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成方切用》~ 卷七上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上 (1)

1. 竹葉石膏湯

(仲景)治傷寒解後,虛羸少氣,氣逆欲吐。(傷寒解後,餘熱未盡,津液不足,故虛羸少氣。虛熱上逆,故欲吐。)亦治傷暑發渴脈虛。

竹葉(二把),石膏(一斤),人參(三兩),甘草(炙二兩),麥冬(一升),半夏,粳米(半升),加姜煎。

竹葉石膏之辛寒,以散餘熱。(竹葉能止喘促氣逆上衝。)人參甘草麥冬粳米之甘平,以益肺安胃,補虛生津。半夏之辛溫,以豁痰止嘔。故去熱而不損其真,導逆而能益其氣也。

又方,竹葉石膏木通薄荷桔梗甘草,亦名竹葉石膏湯,治胃實火盛而作渴。〔士材曰:陽明外實,則用柴葛以解肌。陽明內實,則用承氣以攻下。此云胃實,非有停滯,但陽焰勝爾。火旺則金囚,故以竹葉瀉火以桔梗救金,薄荷散火於上,木通泄火於下,甘草石膏直入戊土而清其中。三焦火平,則炎蒸退而津液生矣。

(外實,經也。內實,腑也。戊土,胃也。)〕

白話文:

(仲景)用來治療傷寒病痊癒後,身體虛弱消瘦、氣力不足、氣向上逆想嘔吐的狀況。(傷寒病痊癒後,體內殘餘的熱邪還沒完全清除,導致體液不足,所以身體虛弱消瘦、氣力不足。虛熱向上衝逆,所以想嘔吐。)也可用來治療中暑後出現口渴、脈象虛弱的狀況。

藥方組成:竹葉(兩把)、生石膏(一斤)、人參(三兩)、炙甘草(兩兩)、麥門冬(一升)、半夏(適量)、粳米(半升),加入生薑一起煎煮。

竹葉和生石膏的辛寒之性,可以散去殘餘的熱邪。(竹葉可以平息喘促、氣逆上衝的狀況。)人參、甘草、麥門冬和粳米的甘平之性,可以補養肺氣,安定胃氣,補充虛損,滋生津液。半夏的辛溫之性,可以化痰止嘔。因此,這個方子既能去除熱邪,又不損害身體的正氣,能引導上逆的氣往下走,又能增強身體的氣力。

另外有一個藥方,也叫竹葉石膏湯,由竹葉、石膏、木通、薄荷、桔梗和甘草組成,是用來治療胃裡實火旺盛而引起的口渴。(士材說:陽明經有外在實熱,要用柴葛來解表。陽明腑有內在實熱,要用承氣湯來攻下。這裡說的胃實,並不是因為有積滯,而是因為陽熱之火太旺盛。火旺就會克制金,所以用竹葉來瀉火,用桔梗來救金,薄荷可以向上散火,木通可以向下泄火,甘草和石膏直接作用於胃土,來清除裡面的熱邪。三焦的火氣平息了,蒸騰的熱氣就會消退,津液也就產生了。)

(外實,指的是經脈有實熱。內實,指的是腑臟有實熱。戊土,指的是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