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一上 (6)
卷一上 (6)
1. 補中益氣湯
治中氣虛弱,痘不起脹。(難經曰:氣主煦之。故氣者,噓長萬物者也,痘不起脹,氣血弱也。)
方見卷一上治氣門
參耆朮草以補氣,升柴以升陽,當歸以活其營,陳皮以利其氣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「補中益氣湯」是用來治療因為中氣虛弱,導致痘疹無法順利發出來的狀況。(《難經》說:氣的功能是溫煦,因此氣是使萬物生長的力量。痘疹發不出來,代表身體的氣血虛弱。)
這個方子的詳細內容記錄在《卷一上》治療氣的章節裡。
它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來補氣;升麻、柴胡來提升陽氣;當歸來活絡營血;陳皮來疏理氣機。
2. 四物湯
治痘症根淡,血弱。(痘至五六日,氣尊血附之時,根腳淡為血弱。故用當歸活血,川芎行血,熟地補血,芍藥斂血。)
方見卷一下理血門
白話文:
四物湯,是用來治療痘瘡根部顏色淺淡,這是因為血虛的緣故。(痘瘡長到五六天時,正是氣血旺盛的時候,如果這時痘瘡的根部顏色淺淡,就表示血虛。因此用當歸來活血,川芎來行血,熟地來補血,芍藥來收斂血液。)這個藥方在本書的「理血門」中有記載。
3. 當歸活血湯
治痘瘡色紫色枯,用此涼血活血。
生地,當歸,川芎,赤芍,紅花,紫草
色紫為血熱,色枯為血滯。熱者涼之,枯者澤之,調血之道也。生地涼血之品,余藥皆活血之品,血涼而活,壅熱可除矣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痘瘡呈現紫黑色、乾燥枯槁的狀況,用這個方子可以達到涼血活血的效果。
藥材包含: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紅花、紫草。
痘瘡呈現紫黑色是因為血中有熱,乾燥枯槁則是因為血液循環不暢。對於血熱的狀況要用涼血的藥來處理,對於血液循環不好的狀況要用滋潤的藥來處理,這就是調理血液的方法。生地是涼血的藥材,其他的藥材都是活血的藥材,血液涼了而且循環變好,那麼鬱積的熱就可以消除了。
4. 內托散
治表虛里實,氣血皆弱。(在表者痘頂灰陷為氣虛,痘根色淡為血虛,若息重氣粗,則為裡實。)
人參,黃耆,甘草,當歸,川芎,白芍,厚朴,防風,白芷,肉桂,木香,桔梗
紅深黑陷,屬熱毒者,去桂,加紫草紅花黃芩。淡白灰陷,屬虛寒者,加丁香溫里,肉桂溫表。當貫膿而不貫膿者,倍參耆當歸,加糯米煎熟,入人乳好酒。
氣虛故用參耆甘草,血虛故用歸芍川芎。然防風白芷肉桂,能引諸藥自內而托之於外。木香桔梗厚朴,能調壅實以歸於和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身體表面虛弱、內部卻有實邪,同時氣血都虛弱的情況。(表面虛弱的表現是痘瘡頂端呈現灰暗凹陷,這是氣虛的徵兆;痘瘡根部顏色淡白,則是血虛的徵兆。如果呼吸粗重,則表示內部有實邪。)
使用的藥材有: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厚朴、防風、白芷、肉桂、木香、桔梗。
如果痘瘡顏色深紅黑陷,屬於熱毒的,則要去除肉桂,加入紫草、紅花、黃芩。如果痘瘡顏色淡白灰陷,屬於虛寒的,則要加入丁香來溫暖內部,肉桂來溫暖體表。當痘瘡應該破膿卻沒有破膿時,要加倍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,加入糯米煮熟,再加入人乳和好酒一起服用。
因為氣虛所以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來補氣,因為血虛所以使用當歸、白芍、川芎來補血。而且防風、白芷、肉桂可以引導其他藥物從內部將毒邪托到體表。木香、桔梗、厚朴可以調理內部壅塞的實邪,使身體恢復平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