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切用》~ 卷十一上 (9)
卷十一上 (9)
1. 保元湯
自行起發,至頂已起矣,而因氣虛有險症者宜此。
人參,黃耆,甘草,加生薑。
白話文:
人蔘、黃耆、甘草,加上生薑。
氣虛頂陷者,此方主之。(汪機曰:蕭山魏直著博愛心鑑三卷,言小兒痘瘡,惟有順險逆三症。順者為吉,不用藥。逆者為凶,不必用藥。唯險乃悔吝之象,當以藥轉危為安,宜用保元湯加減主之。此方原出東垣治慢驚土衰木旺之法,今借而治痘。以其內固營血,外護衛氣,滋助陰陽。
白話文:
適用於那些氣虛陷頂的痘瘡的方劑,是汪機所推崇的。(他引述《博愛心鑑》三卷 中,蕭山魏直所言:小兒痘瘡,只有順、險、逆三種症狀。順的是吉兆,不必用藥;逆的是凶兆,也不必用藥。只有險是悔吝之兆,應藉藥力使危轉安,應使用保元湯加減方為主方。此方原是東垣派治慢驚土衰木旺的方法,現在借用來治痘瘡。由於它可以內固營血,外護衛氣,滋助陰陽。)
作為濃血,其症雖異,其理則同。去白芍藥,加生薑,改名保元湯。炙黃耆三錢,人參二錢,炙甘草一錢,生薑一片,水煎服之。險症者,初出圓暈乾紅少潤也,將長光澤頂陷不起也。繼出雖起,慘色不明也,漿行色灰不榮也。漿足光潤不消也,漿老濕潤不斂也。結痂而胃弱內虛也,痂落而口渴不食也。
白話文:
濃血癥的病症雖然不同,但其道理是相同的。將藥方中的白芍藥去除,加入生薑,並將藥方名稱改為保元湯。由三錢炙黃耆、二錢人參、一錢炙甘草和一片生薑水煎服。嚴重的病症,剛開始時圓暈乾紅少潤澤,將要長出光澤的時候頂部凹陷不起來。後來雖然長起來了,但顏色慘淡不明顯,漿液流動的顏色灰暗而沒有光澤。漿液充足、光潤但不消退,漿液老化濕潤但不斂結。結痂而胃弱內虛,痂皮脫落而口渴不思飲食。
痂後生癰毒也,癰腫潰而斂遲也。凡有諸症,並宜此湯,或加芎藭官桂糯米以助之。嘉謨曰:人參補中,黃耆實表。凡內傷脾胃,發熱惡寒,吐泄怠臥,脹滿痞塞,神短脈微者。當以人參為君,黃耆為臣。若表虛自汗,亡陽,潰瘍,痘症,陰瘡者。當以黃耆為君,人參為臣,不可執一也。
白話文:
瘡口癒合後如果長出膿包,表示有毒素存在,膿腫破潰後收口緩慢。凡是遇到這些症狀,都適合使用這種湯藥,或者加入川芎和肉桂,以及糯米來輔助治療。嘉謨說:人參能夠補益中氣,黃耆則能固表。凡是因內傷脾胃而出現發燒怕冷、嘔吐腹瀉、疲倦嗜睡、脹滿痞塞、精神萎靡、脈象微弱等症狀時,應該用人參作為主藥,黃耆作為輔藥。如果是表虛自汗、陽氣外洩、潰瘍、麻疹、陰性瘡症等情況,則應該用黃耆作為主藥,人參作為輔藥,不能一概而論。
瘡口癒合後產生的毒瘡,毒瘡腫大潰爛後收口較慢。凡是患有各種症狀,皆可適用此湯劑,或加入芎藭、官桂、糯米以助療效。
嘉謨說:人參能補益中氣,黃耆能固表扶正。凡是內傷脾胃,出現發熱惡寒、嘔吐泄瀉、倦怠臥牀、脹滿痞塞、精神萎靡、脈搏微弱等症狀。應當以人參為君藥,黃耆為臣藥。如果表虛自汗、亡陽、潰瘍、痘症、陰瘡等症狀。應當以黃耆為君藥,人參為臣藥,不可拘泥於一法。
)
白話文:
瘡口癒合後形成的毒瘡,毒瘡腫大潰爛後愈合較慢。無論患有什麼症狀,都可以使用這種湯劑,或者加入芎藭、官桂、糯米來增強療效。
嘉謨說:人參能夠補充中氣,黃耆能夠鞏固體表、扶持正氣。凡是內傷脾胃,出現發燒怕冷、嘔吐拉肚子、疲倦臥床、腹部脹滿堵塞、精神不振、脈搏微弱等症狀的人,應該用人參作為主藥,黃耆作為輔藥。如果是表虛自汗、陽氣耗散、潰瘍、痘疹、陰性瘡瘍等症狀,應該以黃耆為主藥,人參為輔藥,不能拘泥於一種方法。
2. 十二味異功散
治痘出不光澤,不起脹,根窠不紅,表虛癢塌。
人參,豆蔻,白朮,當歸,丁香,肉桂,厚朴,陳皮,半夏,茯苓,附子,木香
白話文:
-
人參:補氣、補血、益心肺、益脾、益腎。
-
豆蔻:理氣、健胃、止嘔。
-
白朮:補脾、益氣、燥濕、化痰,主治脾虛氣弱、泄瀉、嘔吐、痰飲。
-
當歸:補血、活血、調經、止痛。
-
丁香:溫中、止痛、散寒、止嘔、殺蟲。
-
肉桂:溫陽、補腎、補氣、活血。
-
厚朴:溫中、化痰、下氣、止嘔。
-
陳皮:理氣、健胃、化痰,主治胸膈滿悶、咳嗽氣喘、痰多。
-
半夏:化痰、止嘔、平喘,主治咳嗽氣喘、痰多、嘔吐。
-
茯苓:利水、健脾、寧心,主治水腫、脾虛、心悸。
-
附子:溫陽、補腎、止痛,主治陽虛、畏寒、腹瀉、疼痛。
-
木香:疏肝、理氣,主治肝氣鬱結、胸脅脹痛、腹脹、泄瀉。
中氣有餘,氣血充滿,則痘光澤起發,根窠紅活,表無癢塌之患。中氣不足,則表亦虛,而諸症作矣。是方也,人參白朮茯苓當歸,所以補胃。附子肉桂丁香豆蔻,所以溫胃。半夏木香陳皮厚朴,所以調胃。胃,陽明也。陳氏云:陽明主肌肉,胃氣充足,則肌肉溫暖,光澤起脹,而無癢塌之患,亦見道之言也。
白話文:
當元氣充足,中氣旺盛,氣血充盈的時候,痘疹會光滑有光澤,痘根紅色且生動活躍,痘疹表面沒有痕癢或塌陷的狀況。而當元氣不足時,皮膚表層也虛弱,各種症狀就會產生。這個藥方中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和當歸可以補充胃氣。附子、肉桂、丁香和荳蔻可以溫暖胃氣。半夏、木香、陳皮和厚朴可以調和胃氣。胃是陽明經的所在。陳氏說:陽明經主要掌管肌肉,胃氣充足,則肌肉溫暖,光澤飽滿,沒有痕癢或塌陷的狀況,這也是道家所說的道理。
(如漿有不起,頂不充滿而發癢,窠殼脫落如梅花片,下發瀉者,虛甚也。五味異功散,加黃耆木香。甚者,附子肉桂吳茱萸俱當用。)
白話文:
如果痰液粘膩如漿糊,不稀薄,也不飽滿,而且頭頂發癢,頭屑像梅花瓣一樣脫落,排便腹瀉,這是虛症嚴重的表現。此時應服用五味異功散,並加入黃芪和木香。如果症狀嚴重,還應加入附子、肉桂和吳茱萸。