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十一下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下 (8)

1. 止痛當歸湯

(總錄),治腦疽背疽,穿潰疼痛。

當歸,生地黃,芍藥,黃耆,人參,甘草(炙),官桂

當歸生地,活血涼血。人參黃耆,益氣補中。官桂解毒化膿。(毒化成膿。則痛自止。)芍藥和脾,酸以斂之。甘草扶胃,甘以緩之,則痛自減矣。(齊得之曰:世人皆謂乳沒珍貴之藥,可住疼痛。不知臨病制宜,殊非一端。熱痛涼之,寒痛溫之,風痛除其風,濕痛導其濕。

燥痛潤之,塞痛通之,虛痛補之,實痛瀉之。膿鬱而閉者開之,惡肉敗潰者引之,陰陽不和者調之,經絡閉澀者利之,不可執一而無權也。)

白話文:

這個「止痛當歸湯」主要治療腦部或背部的癰瘡,這種瘡已經穿破潰爛,而且感到疼痛。

藥方組成包括:當歸、生地黃、芍藥、黃耆、人參、炙甘草、官桂。

其中,當歸和生地黃能活血並清除血中的熱毒。人參和黃耆能補氣、增強脾胃功能。官桂則有解毒、化膿的作用。(當身體的毒素轉化為膿液排出,疼痛自然會減輕。)芍藥能調和脾胃,用其酸味來收斂。炙甘草能扶助脾胃,用其甘味來緩和,這樣疼痛就會減輕。

(齊得之說:世人總認為乳香、沒藥是珍貴的止痛藥,卻不知要根據病情來調整用藥,不能只用一種方法。熱痛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,寒痛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,風痛要去除風邪,濕痛要排除濕氣。

燥痛要用滋潤的藥物,阻塞的疼痛要用疏通的藥物,虛弱的疼痛要用補益的藥物,實證的疼痛要用瀉下的藥物。膿液鬱積而無法排出時要讓它開通,腐爛的惡肉要引導排出,陰陽不調和的要進行調和,經絡閉塞不通的要使其疏通,不能只固執於一種方法而不知變通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