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十一上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上 (12)

1. 八珍湯

治氣血兩虛。(醫貴未然之防。痘症雖順,若氣體虛弱,不補恐有後失。故用四君以補氣,四物以養血。)

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四君子湯附方

白話文:

八珍湯

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氣血兩虛的狀況。(醫學的珍貴之處在於防範於未然。就算痘症順利發展,但如果身體的氣體虛弱,不加以補養,恐怕會有後續的狀況發生。因此使用四君子湯來補氣,四物湯來養血。)

此藥方出自於卷一上,治療氣虛的章節,四君子湯的附方。

2. 附子理中湯

治胃中虛寒,或又誤服涼藥,瀉而手足厥冷者。

方見卷六下祛寒門理中湯附方

白話文:

這個方劑是治療胃部虛寒的,或者是因為誤服了寒涼藥物,導致腹瀉而且手腳冰冷的情況。

這個方劑的詳細內容,請參閱第六卷下冊「祛寒門」的「理中湯附方」。

3. 十全大補湯

治痘症十日以上,血氣虛弱者。

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四君子湯附方

白話文:

十全大補湯,適用於治療長痘痘超過十天以上,且身體血氣虛弱的人。

這個藥方可以參考第一卷上冊治療氣虛的四君子湯的附方。

4. 止痛活血散

治痘漿已滿,血滯瘀痛,不可忍者。

白芍藥(酒炒二錢)為細末,酒調下。

諸病癢者為虛,痛者為實,癢宜補而痛宜瀉。此痛為血實而滯,故用芍藥以平血,酒調以行滯。

白話文:

治療痘瘡膿液已滿,因為血脈阻塞導致瘀血疼痛,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。

將白芍藥(用酒炒過二錢)磨成細末,用酒調和後服用。

各種疾病會癢是因為虛弱,會痛是因為實證,癢應該用補法治療,而痛則應該用瀉法治療。這種疼痛是因為血瘀停滯所造成的實證,所以用芍藥來平穩血脈,用酒來調和以疏通行血脈的滯塞。

5. 治痘瘡濕爛方

或以敗草灰敷之,或以蠶繭灰入枯礬少許敷之,或以牆上白螺螄殼燒灰敷之,或以蛤粉敷之。四法者,皆是濕者燥之之意。

白話文:

可以使用乾草燒成的灰來敷在患處,或者將蠶繭燒成灰後加入少許枯礬混合敷用,也可以用牆上的白螺螄殼燒成灰來敷,或是直接用蛤粉來敷。這四種方法,都是利用它們乾燥的特性來處理痘瘡濕爛的狀況。

6. 痧症初起方

升麻,葛根,芍藥,甘草,桑皮,地骨皮,桔梗,牛蒡,荊芥,連翹

痧症,即疹子,又名瘏子。不宜依症施治,惟當治本。本者,手太陰足陽明兩經之邪熱也。解其邪熱,則諸症自退矣。若服前藥次日標形,顴鼻見點多者,最吉,以其清陽喜上升也。第二日,葛根可去,惡其開肌腠而干津液也。若熱甚勢重,前湯加白虎芩粉之類,斷不可少。

若服藥後,而熱愈甚者,正毒達之故也,得大汗而毒自解矣。若略見標而不見形者,此為痧毒不透,後必防疳。宜從養陰治,甘露飲主之。(見潤燥門。)必多服乃效,亦從汗解,乃屢驗者。(有一等小兒乳痧,一日可解,不必盡三朝九朝之說。以清火為主,兼解可也。緣小兒稟質尚弱,神氣有限。

如遇粗工,不審虛實,發散過多,必致正氣虛脫,而不可救者多矣。有痧毒痰喘甚者,雖用石膏黃連,如水淋石。要知是痧毒痰火壅結上焦之故,宜用瓜蔞霜枳殼花粉金沸草,清痰清火。如挾氣虛者,加人參立應,痧症多泄瀉。慎勿止澀,惟用升麻葛根黃連甘草。則瀉自止,痧家不忌泄瀉,瀉則陽明邪熱得解。

是亦表裡分消之義,痧後泄瀉,及便濃血。皆由邪熱內陷故也,大忌止澀,惟宜升散,仍用升麻葛根湯。加黃連扁豆,若便濃血,加滑石末。必愈。)

白話文:

痧症初期用藥

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桔梗、牛蒡子、荊芥、連翹。

痧症,就是疹子,也叫做瘏子。治療不應該只針對表面的症狀,而應該從根本來治療。這個根本,指的是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的邪熱。只要解除了這兩條經脈的邪熱,各種症狀自然就會消退。如果吃了藥,第二天臉上,尤其是顴骨和鼻子上出現很多紅點,這是好現象,代表清陽之氣正在上升。到了第二天,就可以去掉葛根,因為葛根會打開皮膚毛孔,容易消耗津液。如果發熱嚴重,藥方中可以加入白虎湯和黃芩粉等藥材,這些藥物是絕對不能少的。

如果吃了藥,反而發燒更嚴重,這是因為毒邪正要發出來,只要能大汗淋漓,毒素自然就會解除。如果只是稍微出現疹子,但沒有明顯的紅點,這表示痧毒沒有完全透出來,之後要小心轉成疳症。這時應該用養陰的方法治療,可以服用甘露飲。(具體內容可以參考潤燥門的相關內容)一定要多服藥才能見效,也是通過發汗來解除病症,這是多次驗證有效的辦法。(有些小孩子的乳痧,一天就可以痊癒,不必一定要按三朝九朝的說法來治。以清火為主,兼顧解表就可以了。因為小孩子的身體比較虛弱,精力有限。)

如果遇到庸醫,不辨別病人的虛實,過度使用發散藥,一定會導致正氣虛脫,很多因此而無法救治。有些痧症病人痰喘嚴重,即使使用石膏和黃連,也如同水淋在石頭上一樣沒有效果。要知道這是因為痧毒和痰火壅塞在上焦的緣故,應該使用瓜蔞霜、枳殼、花粉、金沸草等藥材來清痰降火。如果病人兼有氣虛,可以加入人參,就能立刻見效。痧症常常會引起腹瀉,千萬不要用止瀉藥,只要使用升麻、葛根、黃連、甘草,腹瀉自然會停止。痧症不怕腹瀉,腹瀉可以幫助陽明經的邪熱解除。

這也是表裡同時治療的方法。痧症之後出現腹瀉,甚至大便帶有濃血,都是因為邪熱內陷的緣故,絕對不能用止瀉藥,應該用升散的方法治療,還是要用升麻葛根湯,加上黃連和扁豆,如果大便帶有濃血,可以加上滑石粉,病一定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