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二上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上 (5)

1. 四陰煎

此保肺清金之劑,故曰四陰。治陰虛勞損,相火熾盛,津枯煩渴,咳嗽吐衄,多熱等證。

生地(三四錢),麥冬,芍藥,百合(二錢),生甘草(一錢),沙參(二錢),茯苓(錢半),如夜熱盜汗,加地骨皮一二錢。如痰多氣盛,加貝母二三錢,阿膠一二錢,或天花粉亦可。如金水不能相滋而乾燥者,加熟地三五錢。如多汗不眠,神魂不寧。加棗仁二錢。如多汗兼渴,加五味十四粒。

白話文:

生地黃(3~4錢)、麥冬、芍藥、百合(2錢)、生甘草(1錢)、沙參(2錢)、茯苓(1.5錢),如果晚上發熱盜汗,再加生地骨皮1~2錢。如果痰多氣盛,加貝母2~3錢,阿膠1~2錢,或天花粉也可以。如果金水不能相滋而乾燥的,加熟地3~5錢。如果多汗不眠,神魂不寧,加棗仁2錢。如果多汗兼渴,加五味子14粒。

如熱甚者,加黃柏一二錢,鹽水炒用,或元參亦可,但分上下用之。如血少經遲,枯澀不至者,加牛膝二錢。如血熱吐衄,加茜根二錢。如多火便燥,或肺乾咳咯者,加天冬二錢,或加童便亦可。如火載血上行者,去甘草,加炒山梔一二錢。

白話文:

如果熱症很嚴重,再加入一到二錢的黃柏,用鹽水炒後使用,或加入元參也是可以的,但要分上下兩半服用。如果是血少經絡不通,枯燥不至於脫皮的,再加入二錢牛膝。如果是血熱導致吐血、鼻出血,再加入二錢茜根。如果火氣旺盛,大便乾燥,或肺部乾燥咳嗽咳痰的,再加入二錢天冬,或加入童便也是可以的。如果是火氣帶血上衝,則去掉甘草,加入一到二錢炒山梔子。

2. 五陰煎

(景岳),凡真陰虧損,脾虛失血等證,或見溏泄未甚者,所重在脾,故曰五陰。忌用潤滑,宜此主之。

熟地(五七錢),芍藥(炒黃),山藥(炒二錢),扁豆(二三錢炒),茯苓(錢半),甘草(炙一二錢),五味(二十粒),人參(隨宜),白朮(炒一二錢),加連肉去心二十粒。

白話文:

熟地黃(57 錢),芍藥(炒黃),山藥(炒 2 錢),扁豆(炒 23 錢),茯苓(1.5 錢),甘草(炙 12 錢),五味子(20 粒),人參(依個別情況添加),白朮(炒 12 錢),加連肉去心 20 粒。

3. 七寶美髯丹

(邵應節),治精血不足,羸弱周痹,腎虛無子,消渴淋瀝,遺精崩帶,癰瘡痔腫等證。(周痹周身痿痹也,由氣血不足。無子,由腎冷精衰。消渴淋瀝,由水不制火。遺精,由心腎不交。崩帶瘡痔,由營血不調。)

白話文:

(邵應節),用來治療精血不足、身體虛弱、全身肌肉關節麻痺、腎虛沒有孩子、小便頻繁、遺精、月經過多、潰瘍、痔瘡等症狀。(全身肌肉關節麻痺,是由氣血不足引起的。沒有孩子,是由於腎臟虛寒精子衰弱引起的。小便頻繁,是由於水不能控制火引起的。遺精,是由於心臟和腎臟不能相互溝通引起的。月經過多、潰瘍、痔瘡,是由於血液不能調節引起的。)

何首烏(大者),赤白(各一斤),(去皮切片),(黑大豆拌九蒸九曬),白茯苓(乳拌),牛膝(酒浸。同首烏第七次蒸至第九次),當歸(酒洗),枸杞(酒浸),菟絲子(酒浸蒸。各半斤),破故紙黑芝麻拌炒。四兩淨。)蜜丸,鹽湯或酒下,並忌鐵器。

白話文:

何首烏(大的),赤色的和白色的(各一斤),去皮切片。黑大豆拌九蒸九曬。白茯苓用乳拌勻。牛膝用酒浸泡。與何首烏一起蒸第七次至第九次。當歸用酒清洗。枸杞用酒浸泡。菟絲子用酒浸泡蒸。各半斤。把破故紙(黑芝麻)拌炒。淨重四兩。製成蜜丸,用鹽湯或酒送服。服用期間忌用鐵器。

何首烏澀精固氣,補肝堅腎為君。茯苓交心腎而滲脾濕,牛膝強筋骨而益下焦。當歸辛溫以養血,枸杞甘潤而補水。菟絲子益三陰而強衛氣,補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。此皆固本之藥,使營衛調適,水火相交,則氣血太和,而諸疾自已也。(何首烏流傳雖久,服者尚寡。明嘉靖間方士邵應節進此方,世宗服之,連生皇子,遂盛行於世。)

白話文:

何首烏收斂精氣,滋補肝腎,是君藥。茯苓交合心腎,並滲濕健脾,牛膝強筋壯骨,並滋補下焦。當歸辛溫,養血活血,枸杞性甘溫潤,滋補肝腎精血。菟絲子補益肝腎陰精,強壯衛氣,補骨脂益精補腎,溫暖丹田。這些都是固本培元的藥物,使營衛調和,水火交融,那麼氣血就會調和,各種疾病就會自然痊癒。(何首烏流傳時間很長,但服用的人還很少。明嘉靖年間,方士邵應節進獻此方,世宗服用後,連續生出皇子,於是此方在世上盛行起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