可用到一到二兩。
- 熟地:主要用來補精補陰,用量可根據情況調整,一般用三到四錢,嚴重時可用到一到二兩。
- 炒山藥:用量未提及。
- 杜仲:用量二錢。
- 當歸:用量二到三錢,如果出現腹瀉則不用。
- 山茱萸:用量一錢,如果怕酸或有吞酸現象則不用。
- 枸杞:用量二到三錢。
- 炙甘草:用量一到二錢。
如果體內陽氣嚴重不足、怕冷的人,可以加入附子、肉桂、炮薑等藥材,根據情況調整用量。
如果氣虛比較明顯,可以加入黃耆、白朮。如果胸口感覺悶脹不舒服,則不必加入這兩味藥。如果血液運行不暢,可以加入川芎,並去除山茱萸。如果出現滑脫洩瀉,可以加入五味子、補骨脂之類的藥材。
2. 滋陰大補丸
(丹溪),溫補心腎脾胃一切虛損。神志俱耗,筋力頓衰,腰腳沉重,肢體倦怠,血氣羸乏,瘦弱食減,發熱盜汗,遺精白濁,牙齒浮痛等證。
熟地(二兩),牛膝(酒浸),枸杞(酒浸),山藥(兩半),茯苓(乳拌),小茴香,杜仲(薑汁炒斷絲),遠志(去心),五味,巴戟天(酒浸),肉蓯蓉(酒浸),萸肉(一兩),石菖蒲(五錢),加棗肉,蜜丸,鹽湯或酒下。兩腎中間有命火,乃先天之真陽。人之日用云為,皆此火也。
此火衰微,則無以熏蒸脾胃,飲食減少,而精氣日衰矣。蓯蓉巴戟,能入腎經血分,茴香能入腎經氣分,同補命門相火之不足。火旺則土強,而脾能健暈矣。熟地枸杞,補水之藥,水足則有以濟火,而不亢不害矣。杜仲牛膝,補腰膝以助腎。茯苓山藥,滲濕熱以助脾。山萸五味,生肺液而固精。
遠志菖蒲,通心氣以交腎。(遺精白濁。由於心腎不交。)大棗補氣益血,潤肺強脾。此陰陽平補之劑,而曰滋陰者,腎為陰臟也。(此即楊氏還少丹去楮實也,楮實軟骨敗陽,楊氏用之甚謬。丹溪減之殊得,還少丹加續斷,茯苓換茯神,名打老兒丸。)
白話文:
這個藥丸,可以溫和地補養心、腎、脾、胃,對於各種虛損的症狀都有幫助。像是精神萎靡、體力衰退、腰腿痠軟沉重、四肢疲憊無力、氣血虛弱、身體瘦弱、食慾不佳、發燒盜汗、遺精、小便混濁、牙齒浮動疼痛等症狀,都適合服用。
藥材包含:熟地黃(二兩)、用酒浸泡過的牛膝、用酒浸泡過的枸杞、山藥(一兩半)、用牛奶拌過的茯苓、小茴香、用薑汁炒過去除絲的杜仲、去除中心的遠志、五味子、用酒浸泡過的巴戟天、用酒浸泡過的肉蓯蓉、山茱萸(一兩)、石菖蒲(五錢)。另外加入棗肉,用蜂蜜製成藥丸。服用時可用鹽水或酒送服。
人體的兩個腎臟中間有命門之火,這是先天的真陽之氣。人每天的活動,都靠這個火來維持。
如果這個火衰弱了,就無法溫暖脾胃,導致食慾減退,精氣也會日益衰弱。肉蓯蓉和巴戟天可以進入腎經的血分,小茴香可以進入腎經的氣分,一起補充命門的真火。火旺了,土就會強盛,脾胃的功能也能恢復。熟地黃和枸杞是補水的藥,水充足了就能滋養火,使火不會過亢而傷身。杜仲和牛膝可以補養腰腿,幫助腎臟。茯苓和山藥可以去除體內濕熱,幫助脾胃。山茱萸和五味子可以生津潤肺,並鞏固精氣。
遠志和石菖蒲可以暢通心氣,使心腎相交。(遺精、小便混濁,都是因為心腎不交所導致。)大棗可以補氣養血,潤肺健脾。這個藥方是陰陽雙補的藥劑,稱為「滋陰」是因為腎臟屬於陰臟。(這個藥方類似楊氏的還少丹,但去除了楮實。楮實會損傷骨骼並敗壞陽氣,楊氏使用這個藥是不對的,朱丹溪去除楮實是很正確的。還少丹如果加上續斷,並將茯苓換成茯神,就叫做「打老兒丸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