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十一下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下 (7)

1. 棉花瘡點藥

杏仁(取霜),真輕粉(等分為末),敷瘡上,二三日即痂落。

又武定侯方

白話文:

杏仁(取其霜),真輕粉(兩者等量磨成粉末),塗抹在瘡面上,二三日後痂皮就會掉落。此方又稱武定侯方。

雄黃(錢半),杏仁(三十粒去皮尖),輕粉(一錢),為末,以雄豬膽汁調敷之,二三日即愈,天下第一方。

白話文:

雄黃(半錢),杏仁(三十粒去皮和尖端),輕粉(一錢),研磨成細粉,用雄豬膽汁調和,敷在患處,兩三天即可痊癒,是天下第一好的治療方劑。

2. 當歸補血湯加防風連翹方

治瘡瘍有血無膿,瘙癢不止。(有血無膿,表氣不足也。諸癢屬虛,虛者可補。)

白話文:

治療瘡瘍出血但沒有膿,並且瘙癢不停。(出血而無膿,表示體表的氣力不足。各種瘙癢都屬於虛症,虛症可以通過補充來治療。)

當歸,防風(二錢),黃耆(五錢),連翹(二錢)

白話文:

當歸、防風(各二錢),黃耆(五錢),連翹(二錢)

當歸黃耆,大補其氣血,連翹解諸經之客熱,防風引歸耆直達於表,二物得之而效愈速也。(此藥服之數劑,諸瘡化毒生膿,膿滿毒盡,則去病根,而無溫瘢之患。若膿日久不幹者,去黃耆,加白朮茯苓以燥之。如治爛痘之法,則善矣。)

白話文:

當歸、黃耆能大大補益氣血,連翹可以解除各經絡的客熱,防風可以引導當歸、黃耆直達表層,這兩味藥材一起服用,療效會更快。(此藥服上幾劑,各個瘡口都會化毒生膿,膿滿毒盡,就能去除疾病的根源,而不會有溫瘡的患處。如果膿很長時間不幹,那就去除黃耆,加上白朮、茯苓來燥化。像治療爛痘的方法,也是這樣的。)

3. 十全大補湯

治氣血虛弱,頸面腹背皆瘡者。(瘡疥生於手足者為輕,生於頸腹面背者,乃氣血虛羸之甚。小人道長之象,故宜大補。)

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四君子湯附方

白話文:

治療氣血虛弱,脖子、臉、肚子、背部都有瘡的人。(瘡疥生長在手腳上算輕微,生長在脖子、肚子、臉、背上,是氣血虛弱的極致。象徵著道行高深的人,所以應該大補。)

四君同黃耆以大補其氣,四物同桂心以大補其血。氣血得其補,則腹背之瘡先愈。而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矣。參苓白朮散,亦可酌用。(見補養門。)

白話文:

四君子湯加入黃耆,能夠大大地補益元氣,四物湯加入桂心,能夠大大地補益氣血。元氣和氣血得到補益,腹背的瘡口就會先癒合。這樣,正氣增強,邪氣就會消失。參苓白朮散,也可以酌情使用。(見補養門。)

4. 連翹金貝煎

治陽分癰毒,或在臟腑胸乳肺膈之間者,此方最佳。甚者速用數服,無有不愈。

白話文:

治療陽性部位的腫毒,或者在內臟、胸部、乳房、肺部之間的,這個方子是最好的。病情嚴重的要馬上服用幾劑,沒有不痊癒的。

金銀花,土貝母,蒲公英,夏枯草(三錢),紅藤(七八錢),連翹(一兩或五七錢),好酒二碗,煎一碗服,服後暖臥片時。火盛煩渴氣腫者,加天花粉。若陽毒內熱,或在頭項之間者,宜用水煎。

白話文:

金銀花、土貝母、蒲公英、夏枯草(各三錢)、紅藤(七八錢)、連翹(一兩或五七錢)、好酒二碗,煎成一份湯,服用一份,服用後溫暖的牀上躺片時。若是火氣旺盛、煩躁口渴、氣腫的人,再加天花粉。若是熱毒內火,或在頭項之間的,宜用水煎服。

5. 連翹歸尾煎

治一切無名腫毒,丹毒流注等,最宜用之。

連翹(七八錢),歸尾(三錢),甘草(一錢),金銀花,紅藤(四五錢),好酒煎,服如前。如邪熱火盛者,加槐蕊二三錢。

白話文:

連翹(七到八錢),歸尾(三錢),甘草(一錢),金銀花,紅藤(四到五錢),用好酒煎煮,服用方法如前。如果邪熱火盛,則加入槐蕊二到三錢。

6. 降癰散

治癰疽諸毒,消腫,止痛,散毒。未成者即消,已成者斂毒速潰可愈。若陽毒熾盛,而疼痛勢凶者,先宜用此方,其解毒散邪之功神效。若堅頑深固者,用後方。

白話文:

治療癰疽毒瘡之類的病症,有消腫止痛和散毒的作用。患處未成熟時,可以消散;已成熟的膿瘡,可將毒素快速化膿、潰破,然後痊癒。如果是陽毒過盛,疼痛劇烈的情況,宜先用這個方劑,其解毒散邪的效果十分明顯。如果是頑固而深沉的,可以使用下一個方劑。

薄荷葉(新者),茅根,野菊花(連根葉各一握),土貝母(減半),上薄荷野菊,乾者可為末,鮮者可搗爛,同貝母研勻。外將茅根煎濃湯,去渣,用調前藥末,乘熱敷患處。仍留前剩湯頓暖,不時潤於藥上。但不可用冷湯,冷則不散不行,反能為痛。約敷半日,即宜換之,真妙方也。

後方,凡疽毒堅頑深固,及結核痰滯,宜用此方。

白話文:

薄荷葉(新鮮的)、茅根、野菊花(連根帶葉,各一把)、土貝母(減半),以上薄荷、野菊花,乾的可以搗成細末,新鮮的可以搗成糊狀,與土貝母一起研磨均勻。另外將茅根煎成濃湯,去渣,用濃湯調和前面製備好的藥末,趁熱敷在患處。剩下的濃湯也要留著,加熱後不時地澆在藥上。但不可使用冷湯,冷湯會使藥效無法散發,反而會加重疼痛。大約敷上半天后,就需要更換新藥。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子。

生南星,土貝母,朴硝(等分),薄荷(倍用),石灰(風化者倍用。或再倍用之。),上同為末,用鹽滷杵稠黏,敷患處。經宿干則易之,不必留頭。若膿成者,留頭亦可。或炒熱攤絹上,隔絹貼之,亦可。或用麻油調,或用熱茅根湯調,亦可。若欲止痛速效,加麝香,或冰片少許,更妙。

白話文:

將生南星、土貝母、朴硝、薄荷(份量為其他藥材的兩倍)、石灰(用風化後的石灰,份量為其他藥材的兩倍或四倍)磨成細末,加入鹽滷水,研磨至黏稠,敷在患處。敷上一天後,藥材變乾了就更換新的。如果患處已經化膿,也可以不更換敷藥。也可以將藥材炒熱,攤在絹布上,隔著絹布敷在患處。也可以用麻油或熱茅根湯來調和藥材,敷在患處。如果想快速止痛,可以加入少許麝香或冰片,效果會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