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二上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上 (4)

1. 一陰煎

(景岳),此治水虧火勝之劑,故曰一陰。凡腎水真陰虛損,而脈證多陽,虛火發熱,及陰虛動血等證。或瘧疾傷寒,屢散之後,取汗既多,脈虛氣弱,而煩渴不止,潮熱不退者,此以汗多傷陰,水虧而然也,皆宜用此,加減主之。

白話文:

(景嶽),這劑藥是治療水虛火盛的藥劑,所以說是一陰。凡是腎水真陰虛損,而脈象和症狀卻是多陽盛,假熱發熱,及陰虛動血等的證狀。或瘧疾傷寒,多次發散之後,汗下太多,脈虛氣弱,而煩渴不止,潮熱不退的,這是因為汗多傷陰,水虛而引起的,都可以用這個方劑,加減為主。

熟地(三五錢),生地,白芍藥,麥冬,丹參(二錢),杜仲(錢半),甘草(一錢),如火盛躁煩者,入真龜膠二三錢化服。如氣虛者,間用人參一二錢。如心虛不眠多汗者,加棗仁當歸各一二錢。如汗多煩躁者,加北五味十粒,或加山藥山茱萸。如見微火者,加女貞子一二錢。

白話文:

熟地黃(三五錢),生地黃、白芍藥、麥冬、丹參(二錢),杜仲(一錢半),甘草(一錢),如果出現火氣旺盛、煩躁不安的症狀,加入真龜膠二三錢化服。如果出現氣虛的症狀,間或加入人參一兩錢。如果出現心虛、失眠、多汗的症狀,加入棗仁、當歸各一二錢。如果出現多汗、煩躁不安的症狀,加入北五味十粒,或者加入山藥、山茱萸。如果出現火氣微弱的症狀,加入女貞子一二錢。

如虛火上浮,或吐血或衄血不止者,加澤瀉一二錢,茜根二錢,或加川續斷一二錢以澀之,亦妙。去杜仲丹參,加知母地骨皮各一錢,名加減一陰煎,治證如前而火之甚者。

白話文:

假使虛火上升,出現吐血或流鼻血不止的人,可以添加澤瀉二~一分二、茜根二分二,或者添加川續斷二~一分二來滋陰,也很有效,然後去杜仲丹參,再添加知母、地骨皮各一分二,稱做「加減一陰煎」,治療證狀和前面一樣,但是火氣很盛的人。

2. 二陰煎

(景岳),此治心經有熱,水不制火之病,故曰二陰。凡驚狂失志,多言多笑,或瘍疹,煩熱,失血等證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(景嶽),此方可以用來治療心經有熱,水不制火之病,所以稱為「二陰」。凡是精神狂亂、喪失志趣、多言多笑,或是身體出現瘡疹、煩躁發熱、失血等症狀。這樣的病症,此方が適用。

生地(三四錢),麥冬(二三錢),棗仁(二錢),元參,茯神木通(錢半),黃連(一二錢),生甘草(一錢),加燈心二十根,或竹葉亦可。如痰勝熱甚,加九制膽星一錢,或天花粉一錢五分。

白話文:

生地(三到四錢),麥冬(二到三錢),棗仁(二錢),元參,茯神,木通(半錢),黃連(一到二錢),生甘草(一錢),加入二十根燈心,或竹葉也可以。如果痰多、火氣重,再加入九制膽星一錢,或天花粉一錢五分。

3. 三陰煎

此治肝脾虛損,精血不足,及營虛失血等證,故曰三陰。凡中風血不養筋,及瘧疾汗多邪散,而寒熱猶不能止,是皆少陽厥陰,陰虛血少之病。微有火者,宜一陰煎,無火者,宜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此方用於治療肝脾虛損,精血不足,以及營陰虛失血等症狀,所以稱為三陰。凡是中風血不養筋,以及瘧疾汗多邪散,而寒熱仍然不能停止,這些都是少陽厥陰,陰虛血少等疾病。若有輕微發熱症狀,宜用一陰煎;若無發熱症狀,宜用此方為主。

當歸(二三錢),熟地(三五錢),芍藥(酒炒),棗仁(二錢),人參(隨宜),炙甘草(一錢),如嘔惡者,加煨薑三五片。汗多煩躁,加五味子十四粒。汗多氣虛者,加黃耆一二錢。小腹隱痛,加枸杞一二錢。如有脹悶,加陳皮一二錢。如腰膝筋骨無力,加杜仲牛膝。

白話文:

當歸(4.5到7克),熟地(6到9克),芍藥(用酒炒過),棗仁(4克),人參(依需要加入),炙甘草(2克),如果出現嘔吐、惡心想吐的情況,可以加入煨過的薑片3到5片。如果出汗很多、煩躁不安,可以加入五味子14粒。如果出汗很多、氣虛,可以加入黃耆2到4克。小腹隱隱作痛,可以加入枸杞2到4克。如果有脹氣、悶脹的感覺,可以加入陳皮2到4克。如果腰膝酸軟、無力,可以加入杜仲、牛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